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国内上市药企高管变动密集。
1.68家上市药企,高管调整
据中国网财经梳理,2019年营收超亿元的上市药企中,约有68家企业高管层有所调整,涉及中国医药、复星医药、人福医药、海正药业、哈药股份、华润双鹤等多家知名药企。
据此前赛柏蓝不完全统计,如果不以上市药企和营收为界,仅2020年的前3个月,医药行业已有超过60位高管离职,仅4月份就有18位药企高管提出辞职并被批准——包括海正药业高级副总裁王海彬、泰德制药总裁孔泰、人福药业董事长王学海、复星医药副总裁戴昆等。
据赛柏蓝梳理,这些药企高管的辞职原因主要包括工作原因、个人原因、任期届满、工作分工调整等,其中以个人原因为主。
其中,复星医药、东北制药、九芝堂、东诚药业、江苏吴中、力生制药6家药企高管离职人数在4人或4人以上。
其中尤以复星医药的副总裁职务和东北制药的副总经理职务变动最为频繁——据不完全统计,半年间,复星医药的5位高管接连离职;东北制药的副总经理职务也任期短暂,2月份,路永强被东北制药董事会解聘副总经理职务;4月份,郑长胜、王浩淼先后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东北制药副总经理职务;5月份,张利东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东北制药副总经理及财务总监职务。
此外,跨越不同职务,九芝堂今年上半年离职的高管达到6名——1月份,杨连民、高金岩同时辞去九芝堂副总经理职务;2月份,李劲松、盛锁柱、刘国超分别因工作原因及个人原因辞去九芝堂第七届董事会董事及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相关职务,盛锁柱还一并辞去副总经理职务;5月底,胡兴因个人原因辞去九芝堂董事会秘书职务。
还有江苏吴中,3月至4月,江苏吴中除了赵唯一因到退休年龄申请辞去董事长、董事职务外,另有3位高管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
再来看不严格以上半年分界的情况,高管变动比较频繁的上市药企有华仁药业、哈药集团等——据哈药股份2019年年报,截至2020年3月31日,刘帮民、吴志军、周行、魏双莹4位副总经理已离任,其中除吴志军外的三人离职原因均为“个人原因”,其中刘帮民的在职时间仅为19天。
2.多重因素叠加,医药人承压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就上述现象对赛柏蓝表示,相比于往年同期,今年药企高管的变动比较频繁。
他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在4+7带量采购、两票制、招标降价、医保控费和一致性评价等国家新一轮医改政策的作用下,药企面临着更大的政策压力,市场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在政策和市场的压力之下,医药企业仍然需要业绩,但是很多药企高管的管理方式和运营思维还没有及时适应新的政策和市场环境,还在沿用其原有的思维和管理办法,这时一旦完不成业绩,高管的频繁离职就容易发生。
史立臣认为,药企发展和企业决策层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在和平时期,高管一定程度上能决定药企的发展方向;在变动时期,高管的决策能力和对于市场、政策的认知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药企的生死存亡。
不过,史立臣也表示,必须看到医药企业的业绩并不是仅靠职业经理人就能改变的,有些药企本身的经营效率和管理体系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时单靠职业经理人是难以改善的,甚至可以说,无论怎么变更管理人都未必能扭转其不良的运营情况。
除宏观因素外,史立臣认为药企高管作为职业经理人本身的高变动性也导致了其离职的频繁——他表示,不同于股东与药企的关系,职业经理人与药企的连接不够紧密。当高管不能满足药企对其的需求或者药企无法提供高管所期望的薪资和职业发展机会时,离职就容易发生。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高管离职频繁的药企主要以化药企业为主,涉及的中药企业则较少——史立臣分析指出,这和上半年,化药企业和中药企业面临的不同发展情况有关。
疫情之下,全国大部分医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医院的门诊量、住院量在疫情期间下滑,不少化药企业的生产、物流配送、市场销售工作受到一定限制、生产经营受到影响。但是疫情却使得中药企业迎来了发光发热的机会,不少中药企业的业绩表现都不错。
进一步说到影响化药企业的政策,带量采购首当其冲——史立臣预测,带量采购对药企的影响是持续性的和高压性的,只有所有的化学仿制药的带量采购都做完,带量采购的工作才可能终止。
总的来说,医保控费是一个常态化的过程,相应的系列政策和市场压力下导致的人事变动也会持续。必须看到,除了高管外,频繁调整的还有更大体量的中层和基层药企人员,他们有的主动离岗,有的被动裁员。
来源:中国网财经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