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医保局胡局长在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培训班上的讲话稿在业内流传。近两万字的内容透露未来医保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方向,具体包括集中带量采购、目录准入谈判、支付方式改革等方面。这些改革方向将深深地影响整个医药行业。
第三批全国集采将于近期开展,全方位打击商业贿赂、挤出药价水分
在讲话稿里,国家医保局胡局长透露,国家局将全面推进带量采购。具体是逐步实现运作常态化、政策标准化、操作规范化、队伍专业化。一方面落实第二批国家集采,另一方面将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国家局表示在总结前期地方采购经验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冠脉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试点。
并且,按照常态化触发机制,近期启动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此外,国家局指导各地特别是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将更多非过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采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国家医保局发文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此举也是遏制商业贿赂,挤出药价水分。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药品费用中用于商业贿赂的部分达2000-2500亿元,而这些最终都由人民群众和医保基金买单。
国家局表示,这项制度将要求企业书面承诺杜绝商业贿赂,主动申报被判决或行政处罚案件。集采机构以法院判决和行政处罚信息进行核验并开展信用评价,对失信企业采取处置措施,包括书面提醒告诫、向采购方警示企业风险、暂停投标挂网和配送资格、公开披露失信企业等。
带量采购来势汹汹,结合这一项制度,将直接堵死药企的带金销售、商业贿赂模式。当前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每前进一步,势必得罪一批利益群体。从国家医保局的态度来看,将会持续推动医保制度朝成熟定型,实现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改革之势不可挡。
“神药”踢出医保目录,目录管理逐步细化
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其中包括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等154个药品被调出,这一举措为医保基金节省150多亿元。
但医保目录管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科学调整机制尚未建立、管理水平亟待提升、地区间不平衡、诊疗项目和耗材目录管理缺失。
据透露,每年仅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单独收费的医用耗材支出就超过3700亿元。而就在6月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是国家层面上首次制定《基本医保医用耗材目录》,文件特别强调,目录所指的医用耗材,是指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单独收费,并且具有医疗保障医用耗材统一编码的医用耗材。可以看到,对于这一部分医用耗材,国家医保局已经出手管理了。
该讲话稿指出,国家医保局接下来将完善政策体系、明确职责权限、制定支付标准、抓好目录落地。
其中重要内容包括:
1.医保局已经研究起草《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18法》,拟于近期印发。着手建立完善高值医用耗材、诊疗项目目录;
2.国家层面将重点研究医保支付标准的制定调整规则,将医保支付标准作为细化目录管理的重要举措。新准入目录的药品及耗材将通过谈判、集采等方式同步制定支付标准;
3.医保局要求各地加快制定省级增补品种的3年消化方案,于今年6月底前将国家重点监控品种剔除出目录,并确保完成第一年至少40%的消化目标。对于少数省份仍然突破政策自行调整目录的,国家医保局将严肃处理。
完善总额预算管理,打造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格局
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后,启动DRG付费国家试点,确定了30个城市作为DRG付费19国家试点城市,形成了CHS-DRG分组与付费技术规范和分组方案,积极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按病种分值付费。
不过,从整体效果来看,医保支付方式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得到有效发挥。主要是从统筹区数量上看,实行以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的统筹区占了多数,但是从资金总量上看,以传统的按项目付费为主的方式还是主流,达到70%左右。
在深化支付方式改革方面,国家医保局透露:
1.完善总额预算管理。探索建立地区预算总额点数法与机构总额预算控制相结合的制度,做好点数法与按病种、病组付费的衔接,逐步使用区域(或一定范围内)医保基金总额管理代替具体机构总额管理。
2.形成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格局。要尽快做到对住院医疗服务实现按DRG付费或者基于大数据的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全覆盖。对于不适合按DRG或病种分值付费的住院医疗服务,如精神病、康复等按床日付费。对家庭签约服务的人群全面推行按人头付费,积极推进与慢病管理相关结合。实现住院医疗服务按项目付费比例低于50%的目标。此外,研究制定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支付方式,完善绩效考核管理。
除此之外,在该讲话稿还传递了两个业界比较关注的话题,国家医保局将继续加大力度打击骗保,旨在将欺诈骗保的“土壤”斩草除根;此次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展现出较大的潜力,国家局将顺应形势发展,大力支持“互联网+”发展,释放新技术、新方式的潜力,方便群众远程高效就医问诊,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等。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