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我免费申请试用企业版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电话沟通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官方微信

掌上免费使用
生物医药个人版数据库

掌上数据库

深度 >

制药行业为什么越来越“内卷”?

药事纵横
1615
1年前

医药行业




笔者刚毕业的时候,制药行业的平均工资虽然不高,但找工作非常容易,而且可以随随便便地换工作。但时过境迁,这几年工作越来越不好找早了。一则,我国的仿制药资源严重过剩,已经处于行业的大整合期,正在从“低质量重复”向高质量发展,多于的资源在一点点剥离;二则,各高校仍在持扩招,大量的新人涌入行业;三则,经济大环境不景气,行业增长减速,大部分企业都在节衣缩食;四则企业结构调整,集采之后,销售人员规模大幅压缩,300万医药代表转型,必然会对其它环节的岗位造成冲击……

尽管大家已经感觉到制药行业“很卷”,但未来会越来越卷,从本科到硕士,从硕士到博士,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学历、工作经验都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在此,笔者为广大读者分享几组数据,以便广大读者对这种”内卷“的形势有个清晰的认识。


一、制药行业到底需要多少人



因为没有官方的数据,我国有多少从业人口,谁也说不上。据估计,从事销售的人口有二三百万,从事生产的人口也超过百万,研发约有二三十万。那么我们的制药行业真需要这么多人吗,对比一下发达国家的数据,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卷”。

全球制药行业的中心是美国,据PhRMA报告显示,美国2020生物医药总产值约为720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3.4%。但是如此大规模的制药产业,美国的直接从业人口仅90.3万,其中研发、质量&制造、销售&流通、管理分别为31.4万、33.1万、22.9万和2.9万,人均产值高达79.7万美元。由于人均产值极高,美国的薪资也非常优厚,人均收入高达15.53万美元。由于美国的制药产业规模仍在不断扩大,从业人口规模、从业人口平均薪资都在持续上升。除了直接从业人口,美国还有大量的间接从业人口,据PhRMA数据,美国约有400万人从事药品相关的工作。

欧洲是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但欧洲的制药行业相比美国就明显的逊色,EFPIA数据显示,欧洲2020年的总直接从业人口为83万人,其中研发从业者为12.5万人,人均产值约42.6万美元。虽然欧洲这几年经济不景气,但制药产业发展依然良好,从业人口规模仍有缓慢的上升趋势,2020年贸易顺差达1550亿欧元。另外,据欧洲仿制药协会数据,截止目前,欧洲仍有19万人在从事仿制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另外EFPIA数据也显示,欧洲也有大量的间接从业人员,制药相关的工作岗位为300万个,从业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德国。


日本虽然是全球第三大创新药市场,但根据JMPA数据,日本的直接从业人口仅有14万人,其中研发、质量&制造、销售(医药代表)和管理分别为2.3万、4.1万、5.5万和2.2万人,人均产值约为62.2万美元。美国和欧洲的医药产业每年可创造上千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而日本的贸易逆差却在不断扩大,2020年的贸易逆差高达23410亿日元。由于近年来,日本控费压力巨大,市场增长缓慢,加之Me too后时代的迷失,日本的产业规模并没有明显扩大。而在产业未获扩大的情况下,日本企业又非常重视效率,从业人口规模都在不断压缩。JMPA数据显示,日本制药行业的直接从业人口从2003年的20.3万人,逐渐下降至14.0万人。然而,日本统计局和厚生劳动省的数据显示,日本仍有23.3万的直接从业人口,但相比2015年压缩了2.3万人。

从以上数据的对比不难看出,就目前我国制药行业的产值情况,直接从业人口100-150万足矣,但事实上我国制药产业的直接从业人口远远大于该数字,仅医药代表就有300万之多(非官方数字,仅供参考)。


二、药品研发需要多少人



从业人员结构方面,美国研发、生产、流通的从业人员分别占总从业人口的36.6%、34.8%和25.4%。由于制药行业是创新驱动的行业,研发人员占比越高,人均产值也越高,美国研发人员占比达31.4%,在全球范围内遥遥领先。相比之下,日本和欧洲的研发人员占比仅分别为16.4%和15.1%,人均产值也明显不如美国。综合欧美日数据,平均研发人员占比为24.46%,但事实上大部分制药巨头都达不到这一水平,因为相比制药巨头,CRO、biotech公司的研发人员占比更高,正因为美国有大量的biotech,这是其研发人员最高的根本原因。

在制药行业巨头中,礼来是一家主张不合并战略的公司,研发自然尤为重视。自1999年以来,礼来的研发人员占比一直维持在21%-22%之间,几乎达到了biotech的水平。2020年年报显示,礼来有7600人的研发队伍,占员工总数的27.74%,在制药巨头中几乎是最高的。

