大连锁重组,强者愈强
近日,老百姓、一心堂、大参林、益丰等上市的大型连锁药房,纷纷打出了一套套规范而又灵活的组合拳,在重组、整合的大旗下,既有内部优化组合,又对外疯狂圈地,整得医药零售圈里不亦乐乎。
这不奇怪,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市场经济中,谁有能力谁就可以称霸一方的市场,谁也管不了,输了只能是输了,谁让你技不如人。
纵观整个医药零售市场,三十多年来,一直就是这样,原本是国营药店一统天下,也曾创造过短暂的辉煌。但只因运作模式的原因,最终还是把原本属于自己的市场,拱手让给了他们所瞧不起的民营药店。
不可悲,只能是自我反省,反而有了后来的国大药房,当然国大药房的运营模式早就不同于原来国营药房那一套。
如今民营大连锁药房的崛起,早已不是多少年前那种小打小闹的小药店的经营模式了。集团化,规模化,信息化,股份制,完全是一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模式,所以才演变出上述那几家或者说以后若干家的上市公司。
重组并购、对外扩张,是这些已经上市了的民营大型连锁药房目前的必修课和必经之路,使得这些公司的业务越做越强、越做越大,以后的道路可能是越走越宽,没办法,这就是市场经济。
不大不小的连锁药店在坚持
药品零售市场是多元化的,除了大型连锁药房的强权占领下,还有众多的中型连锁药房及一大批的小药店还在各自忙着自己的买卖。
他们是不是在大连锁药房的面前就那么不堪一击,不见得,当然他们日子肯定是没有先前好过了。因为市场份额就那么大,人家多,你必然就少。
但有意思的是,谁也没有到过不下去的时候,尤其是那些手上还有上百家门店的连锁药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手上既有上游厂家的品种资源,又有门店一定的忠实客户资源。说到底,这批药店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还是想自己独立地去操盘自己的买卖,毕竟是自己几年、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来的基业,不想就这么在自己的手中被人收购或并掉了,于公于私心里也于心不忍,因为好多家业还是父辈所攒下的。
但即便如此,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批药店又实在找不出什么好的方法,好多现行的零售药店管理者,本身还不是创业者,还不是当年父辈创业的艰辛,原本想守着这份家业就能安逸到老。
可能吗?如今市场变化太快了,早就超出了你父辈那代人的想象,不要说你赶不上,就是你父辈重新登上舞台,只要不学习,照样被淘汰,过去的艰辛不等同现在的创新。
如果那些还在维持原有运营模式的连锁药房,可能现在还能继续经营,但有一句话要听,在不远的将来,回头是岸的不是你,因为你已经失去了“上岸”的资格。
只有那些已经认清楚自己处境的中型连锁药房,争一争,往上走一走,把现在的规模当做从头开始的起点,跃一跃,那才是自己未来的方向。
小药店今后怎么办?
面临着大连锁药房和大药店的挤压,是不是那些地处居民小区或边缘地段的小药店就没有生存的余地了吗?那也不一定,纵观欧美或其他发达国家的医药零售市场,还都有许多的社区药店和乡村药店,照样活得有滋有味。
当然在大连锁药房攻城略地、披荆斩棘的冲击下,大多数小药店真的是无法招架,只有被蚕食被吞并被逼迫关闭的份儿,那是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
话又说回来,小药店难道就没有其他的路可走吗?既然人家老外还有许多的小药店存在,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呢?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制度,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只要我们能遵纪守法,找准市场的切入点,在经营品种上做文章。
把所在辖区老百姓所需求的药品当做一回事,不求最高毛利,但求最实用的品种,把每一个前来买药的人都当成自己最忠实的客户,尤其是中老年客户,再借助互联网信息化的优势,建立他们的健康档案,把服务做到家,做到每一个人,这样的小药店难道还不能生存吗?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走不对的路。小药店只要坚持把周边老百姓的疾病放在心上,一心一意地为他们着想,那你的小药店一定会开得长,而且还有利润,足够能养活你还有你的家人。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