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18亿!华润医药拿下这家外资企业

绿十字

血制品行业的搅局者,越来越多。

曾经的家电巨头海尔集团6月下旬刚以125亿元的高价跨界入主国内血制品龙头上海莱士,华润医药旗下的血液制品企业博雅生物7月17日就宣布将以18.2亿元拿下外资独资企业绿十字香港。

自2001年起国内不再发放新的血液制品生产商许可证后,目前国内血液制品公司已不到30家,资源稀缺加之较高的准入门槛,近年来血液制品行业一直处在较平稳的竞争格局中。

但随着越来越多并购整合动作的出现,如国药集团、华润医药、中国生物几家头部药企纷纷加码,又迎来陕煤集团、海尔集团等跨界入局,血液制品行业的集中度已经在慢慢提高,格局亦将进一步调整。

此次位于血液制品行业第二梯队的博雅生物借由收购再下一城,除了新增一张生产牌照、4个在营单采血浆站、2个省份区域的浆站布局,在加固自己的行业竞争护城河的同时,也已显露搭建出海桥梁的野心。

华润博雅生物与GC集团绿十字(香港)股权转让协议签署仪式

01


博雅生物的30+浆站目标

从2021年11月底华润医药正式成为博雅生物控股股东后,博雅生物就明确了聚集血液制品,打造世界一流血液制品企业的战略,同时提出了力争将浆站数量在十四五期间拓展至30个以上的目标。

西南证券曾在研报中预测,若上述目标达成,参考我国浆站采浆情况,再假设单个浆站年采浆量在30-40吨/年,则博雅生物的浆量长期空间将可达到900-1200吨

为此,近两年博雅生物一边在剥离非血制且利润波动大的业务,一年通过新设浆站及并购整合扩大血浆资源。

2023年博雅生物就先后剥离了旗下的复大医药和天安药业,同时有两个新的浆站获批设置,且于2024年7月15日均已获得《单采血浆许可证》。

2023年4月,博雅生物还与关联方高特佳、丹霞生物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中除了相关业务合作,还提及未来高特佳会促成博雅生物成为丹霞生物的直接股东。

据博雅生物向投资者披露的信息,目前丹霞生物已经有9个血浆站在运营,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2017-2019年该公司采浆量分别为224吨、278吨、307吨。

目前,博雅生物已有16个在采浆站,其中12个位于江西省,2个位于四川省,另外山西省和海南省各有一个建站。2023年,博雅生物的采浆量为467吨,同比增长6%,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6%。

而7月17日晚间的最新收购消息显示,华润医药及博雅生物将作为收购方,以18.2亿元的价格,向出让方韩国第三大生物制药公司GC Corp收购其持有的绿十字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绿十字香港)100%股权,从而间接收购其在中国境内血液制品主体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简称:“绿十字(中国)”)。

新康界了解到,绿十字中国专注于血液制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目前在中国境内拥有4个单采血浆站,拥有白蛋白、静丙、Ⅷ因子、纤原、乙免及破免6个品种血液制品产品,是国内少数同时拥有人源Ⅷ因子及重组Ⅷ因子销售权的血液制品企业。

2023年,该公司血浆采集量为104吨,2017年至2023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3%

02


18亿收购绿十字赚还是亏了?


未来正式把绿十字中国收入囊中后,博雅生物将新增一张生产牌照,新增4个在营单采血浆站,新增安徽及湖南2个省份区域的浆站布局,总采浆站数量可达到20个,年采浆量也再升一个台阶。

但从行业地位及公司运营状况来看,市场上对博雅生物选择绿十字香港作为收购标的性价比其实颇有争议。

公告显示,2022及2023年绿十字香港利润均为亏损,除税后净综合亏损分别为0.23亿元、0.17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公司总资产及资产净值分别约为8.42亿元、5.36亿元。

宣布收购消息的第二天,博雅生物低开低走,开盘跌幅最高超过了8%,截至7月18日收盘,跌幅收窄至4.85%,股价为33.94元/股,市值171亿元。

反对的观点指出,虽然血液制品牌照稀缺,但绿十字中国仅4个血浆站,104吨的年采浆量,利润还是一直亏损的,都能卖18.2亿,按此估算,国内非上市的血液制品企业中,就有类似博晖创新、康宝生物等不少更为优质且性价比更高的资产。

