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公司在美股是靓丽的风景线。2016年在美国上市了3家基因编辑类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Intellia Therapeutics和Editas Medicine,到目前市值涨幅在10-20倍。这三家公司都是Cas9 CRISPR技术。目前大热的CRISPR技术,它是使用一种被称为分子“剪刀”的DNA序列在特定位点对其他DNA序列进行编辑。通过这种方式,生物技术公司就能够编辑、增加或去除引发特定疾病的缺陷基因。
如果把基因看作是单词,那么CRISPR技术就是一种文字处理器。ARK Invest的分析师Manisha Samy女士认为:“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类似于具有‘查找’和‘删除’这两种功能的DNA文字处理器。另外,科学家还在研究一种基本的‘粘贴’功能,使CRISPR能够插入适当的DNA代码,从而修复基因突变。”
资料来源:CRISPR Therapeutics
2020年法国的科学家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来自美国的科学家珍妮弗·安妮·道德纳(Jennifer A. Doudna)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主要因为他们发现了基因技术中最锐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基于这项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极其精确地改变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Cas9可以编辑70%-80%的人类基因组序列。
目前在美股上市的基因编辑类公司有10家,按照市值排序,如下表:
资料来源:年报 药事纵横整理
从上图数据来看:
(1)10家上市公司中,营收超过1亿美元的仅Sangamo Therapeutics一家。Sangamo Therapeutics是一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开展临床阶段药物研发的公司,专注于锌指蛋白技术(ZFP)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2020年营收1.18亿美元,收入包括合作协议和研究赠款。公司预计,未来几年的收入将主要来自与渤健、凯特、诺华、辉瑞和赛诺菲的合作协议。将重点集中在新兴领域,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的CAR-Treg细胞治疗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组工程。该公司是全球应用锌指蛋白技术最广泛的公司,开展了一系列临床阶段的人类疾病治疗。基于基因治疗的多平台方法,包括基因治疗、基因组编辑、细胞疗法、基因调控等,Sangamo在血友病、血红蛋白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艾滋病等领域布局产品管线。
Sangamo Therapeutics研发管线
资料来源:Sangamo Therapeutics官网
(2)前两家超100亿美元市值分别是CRISPR Therapeutics和Intellia Therapeutics。CRISPR Therapeutics于2013年成立,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开展研发业务,公司专注开发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基因编辑治疗药物,其技术可以对基因组DNA进行精确、定向的改变,可以用于β地中海贫血、血友病、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囊性纤维化等疾病的治疗。2015年10月,福泰制药(Vertex)宣布将支付7千5百万现金和3千万投资,与CRISPR Therapeutics签约四年合作开发针对已经有人类基因确证靶点的CRISPR-Cas9药物,主要是囊肿性肺纤维化和镰刀型贫血症。2015年12月,公司与拜耳联合开发突破性疗法,后者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注资3亿美元,共建合资公司,依托Crispr先进的基因技术-Crispr-Cas9和Bayer精湛的工程蛋白技术,研发突破性疗法,以期治愈血友病、失明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
CRISPR Therapeutics研发管线
资料来源:CRISPR Therapeutics官网
Intellia Therapeutics成立于2014年,主要致力于 CRISPR/Cas9 技术在治疗领域的发展,例如白血病、癌症等,曾获得 Atlas Venture 和诺华的首轮融资。作为Editas Medicine最强大的竞争对手,Intellia获得了CRISPR先驱之一的女科学家Jennifer Doudna授权的相关知识产权。目前营收主要来自于诺华和再生元。
Intellia Therapeutics研发管线
资料来源:Intellia Therapeutics官网
(3)市值排名第三和第四的是Beam Therapeutics Inc和Editas Medicine。
Beam Therapeutics Inc在2017年1月25日成立,是碱基编辑技术领域的先驱,是首个利用CRISPR单碱基编辑技术开发全新疗法的公司,由张锋、David Liu以及J. Keith Joung三位CRISPR领域的“大神级人物”共同创立。Beam公司的碱基编辑平台将CRISPR系统靶向特定DNA序列的特征与对DNA碱基进行化学修饰的碱基编辑酶结合起来,能够对单个碱基进行精确的编辑。与现有的基因编辑方法相比,碱基编辑能够在靶向基因组序列上造成精确、可预测的单碱基改变,并且不会造成DNA的双链断裂。
2021年6月30日,Apellis Pharmaceuticals和Beam Therapeutics联合宣布,两家公司达成一项为期五年的独家研究合作和许可协议。合作将利用Beam专有的碱基编辑平台,结合Apellis在生物补体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以研发补体驱动疾病(complement-driven diseases)的新疗法。研究主要针对受补体系统调节的组织,重点放在眼睛、肝脏和大脑中的C3和其他补体靶标上。
目前Beam Therapeutics所有的项目都处于临床前的发展阶段,现阶段主要通过销售可赎回的可转换优先股以及IPO和后续发行的收益来支撑业务。截至2020年和2019年12月31日,我们的净亏损分别为1.946亿$和7830万$。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们的累计赤字为3.976亿$。2020许可证收入2.4万美元,研发投入1.032亿美元。
Beam Therapeutics研发管线
资料来源:Beam Therapeutics官网
Editas Medicine成立于2013年,创始人之一是CRISPR领域的“大神级人物”张锋。该公司正在开发基于CRISPR/Cas9技术专利的基因组编辑平台,致力于通过改变患者的致病基因来治疗相应的疾病。目前,该公司已建成一个多样化的管线,包括针对眼睛疾病、肌肉疾病、血液疾病、肺病、肝病和癌症的产品。
Editas Medicine研发管线
数据来源:Editas Medicine官网
总结
基因编辑行业目前还没有盈利,但是市值反应了未来预期。近日,刚从百济神州CFO任上退休不久的梁恒博士正式加入“基因书写”公司Tessera Therapeutics,开始新的征程;近日基因编辑大牛、单碱基编辑技术开创者刘如谦教授创立的下一代基因编辑公司 Prime Medicine 也宣布完成3.15亿美元融资,说明整个行业仍然很火热。
国内的本导基因、博雅辑因和正序生物等也已经布局,未来前景一片看好。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