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数字医疗产业迅速崛起。世界范围内疾病和传统医疗费用的增加,也为数字医疗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潜在动力。尤其在此次疫情期间,远程会议、5G、人工智能等相关数字医疗手段帮助我们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疫情信息实时播报、互联网诊疗平台、远程购药等方式都在此次防疫大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电子化、智能化的数字医疗正在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也将成为后疫情时代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一、数字医疗产业整体分析
信息科技、智能科技与医疗的结合,催生了数字医疗这一产业形态,不同的认识视角也称之为智慧医疗或无线医疗。
数字医疗涵盖医疗设备系统、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和健康管理系统等所组成的信息化、网络化、移动化和智能化医疗服务体系。其需要处理的互联设备包括:医疗物联网(IoMT)设备,体外诊断(IVD)医疗器械及配件,医疗器械独立软件(SaMD),例如移动设备、网页和云应用医疗器械及配件,医疗器械数据系统(MDDS),保健设备等。
表1 数字医疗各应用板块内涵说明
资源来源:根据火石创造内部资料整理
伴随着5G通信网络、AI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科技,新一代信息科技在数字医疗产业中的融合应用,数字医疗产业将形成“感知-连接-汇聚-融合-分析-决策”等功能联动的系统支撑体系,推动智能化、网络化、远程化、移动化等特征彰显的互联网医疗应用场景逐步升级成熟,加快规模化应用进程。
1.数字医疗的基本特征
数字医疗不仅仅是数字化医疗设备的简单集合,而是把当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医疗过程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医疗方式。
图1 数字医疗行业结构
资料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医疗设备数字化。医疗的数字化,首先是医疗设备的数字化,所谓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即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与传输等过程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医疗资源网络化。数字医疗可以实现医院内部设备资源的共享,实现影像及文档资料的传输。在远程医疗方面,数字治疗可以实现远程医疗,从而实现全球资源的共享。
医院管理信息化。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了解医院的运营情况及各部门的工作情况,使医院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而且,医院可以随时为患者提供各种所需信息。
医疗服务便捷化。人们可以在家中通过网络预约、挂号,人们不再需要在检查部门等候检查结果,各种诊疗影像和数据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传送到主治医生的面前,医生可以及时、准确地对病人做出诊治。
总的来说,在数字医疗诊疗过程中,病人能以最少的流程完成就诊,医生诊断准确率大幅度提高;数字化的患者病历信息档案,可以大大方便医生诊断和患者检查,真正实现远程会诊所需要的综合数据调用,快速有效地服务患者。另外,数字化医疗可以实现医疗设备与医疗专家的资源共享。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健康信息系统的建立,能极大提高其权威性和竞争力。
2.我国数字医疗产业市场规模预测及分析
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测算,2018年全球数字医疗市场规模为230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858亿元)。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地区约占全球近40%的市场,中国被视为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预计2020年,数字医疗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在17.7%左右。
近年来,随着政策利好、技术进步和居民健康意识提升,我国数字医疗产业快速发展,年复合增长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截至2019年12月,全国落地运营的数字医疗相关医院和企业已达294家。同时,我国数字医疗融资市场也吸引了一大批知名投资机构的注资,2018年全年融资总额超过19亿美元。
图2 2012-2026年中国数字医疗市场规模及预测(亿元)
数据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数字化医疗用户数量(其中包括手机挂号使用用户,线上平台在线问诊的医生,慢病咨询患者,养生保健群体,以及一系列为幼儿常见疾病,在线问诊的青年家长)迅速增长,2019年中国数字化医疗用户数量为6.2亿人次,比2018年增长了1.7亿人次,数字医疗正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
图3 我国2016-2019年数字化医疗用户使用数量
数据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数字医疗政策演变历程
201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委发布《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推进智慧医院、远程医疗建设。这之后,中央和地方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发布,从顶层设计到地方政策,从技术引导到评价指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赋能医院,促进了一个个效率更高、服务更好的智慧医院落地,将“智慧医院”建设推向了高潮。可期在不久的将来,明确的智慧医院定义、具体的智慧医院建设扶持政策,将陆续发布。
表2 国家数字化政策助推医药产业进入数字化管理时代
