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变,五年一小变。
7月27日,2020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发布,过去一年,500家上榜的中国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达到50.5万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增长11%,超过2019年GDP的一半;净利润达到了4.2万亿元,较上一年增长超16%。
今年,生物医药行业成为了投资领域当之无愧的“头牌”行业。但作为医药人,不得不承认,尽管有19家医药类企业入围榜单,但医药行业仍是“靠边站”的行业。TOP20中,亦没有出现一家医药相关企业。
虽然整体没有大变化,但入围药企的类型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正是国内医药行业当前发展状态最真实的缩影。医药商业依旧保持星罗密布的状态,入围的医药工业企业却已经变换了时代,从过去的中药到现在化药、生物药,从广告“软竞争力”到研发“硬核时代”。
在这样的变换中,一些企业消失了,一些企业新出现,并作为“次新代”力量迅速挺进。2018年,哈药集团、同仁堂同时匿迹榜单,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老牌工业药企和老字号的衰退;2019年,康美药业、步长制药也在榜单中消失,一个因为财务造假,一个因为核心产品下滑。
这些药企退居幕后是偶然中的必然事件,是“腾笼换鸟”的关键一环。2019年,恒瑞、石药、科伦相继进场,彼时是“垫底三兄弟”。但就像一条鲶鱼,湖水再也不会宁静。到2020年,可以看到恒瑞前进了77个位次至第393位, PK掉人福医药、天士力一众“常客”,直逼中国生物制药。同步进场的石药集团也上升了44个位次,以及中国生物制药上升19个位次,领先于其他医药商业企业。
上述变化不仅是在医药行业,在整个财富中国500强生态也是令对手敬畏的。显而易见,以恒瑞、中生、石药为主的bigpharma已经成团,作为“次新代”力量带领医药行业进行全行业突围。
01 消失药企之谜
十年前,康美、步长、同仁堂只能仰望中国500强,彼时,国药控股还是第48位,作为医药行业“第一根苗”反映着医药行业在全行业的位置。当然,那时哈药还是工业强手,以第220位列500强的中上游,以及医药行业的第5,这个位置现在是广州白云山。
后来,因为通过体改整合一致药业、国药集团等让国药控股稳坐第一,并上升到前30名。相似的还有华润旗下的三九和双鹤整合成华润医药集团。广州白云山也是通过并购整合实现了大步迈进,2018年完成对广州医药和王老吉的并购,2019年榜单攀升137个名次,2020年又上升了55个名次。
但也有些企业在中间消失,譬如复星医药、海正药业、健康元、东北制药集团,曾经是十年前的500强企业,可如今都不见了。
其中,东北制药集团和哈药集团的“淡出”,折射着东北医药老工业基地的大衰退,这是一场长达十年甚至更长的“温水煮青蛙式”衰退史。东北制药是少有的“高龄”化学制药企业,1946年成立,彼时被誉为新中国化学制药工业的摇篮企业,从初级原料药一路到抗生素的辉煌时代。市场经济后,在东北整体衰微的环境下,转型困难,一度陷入困境,2018年通过混改引入辽宁方大集团。
哈药集团也是当时医药工业的佼佼者,彼时哈药集团以广告“轰炸”让全国知道了哈药六厂的存在,可谓营销界的“教科书”案例。而如今医药行业已经不再是“单品为王、营销为王”的时代,是属于研发创新的硬核竞争力时代,所以哈药的时代自然也过去了。
放到十年前,哈药集团一年的营收就超过125亿元,而恒瑞医药只有37亿元,体量接近4倍。但是,在孙飘扬选择坚定走研发的道路,结果就已经注定了。2019年恒瑞的营收是232亿元,而哈药是118亿元,市值差别更大,恒瑞已经突破5000亿元,哈药不足百亿元。
而康美、步长、同仁堂是近十年通过自身的努力挤进的500强,但挤进容易坚守却很难。康美是属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如果不造假,还是中药材、中药饮片的龙头企业,不会声名狼藉。
同仁堂的衰退一定程度上是老字号的“无力”呻吟,在中国,“高龄”企业少之又少。一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5年。同仁堂是一家以经营中药为主的百年老字号企业,如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近两年却因各种质量事件被舆论讨伐,名声也折损不少。业绩也不如人意,从2011年开始营收增速持续下滑至今的同比负增长6.56%。
而步长制药则有着一些客观因素,譬如政策的推动。2019年5月,参川芎嗪注射液由于在去年7月被列为国家级重点监控药物,因而被踢出国家医保目录,而这是旗下子公司四长制药的核心产品,该公司同比大幅亏损109.92%。对于步长来说,辅助用药监控目录、中药注射剂等政策影响不小。从2017年起,丹红注射液、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三款主要产品的销售量就一直在萎缩。该公司的核心品种丹红注射液、谷红注射液等注射剂品种则存在隐忧。
02 创新药企组团杀入 排名迅速攀升
在以流通业务为主的财富500强药企中,这3家创新药企可谓是近五年来《财富》中国500强中的一股清流。
中国生物制药从2016年的410名提升至377名。恒瑞和石药集团则是500强的新秀,两者均是2019年入围。恒瑞2019年入围时排名为470,2020年排名迅速攀升54位,达416名。石药集团2019年入围时排名为462名,今年已经跃居至418名,排名上升44位。