百时美施贵宝是当今研发人员占比最高的巨头,2019年的研发人员占比高达40%。事实上,早期的BMS是一家销售驱动型公司,但在经历了专利悬崖之后开始转型,如今已是一家极其高效的技术驱动型公司。该公司于2003年开始公布研发人员数量,一直从7000人增加到2009年的1.2万人(2019年以后未单独公布),但总员工规模一直从4.4万压缩至3.0万,历年平均研发人员占比为27.28%。

在很多人眼里,辉瑞是重兼并,强销售的公司,但事实上辉瑞的研发人员规模是最大的,数据显示,在1999-2018年间,累积研发员工总和达41.3万人(每年报告的研发人员加和,下同),平均每年保持着2.07万人的规模。然而因为辉瑞公司规模庞大,其的研发人员占比并不高,平均值为14.71%,低于制药巨头的平均水平。

默沙东是研发最舍得花钱的公司之一,此前也是以高效的研发而著称,在1999-2018年间,默沙东的累积研发人员数量达33.2万人,平均每年保有1.66万人的研发规模,平均研发人员占比为18.54%。近年来,默沙东的研发人员占比也相比之前有了明显提高,2020年拥有1.67万研发人员,研发人员占比为22.64%。

赛诺菲在2000-2018年间,累积研发员工总和达35.4万人,平均每年保持着1.77万人的规模,研发人员占到员工数量的15.51%。赛诺菲2020年年报显示,赛诺菲2020年共有9.9万名员工,研发占比15.54%,销售/市场占比46.30%,生产人员占比38.15%。

诺华在制药行业巨头中,拥有最强大的pipeline,2020年年报显示,诺华拥有2.06万人的研发团队,研发人员占比高达19.51%。相比此前的人员构成,诺华近年的研发队伍有明显的扩大。在1999-2018年间,诺华累积研发人员数量达34.3万人,平均每年保持着1.71万人的规模,研发人员占比16.48%。

罗氏是研发烧钱最多的公司,过去20年来的研发总投入已经超过了辉瑞。罗氏拥有罗氏、基因泰克和中外三大研发单元,1999-2018年间的累积研发人员数量达31.6万人(不含中外),每年平均研发人员保持在1.59万人,研发人员占比为19.21%。

葛兰素史克是典型的传统巨头,但近年来重点发展OTC,是一家销售驱动型巨头,1999-2018年间的累积研发人员数量达29.2万人,每年平均研发人员保持在1.46万人,研发人员占比为14.33%。因为研发效率不高,GSK近年来更重视销售,2020年年报显示,葛兰素史克销售有3.64万人,占比38.69%,相比之下,研发只有1.27万人,占比仅为12.86%,低于制药巨头平均水平的17.44%。

阿斯利康是一家典型重销售额公司,2020年年报显示,阿斯利康拥有4.34万销售人员,在制药巨头中,规模几乎是最大的,销售人员占比达57.03%,在制药巨头中几乎也是最高的。相比销售,阿斯利康研发仅有1.05万人,研发人员比例为13.80%,这不仅低于制药巨头平均水平,也低于阿斯利康以往水平。数据显示,阿斯利康1999-2018年间,研发人员累积规模为22.06万人,研发人员平均占比为18.38%,平均每年研发人员保有量为1.1万人。阿斯利康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过去几年研发效率较高,多个产品到了上市阶段,迅速扩张销售团队所致。

勃林格殷格翰是一家私有企业,但该公司每年也发布年报,而且该公司的研发人员比例也比较稳定,1999-2018年间,累积研发人员为14.1万人,平均每年保持量是7000人,占员工总数的17.70%。近年来,该公司的研发队伍还有明显的扩张趋势,2020年年报显示,勃林格殷格翰拥有9500名研发员工,占比达18.42%。

与一般制药行业巨头不同的是,诺和诺德更像是一家专科药企业。1999-2018年间,该公司累积研发人员为9.0万人,平均每年保持4500人的规模,研发人员平均占比为14.77%。但是最近几年里,诺和诺德的研发团队在迅速扩张,2020年年报显示,该公司拥有8000人研发团队,占到总员工的17.78%。

武田是进入top 10的唯一亚洲企业,1999-2018年间,该公司1999-2018年的累积研发人员为8.4万人,平均每年保持4200人的规模,研发人员占比为16.85%,在收购了夏尔之后,研发人员占比会更高,但笔者在2020年年报中没有找到具体的研发人员数量。

