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3日,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副院长薛镭教授作为主持人与恒瑞医药副总经理、中国药科大学的产业教授张连山博士,以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了一场主题为《中国医药创新的痛点和希望》的深度对谈,共话中国医药创新的现状与挑战,展望创新药领域的希望与未来。
2019年,首次在中国获批的新药有60个,其中国产新药十余个,占比超过20%,创下新纪录。创新药已经成为制药公司及中国医药市场一个重要的增长引擎,而本土创新企业正在成为我国生物制药领域的新生力量。但是,即使这个时代给予了医药创新的土壤,我国创新药产业仍然面临艰巨的困难与挑战。
恒瑞医药副总经理 张连山博士
毕业于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德国Tubingen大学化学博士。先后在Tubingen大学和美国Vanderbilt大学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曾受聘于美国礼来公司,从事糖尿病和肥胖症新药研发,是礼来GLP-1激动剂和长效胰岛素的发明者。后加盟Marcadia生物制药,任高级化学总监,成功研发五个临床化合物。
现任江苏恒瑞医药股份董事、副总经理兼全球研发总裁。亦是中国药科大学产业教授、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总体组审评专家。目前,张连山博士致力于将国外新药开发经验及管理理念与恒瑞现有的系统相结合,强化肿瘤、糖尿病及心血管的新药研究开发,拓展蛋白、抗体生物药领域。绝对是一位集学术经验、研发经验和产业经验于一身的实力派选手。
张连山博士首先对全球创新药的发展历程(五个阶段)做了全面的讲解:
随后张连山博士深度剖析了创新药研发的推动因素、创新药发展的现状、中国创新药发展趋势以及在平衡市场原则和科学效率基础上,创新药企业如何确定研发方向。
创新药研发的推动因素主要包括疾病谱的变化、基础研究/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医药产业集群高度聚集。我国疾病谱从最初60、70年代的抗感染性用药,到90年代的心脑血管药物,发展到了2000年以后的抗肿瘤靶向药物。在这期间,生命科学的不断进步如DNA重组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靶向治疗、肿瘤免疫治疗等,都切实推动和加速了创新药领域研发的进展。
对于创新药发展的现状,张连山博士表示政策、资本加国际化打造了中国创新药发展的新环境:从国家政策层面,国家机关连续发文(如国务院印发的44号文、新《药品管理法》、2019版医保目录调整等),为创新药产业发展打下政策基础;从资本市场方面,港股和科创板的接连开放为国内的创新药企业带来了更多的资金来源;从国际接轨方面,中国加入ICH直接将中国的创新药行业与国际串联,将国产创新药带到了更大的舞台上。但同质化研发现象严重和仿制药生产为主也是目前中国创新药市场的困境。
不过非常欣喜的是目前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大力扶持鼓励创新药,中国创新药必然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根据“健康中国”的建设,到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16万亿元;概算至2020年,我国在新药专项上的总投入将达到26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园数量在快速增加,生物科技企业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创新药纳入医保,加大研发的创新驱动;药品审评审批再提速,医药企业收获期缩短。
随着带量采购的持续深化,除了很多药品的价格水分被挤出,行业大洗牌的进程也开始不断加速。而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的发布则又要求药企重新调整战略布局,优化产品线,改革营销模式。越来越多的国药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更多的中国药企与海外的资本、企业、研究机构、平台合作,加速与国际化接轨的步伐。这一系列的政策因素也将促进创新药市场的繁荣发展。
最后张连山博士解答了创新药企业如何确定研发方向。他提出新药的研发周期都很长,最大的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其次是结合企业自身的研发领域以及市场需求。恒瑞医药在肿瘤领域有很多年的布局实践,但要挑选一个好的靶点挑战还是很大,与国内外顶尖的研究机构合作将避免很多弯路。确实,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与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张连山博士建议国家成立类似NIH机构来加大健康领域的科研投入,因为对研究的投入和对人才的培养永远是这个行业最重要的。
薛镭教授在最后表示感谢张连山博士的分享和解析,感谢恒瑞医药在创新药的研发领域做了很好的探索,也希望有更多的本土企业能走向创新的道路,推进国民健康和医药事业的发展。
医药创新对于中国医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能建立一个与世界接轨的全球研发平台。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推进中国国民健康和医药事业的发展,这也要求中国的制药人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保持耐心,保有恒心,付出真心。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