无论是中国生物制药、还是恒瑞和石药,能够成为跻身500强,并且成为药企中的佼佼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创新药领域多年的深耕和布局。
作为国内药企的研发标杆,中国生物制药即将进入新一轮收获期。据其财报显示,2019年中国生物全年研发投入达到26.5亿元。其研发管线中约有40个品种处于报产阶段,PD-1单抗、阿达木单抗、重组凝血八因子有望于2020~2021年上市。并且,中国生物制药仿创并重的战略成效显著,潜力品种众多,预计2020~2022年每年有望上市超10个新产品。
2019年,中国生物制药来那度胺胶囊、醋酸阿比特龙片、安罗替尼多个新适应症等28个产品获得药监局批准。19个产品通过(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2019年中国生物制药抗肿瘤产品收入已达54.3亿元,占其收入的22.4%,其仅一重磅品种安罗替尼就贡献超28亿元收入。在扩围联盟地区带量采购时,中国生物制药拿下瑞舒伐他汀钙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吉非替尼片、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氟比洛芬酯注射液。
2020年2月,中国生物制药重磅吸入制剂品种布地奈德混悬液已获批,业内人士认为该药的获批有望拉开进口替代大幕,预期上市首年有望贡献5~10亿元收入,峰值有望接近20亿元,另外其储备重磅品种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也有望于1~2年内获批。
20亿元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9.1%,充分体现了石药集团在新药研发方面的决心。据了解,石药集团自90年代巨资引进恩必普开始,便决绝地走上了科研创新转型升级之路。
数据显示,2019年石药集团上市公司部分营收2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8%。其中,创新药产品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于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129.75亿元,增长48.4%,占上市部分整体营收的近六成。
在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超10亿品牌且增长率达50%以上的12个化药品牌中,石药集团四个“爆款”白蛋白结合型注射用紫杉醇(商品名:克艾力)、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商品名:津优力)、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商品名:多美素)、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恩必普)名列其中,其中克艾力、津优力、多美素3款为抗肿瘤药品,恩必普为心脑血管疾病用药。
显然,石药集团的抗肿瘤药品已经崛起,并且造血能力强劲,2019年抗肿瘤药品的销售收入增长148.8%。有业内人士称,其拳头产品恩必普的2019年销售收入达到56亿元,白蛋白紫杉醇则达到了16亿元。显然,石药集团抗肿瘤药已经与心脑血管疾病用药组成了集团发展的“双引擎”。另外,其2019年财报显示,石药集团还有30余种产品销售过亿。
而恒瑞自2011年以来,每年的研发费用率都在10%以上。2019年恒瑞研发费用为38.96亿元,同比增长45.9%,占营业收入的16.73%。目前恒瑞医药拥有研发人员3400多人,在美国、日本和中国都有研发中心。创新药艾瑞昔布、阿帕替尼、硫培非格司亭、吡咯替尼、卡瑞利珠单抗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已获批上市。在创新药开发上,恒瑞已基本形成了每年都有创新药申请临床,每 1-2 年都有创新药上市的良性发展态势。恒瑞研发的重点项目仍是卡瑞利珠单抗、吡咯替尼以及氟唑帕利、SHR6390以及SHR3680上,涉及pd-1、PARP、CDK4/6、AR等热门靶点。
在业务方面,其抗肿瘤业务2019年营收达105.76亿元,同比增长43.02%,占总营收比达到45.4%,该业务板块已经成为目前恒瑞占比最大,成为恒瑞首个营收突破100亿元的板块。
2019年恒瑞取得创新药制剂生产批件12个,仿制药制剂生产批件11个。取得2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批件,完成8种产品的一致性评价申报工作。截至2019年末,恒瑞医药共有27个品种纳入基药目录,74个纳入医保目录。在今年1月,国家组织开展的33个药品的第二批带量采购中,恒瑞医药有四个产品(醋酸阿比特龙片、盐酸曲美他嗪缓释片、替吉奥胶囊、注射用紫杉醇)中标。
今年6月,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正式获批用于肺癌及食管癌领域的治疗,这是中国首个获批批肺癌及食管癌适应症的国产PD-1 抑制剂。据天风证券研究所测算,公司 PD-1 一线 NSCLC 适应症市场空间有望达到 57.7 亿元,二线食管鳞癌适应症市场空间也有望达到 19.6 亿元。
而另外一家科伦药业,2019年曾与恒瑞、石药一起首次入围500强,排名496位,而遗憾的是今年尚未入围。显然,科伦药业要想在财富500强中站稳一席之地,仍需努力。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