综合上述,传统制药行业巨头的研发人员占比多在12%-28%之间,平均水平为20%左右。在制药行业巨头中,研发人员占比最高的是百时美施贵宝、礼来和默沙东,研发人员均占比均超过22%。相比传统制药巨头,靠研发和技术起家的biotech的研发人员比例更高,安进1999-2018年的平均的研发人员占比为20.33%,基因泰克为21.23%,但吉里德是个例外,平均研发人员占比只有15.34%。相比创新药,仿制药的创新属性相对较低,印度仿制药巨头的研发人员占比在8-12%之间。DR REDDY从2007年开始公布研发人员数据,在过去的15年中,平均研发人员占比为11.79%,Cipla于2010年开始公布研发员工数据,过去12年间的平均研发人员占比为11.93%,而兰伯西、阿拉宾度则在8%-10%之间。

由于目前我国制药行业仍以仿制药企业为主,研发人员占比10%已经很高了,虽然我国大部分仿制药企业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但我国有大量的CRO、biotech,20-30万的研发从业人员规模并不夸张。如果按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准,我国似乎并不需要这么多人,10-20万足矣。虽然数量庞大,但质量上与欧美日依然存在巨大的差距。随着研发水准的不断提升,低质量重复的不断剥离,岗位越来越少,要求却越来越高,这是大家都觉得制药行业“卷”的根本原因。


三、数量与效率



我国虽然拥有如此庞大的研发从业人员,但大部分在搞低质量的重复,至今为止,鲜有走出国门,让世界认可的创新药获批。虽然日本仅有2.3万的研发人员,但EFPIA数据显示,2016-2020年间,日本成功研发了38个新分子实体,效率上是遥遥领先的。日本平均每万人每年研发出3.30个新分子实体,而美国仅为0.88个,欧洲仅为1.02个,差距非常明显。虽然2009年以来,日本研发人员规模已经从3.44万压缩至2.31万,但新分子实体获批数量却翻了一倍,根本是与西方差异化的研发布局策略。

全球研发成功的新分子实体数量变化(EFPIA)

所以从效率角度而言,我国研发岗位依然存在巨大的压缩空间,而且高质量人才位逐渐取代低质量人才是必然的趋势,而研发人员只有拥有一技之长,才能不会被人取代。

综合上述,在未来的几年里,行业资源大整合是必然的趋势,而制药行业大整合必然会剥离大量重复资源,未来的形势更加“内卷”。然而除了行业自身的原因,我国的高校仍在持续扩招。数据显示,我国药学、中药学相关专业在2022-2023年的招生规模约4.6万人,生物工程招生约2.3万人,化学、医学、食品、环境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也有可能进入的制药领域,这将导致每年将有六七万的新人进入行业,相比之下,AACP数据显示,美国在2019-2020年仅授予了14320个药学专业学位,而且美国培养的人才是在全球范围内被消化。因此,高校有必要根据行业形势改变人才培养策略了,因为现在制药行业已经不需要数量,而是需要高质量。


<END>
*声明:本文由入驻药融云的相关人员撰写或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融云的立场。
综合评分:5.7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对药融云数据库感兴趣,可以免费体验产品

    药融云最新数据

    更多>
    • 【CTR20241321 】 依伏卡塞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CTR20241318 】 比拉斯汀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空腹给药条件下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制剂、四周期、重复交叉生物等效性试验
    • 【CTR20241314 】 依折麦布瑞舒伐他汀钙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 【CTR20241313 】 阿仑膦酸钠维D3片(Ⅱ)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空腹给药条件下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序列、四周期、完全重复交叉生物等效性试验
    • 【CTR20241302 】 一项在非节段型白癜风成人和青少年受试者中评估利特昔替尼的安全性、疗效和耐受性的III 期、随机停药、剂量上调、多中心、扩展研究
    • 【CTR20241299 】 甲磺酸溴隐亭片在健康受试者中随机、开放、单剂量、四周期、两序列、完全重复交叉的餐后状态下生物等效性试验
    • 【CTR20241274 】 酒石酸匹莫范色林胶囊在健康受试者中随机、开放、两制剂、单次给药、两周期、两序列空腹和餐后状态下的生物等效性试验
    • 【CTR20241271 】 评价24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2月龄(最小6周龄)~17周岁人群中接种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I期临床试验
    • 【CTR20241261 】 尼妥珠单抗联合曲氟尿苷替匹嘧啶三线及以上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NOTABLE-308)
    • 【CTR20241259 】 奥卡西平片(0.3 g)在健康受试者中随机、开放、两制剂、单次给药、四周期、两序列空腹状态下的生物等效性试验
    更多>
    更多>
    更多>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