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心堂在2018年年度报告中披露了2019年度的“扩军”计划——云南省内550家、省外650家,加起来达1200家,而去年其新增门店为近700家,这意味着一心堂的战车重新驶进拓展的快车道。
媒体近期一些相关的报道,都持一个相同的观点:资本的态度开始变谨慎,因此药店的并购速度和规模都会下降。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刚好相反,这是何故?
首先,我们来看民营上市连锁近两三年归于上市股东的利润表现,总体是平稳上升。以已公布2018年年度报告(快报)的一心堂、老百姓和大参林为例:一心堂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利润分别为3.53亿元、4.22亿元、4.18亿元、5.21亿元;老百姓分别为2.97亿元、3.7亿元、3.2亿元、4.3亿元;大参林分别为4.74亿元、4.14亿元、5.33亿元(大参林是2017年上市),从中可以发现三者的相同点是其利润都曾经略有下滑,但很快迎来较大的提升。这说明在并购过程中,大规模扩张导致的利润下滑是暂时的,也是正常的,整合之后规模产生的效益就会体现出来,速度与利润不会失衡。重启快速扩张,其实是收购的良性循环。
其次,全亿健康和高瓴资本的强势介入,的确把药店的并购推向高潮。不过,这种“疯狂”的扩张也令人产生了一些疑问,比如对收购是否做过充分的效益评估、有没有考虑收购后怎么整合等问题。全亿健康和高瓴资本的大规模并购是由资本驱动,而不是由连锁主导,两者的扩张方式和路径其实有很大不同,相比之下,后者的并购脚步更稳健。此外,由于资本的退潮,单店的收购成本也在下降。
再次,从医药政策的大环境来看,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处方外流、分级分类管理等都有利于大连锁的发展。以处方外流的试点为例,医院和第三方平台首选的合作对象是当地的龙头连锁。政策门槛提高对中小连锁来说是挑战,对于大连锁而言却是机遇。无论是从监管还是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用药的角度考量,药店都应该走向集中,也正因为如此,相关管理部门鼓励、扶持药店做大做强。
最后,继续扩张也是民营上市连锁本身的需要。不断壮大门店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这是药店不变的主旋律。虽然民营上市连锁已经并购了几千家药店,但在药店中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小。在其他一些主要竞争对手还没有上市之前,当然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本身的融资渠道优势,尽可能把与对手的差距拉大。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