此外,绿十字中国采浆站所在的省份之一安徽,是同路生物大本营,再开发新资源的空间已经很少。且在此收购对比下,未来博雅生物若要成为资产规模更大的丹霞生物控股股东,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大。

但也有分析认为,此前绿十字曾与上海医药商谈过收购,出价是20亿以上,而绿十字选择与华润系的博雅生物交易,双方在血液制品业务上的资源协同互补,战略意义更大。

当天博雅生物亦就该项收购举行了投资者电话会议,介绍了绿十字香港近两年业绩亏损的原因、各产品得率、双方接下来的协同合作规划等。

当中博雅生物强调,其已就绿十字中国现有浆站所在的区位人口等多方面情况作了充分的调研,认为现有浆站潜力较大。且浆站作为重要战略资源,会大力推动安徽及周边省份新浆站的设立,制定清晰浆站拓展规划,同时借助华润集团与各省战略合作关系,积极推进浆站拓展工作。

03


未来血液制品行业整合是常态?


华经产业研究院在报告中表示,从整个行业来看,目前我国血液制品企业仅有30家左右,且过半数企业不具备新开设浆站的资格。

目前行业内已有7家上市公司,第一梯队的企业,有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泰邦生物四家,年采浆量均已过千吨。2022年,四家头部公司合计采浆量占国内血浆采集量的半数以上。其中天坛生物是国内最早开始从事血液制品工业化生产的企业之一,上海莱士则是目前营收规模最大的一家。

而国元证券提供的不完全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新增在营浆站33家,全年共采集血浆12079吨,同比增长18.6%,头部前四家公司合计采集原料血浆超7000余吨,约占国内总采浆量的60%。

第一梯队目前仅泰邦生物未上市,第二梯队的企业,派林生物、卫光生物、博雅生物、博晖创新则已全部上市。其它的未上市企业则有远大蜀阳、南岳生物、康宝生物、丹霞生物、中原瑞德、绿十字、新疆德源等。

近三年来,派林生物、卫光生物、广西冠峰、上海莱士、博雅生物等实际控制人先后发生变更,显示出行业整合加速的趋势。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存续状态的单采浆公司约400家左右(预计其中在采约300多家),其中7家上市公司采浆量合计264家,采浆量7800吨左右两项数据占行业的比均在65%左右,非上市企业占比约35%。

上述报告认为,国内血液制品行业未来的并购空间依然很大,且近几年传统医药央企如国药集团和华润医药在血制品领域动作较多,同时也出现了财力雄厚的新参与者,如陕煤集团和海尔集团,因此未来行业间的整合将是常态。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6年中国血制品市场规模为268亿元,2021年为383亿元,呈逐年攀升的状态。但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人均血液制品用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2022年国内血制品生产企业血浆采集量约为10181吨,较上年增长8.3%。受制于上游血浆资源供应不足,我国原料血浆供需仍存在较大缺口。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主要使用的血制品品种是白蛋白,占比达58%,其次是免疫球蛋白,占比达38%,凝血因子使用量最少,仅占4%。而我国白蛋白大量依赖进口,对于不能进口的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的缺口更大。

此次博雅生物收购的绿十字中国旗下产品就包括了进口白蛋白、重组人凝血因子。且华润医药还在公告中提到,除了业务整合、产品技术引进合作,双方将基于药品进出口销售重新签署产品经销协议,并推动双方产品出口的注册、销售。

意味着博雅生物乃至华润医药也将借此搭建一条通往海外市场的桥梁,可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未来几年,我国血制品市场仍会是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处在并购整合,竞争格局重新调整时期的血液制品产业,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并购重组、布局调整将会成为热点话题。

—END—

往期精选

国谈在即,14亿品种降价超50%,多款重磅药踩点冲刺

大卖91亿!超越眼科“神药”拿下第一,18亿品种后来者居上

股价涨停!康美药业摘帽“重生”

2024年H1医药股上市盘点,下半年港股或迎IPO热潮


点击下面,关注新康界,获取更多热点分析/行研报告/蓝皮书。


◆新康界广泛征集投稿,内容可涉及医药政策、研发动向、资本市场等产业相关话题,投稿请发送至(hejing@sinohealth.cn),请注明联系方式;


◆商务合作/转载开白,请联系13610303540(微信同号)。

<EN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