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住院报销原本是用来减轻大病患者负担的,但是现在却成了不少患者为了报销而报销,投机取巧、贪占便宜的手段。
乱用医保基金 “小病大治”怪象丛生
3月19日,在第四届结核病防控议题媒体培训暨全球健康与发展媒体研讨班活动上,原国家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禄生在分享中国结核病防控政策实施情况时说道,“我们在下面调研时发现,部分地区结核病患者就医时,不该住院的情况下住了院,这个病在门诊治疗下来花费一两千块钱,但住院的话最少五六千。”
“小病大治”,乱用医保基金的情况不仅仅体现在结核病上。他指出,还有很多适合门诊救治的病种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这当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门诊报销比例太低。我国医保管理目前属于地化管理制,每个地方的医保报销政策有差异。例如有些地方,对于一些病种规定是门诊报销比例少甚至是不报销,住院才给报销,结果反倒滋生了骗保的细菌。
在两会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也颇为透彻地讲到了这一点。
她今年有一份提案就是关于“医保患者门诊就医问题”的。她发现,有些医院门诊量不大,但是住院床位特别多,有些甚至动辄几千张。部分地方的医院抓住住院报销的医保政策漏洞,让不少本可以在门诊治疗的疾病,患者为了能报销,多报销,要求住院治疗,不仅浪费医疗资源,更浪费医保基金。
而另一方面,一些病种由于门诊报销比例过低或者是不予报销,许多经济条件差的患者“有病不治”——本可以在门诊解决的小病,因为不能报销,患者有病不去看,结果小病拖成了大病,最终因病返贫。
针对这一怪象,徐凤芹呼吁,医保部分应该适当提高门诊报销比例,扩大门诊就医报销范围,从而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负担。
提高门诊就医报销比例或可遏制
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关于减轻患者看病负担,政府今年将在两方面发力:一是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给予50%的报销;二是要降低大病保险的起付线,提升大病保险的报销标准。
王禄生谈到,慢性病患者在门诊的费用占比比较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要终身吃药,把门诊的报销比例提高,一般慢性病患者一年的花费大概也就一千块钱左右。
提高门诊报销比例、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从政府释放出来的这些政策信号可以看出,诸如这种“小病大治”,乱用医保基金的骗保行为或能从根上得到遏制。
王禄生在分享中提到,目前浙江、吉林、宁夏等部分地区正在探索肺结核按病种支付改革机制,通过医保按病种诊治服务打包付费的支付标准付费,超支由医疗机构承担,节余归医疗机构所有,医保定期进行质量考核打分,扣分扣钱等,试点地区住院率明显下降。
总结下来,这种按门诊全疗程或门诊+住院全疗程打包付费,不仅能控制不合理费用,还能降低住院率,提高依从率等等。他指出,这样的模式与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