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液相色谱“溶剂效应”,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泛指样品中某些组分在稀释剂与流动相中存在状态有较大差异,导致色谱行为表现异常的情况。本文以某稀释剂在不同品牌液相上的色谱行为为例,阐明稀释剂选择也有可能影响其本身的色谱行为,进而影响方法的耐受性。
一、发现问题:
我公司某项目在采用waters液相进行方法转移时发现空白溶剂(流动相A)在3.5min有出峰,干扰杂质B的灵敏度测定,空白溶剂谱图如下:
二、问题排查思路:
1、方法开发方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方法开发方采用的是Agilent液相进行的方法开发及验证,空白溶剂(流动相A)在杂质B出峰位置无干扰,空白溶剂谱图如下:
方法开发方采用waters液相重新方法,存在同样的问题,空白溶剂(流动相A)在杂质B出锋位置也有干扰,空白溶剂谱图如下:
2、是否是缓冲盐或溶剂引入的干扰
本方法色谱条件为流动相A:磷酸二氢铵溶液(取磷酸二氢铵11.5g,加水1000ml溶解,并用磷酸调pH值至4.4)流动相B为乙腈-流动相A(1:1)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30nm;进样体积为10μl,梯度洗脱程序如下表所示:
3、是否是“溶剂效应”导致不同品牌液相色谱行为的差异更换磷酸二氢铵为SIGMA厂家HPLC级别的盐并安装新鬼锋捕集小柱,稀释剂(流动相A)谱图未见改善,仍有干扰峰出现,谱图如下:
更换稀释剂(流动相A)为稀释剂(流动相A:流动相B 82:18,v/v),采用waters液相,稀释剂干扰峰消失,谱图如下:
三、现象分析
在日常检测中,稀释剂干扰是一个很让人头痛的问题,其本质是稀释剂中不可避免也可能含有光谱响应的物质,通常这样杂质保留较弱,容易产生“溶剂效应”,解决该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初始比例的流动相作为稀释剂。我们在进行分析方法开发中首先应考虑流动相作为稀释剂,如遇到溶解性、溶液稳定性等问题,可以适当在稀释剂中增加助溶剂,稳定剂等,但要做充分的耐受性考察,如更换不同品牌的液相等,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现性。
四、参考文献
[1]液相色谱柱与方法开发指南
[2] 实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