资料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自2015年起,中央印发的《数字医疗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到2020年数字医疗行业增加30%的产值,各地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以此提高行业渗透率。国务院提出“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其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远程医疗的发展。
2016年,国家进一步提出“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等,打开互联网医疗新成长空间。
2018年以来,数字医疗领域的政策密集出台。从总领性政策到规范管理办法,再到具体板块的指导意见,层层递推助力互联网医疗步入快车道;同年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中,明确鼓励各地区发展互联网医院,在线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服务。
2019年数字医疗行业成为政策红利的市场,国务院政府报告指出,数字医疗行业将会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2020年,国家医疗保障局颁发文件《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针对如何更好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回答了医疗机构需要具备的资格和条件、医疗服务项目在给予医保支付报销的范畴以及如何进行医保结算等互联网+数字医疗产业相关的热点问题。指导意见全方位促进了“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的“规范”和“创新”。借助医保支付,规范“互联网+”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开展医保支付,可以有效促进“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
表3 国家层面数字医疗政策汇总
资料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三、我国数字医疗区域发展分析
粤京浙沪领先发展,长江经济带集聚发展。我国数字医疗呈现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重点企业及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长江经济带,广东(深圳、广州),北京,上海和浙江(杭州)四地呈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图4 数字医疗重点公司按省份区域分布
数据来源:根据火石创造内部数据整理
广东省依托传统医疗器械及医学服务企业的战略布局在数字医疗领域形成较强的竞争力,重点企业数量和上市公司数量均具有领先优势,白云山、华大基因、迈瑞生物等一批医药健康龙头企业分别依托自身在药械及检测产品的优势,布局智慧医院、远程医疗、医疗大数据等领域。
北京形成医疗信息化公司与软件企业、医疗器械企业延展数字医疗服务并举的数字医疗发展特征,上市公司数量具有领先优势,集聚了东华软件、东软集团、数字政通、用友网络等布局医疗信息化的龙头企业,万东医疗、乐普医疗等依托具有优势的医疗器械产品布局数字医疗领域,如乐普医疗打造心血管全产业链,布局远程心电监测和基层医疗业务。
浙江省以杭州市为核心,在医疗信息化和医疗互联网两个方面形成了全国引领能力,集聚了思创医惠、创业惠康、和仁科技等全国医疗信息化龙头企业,涵盖了智慧医院、远程医疗、AI医疗、健康城市等多层次的数字医疗业务,并在5G医疗方面积极布局;集聚了微医集团、阿里健康等一批互联网医疗企业,在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分级诊疗、医药电商、健康咨询等领域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并形成较好的模式探索。在“服务+监管”一体化共享互联网医院平台、邵逸夫互联网医院等方面的建设为全国提供了标杆经验。
上海市在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院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力,集聚了卫宁健康、万达信息等医疗信息化龙头企业,并领先于北京在互联网医院建设方面开展积极探索,推动徐汇区中心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仁济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等6家第一批互联网医院建设,并在华山医院推动上海首家5G智慧医疗应用示范基地建设。
数字医疗在长江经济带集聚发展特征明显。从城市看,上市公司数量前11个城市,有六个位于长江经济带;从各省份重点企业数量看,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均显示出较强的数字医疗发展活力。
图5 各省市数字医疗上市公司数量排名(家)
数据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库
图6 各城市数字医疗上市公司数量(不少于2家)排名
数据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库
总结
在各种信息技术、政策和风险资本的支持下,目前数字化发展已经深入到医疗健康行业的各个领域,人们越来越相信数字医疗将改变行业的未来。各相关方应当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布局相关领域,共同推动数字医疗的进程。对于拥有核心技术的初创公司,应当深化与医院、大型医疗器械与制药公司的合作,大公司拥有广泛的行业影响力,能够领导大规模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从而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转型。目前政府已经出台了诸多“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支持政策,监管部门也应当在新的数字医疗服务机制下完善监管体系;同时,在产品设计和监管政策实施中应当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诊疗和更好的就医体验。
作者 | 胡泊洋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