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两会声音:结束人才培养混乱体系 授予“5+3”医学博士学位

医药
摩熵医药(原药融云)
2020/05/28
1610

医生是医改的主体,培养高质量、均质化的医生是解决中国医疗问题的关键。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专家聚焦医学教育,为医学教育高效化、均质化提出建议。

 

政协委员:应授予5+3临床医生博士学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在接受媒体《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我国医学教育存在一些短板,很多方面亟待理顺。

葛均波指出,近年来,教育部连同卫健委通过采用“上海模式”,将我国混乱的4年制、5年制、6年制、7年制以及8年制的医学教育转化成现在的5+3模式,以5年制医学培养为主,毕业后进行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消了4、6、7年制的培养模式,保留了8年制的医学博士培养。

但是,各个学校的4证合一,临床型专业硕士,临床型专业博士,科研型硕士、科研型博士等众多体系使医学人才培养非常混乱,让很多年轻医学生浪费多年时间。

葛均波院士建议,临床型人才“5+3”培养后就应授予医学博士学位(MD),成为临床医生和未来的专科医生,也能和国际接轨,“美国医学培养是大学4年+医学院4年授予MD学位。”

对于科研型人才的培养,葛均波建议,5年医学院毕业后,可以直接考科研型博士,把硕士和博士打通,设为4年学制,这样为学生节省1-2年时间,而且可以有较长的时间潜心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如果临床型博士希望进行科研工作,可以考上述科研型博士,毕业后具备双学位(MD, PhD)。反之,如果科研型博士希望成为临床医学科学家,他们也可以参加3年规范化培训,取得资格证后成为双博士(PhD, MD),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规范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使医学教育同质化。

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院士今年也提交了《关于试行“5+3医学博士”医学教育模式的提案》。他建议,建立中国特色的“5+3医学博士”医学教育模式——我国医学院校仍然以五年制医学本科教育为主体,在五年制医学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可有效衔接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最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这适合中国国情,也与国外“4+4”学制培养临床医学博士殊途同归。

 

医学教育均质化任重道远

良莠不齐的医生学历构成、混乱的学制一直是我国医学教育的历史遗留问题。《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中国执业(助理)医师总数为3607156,其中研究生学历占比12%,大学本科占比41%,大专占比29.1%,中专占比16.3%,另外还有1.6%的医生只有高中学历。

随着近年来医学教育的不断优化,我国医生的学历构成有所改善,但这些高学历人才几乎被三甲医院、尤其是大城市的三甲医院虹吸,留给县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优秀人才少之又少,这也是导致“分级诊疗”推行遇阻的主要原因。

国内某知名专科医院院长表示,我国优质的医护人才均集中在公立三甲医院,二级以下的公立医院普遍存在患者较少、工作量不足、效益差的问题,现有的两万多家民营医院情况则更差。究其原因,导致医学人才的水平参差不齐的根源是我国的非均质医学教育,越是基层医生学历越低,落差极大。

为了给基层输送人才,国家推行“免费订单医学生”政策,降低医学生门槛并给予补助,但且不说此举动是否与医学教育均质化的初衷背道而驰,更尴尬的是,很多医学生将该政策作为跳板,宁愿“违约”也不留在基层,强基层的人才政策变成为大医院做嫁衣的工具。

实际上,是否应该为基层医生短缺而降低医生培养门槛,一直是备受争议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认为,基层留不住优质医生的根本是待遇差,前途不明,这不是降低门槛可以解决的,与其降低门槛,给足钱才是“硬道理”。

从今年专家们的两会提案也不难看出,5+3的“精英化医学教育”是大势所趋,这又引出另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精英教育必须搭配精英待遇。曾有业内专家指出,在医学教育的优化过程中,“阵痛”在所难免,但如果担心阵痛而裹足不前,那么中国医疗的“老大难”问题恐怕永远无法解决。

 

 

 

<END>
*声明:本文由入驻摩熵医药的相关人员撰写或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摩熵医药的立场。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