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旗帜鲜明的支持医院安检时,并不代表着要将患者推向医生的对立面。一道安检门,也不是医生的绝对安全门。医患之间更多的人文关怀、民众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是安检门背后更重要的东西。
7月11日是《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正式施行的第11天,从现有新闻报道来看,除了安检出“一把大锤”的消息比较吸睛之外,安检机器所查验出的入院禁限品并无太多关注点。
自7月1日开始在北京市正式施行的新规,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开展安检工作。同时也规定,公安机关要在二级以上医院设立警务室,配备必要警力。就诊人员拒不接受安检或者携带禁限物品进入医院的,安检人员应当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从数据看,入院安检的措施还是很有成效的。
比如,中国城市报在9日的报道中援引北京朝阳医院保卫处的说法称,朝阳医院实施入院安检3个月以来,共截获了140多件刀具类物品。这些刀具类物品除管制类交由派出所没收外,“其他的都先暂时存放在安检处,待患者离开时可自行取走,并由安保人员护送至医院出口外。”
北京友谊医院也公布过自己的数字。在7月1日举行的《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媒体沟通会上,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李昕介绍,2018年,友谊医院在部分区域设置了安检设备作为安检试点,实现人、物同检,运行一年多来,共检出刀具等危险品400余件。
按照平均数算,北京安检新规实施以来的10天内,两家医院平均每天各检查出1.5件刀具类物品。
不过,这能说明这些刀具类物品就是用来发泄不满甚至行凶的工具吗?当然不能。
实际上,被安检出来的“一把大锤”是一位在工地上工作的患者所携带,人家的打算是看完病直接去上班,生怕少工作一分钟,就少一分钟的钱。还有一个例子是,医院安检出一瓶44度的白酒,是一位老年患者打算看完病后直接提着酒去探望亲友。
在安检新规这件事上,旗帜鲜明的表示支持并不是因为它能够拒管制刀具等危险品于门外,也不是因为有了它就能让个别心存“恶意”的患者感到震慑,更不能说有了安检的措施医生们就可以高枕无忧的看病问诊了,而是因为它是安全秩序里新的一部分。
没有人能否定暴力事件每天都会发生的说法。尤其是当境况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时,更容易滋生暴力。
这很容易理解。
不管什么样的场景,只要出现乌泱乌泱一哄而上的情况,总会发生争吵和斗殴。 但是当排队的秩序形成后,争吵变得少了,斗殴的情况消失了。
《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是在6月5日由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具有法律效力。法律是什么?通俗的解释是:法律是人类社会共识的规则,是社会发展规范的产物。它的主要目的不是要惩罚少数的恶人,而是保护多数平常人规范和规则的生活不被破坏。
北京的安检新规里提到“秩序”两个字,意义就在此。即它无法保证少数恶意者会赤手空拳去伤人,却能够通过杜绝刀具类物品的进院来降低医院内伤人事件的发生率。
这也被一些人评价为“治标不治本”,“患者想伤害你,拳头也可以”。这样的评价让人陷入一种追源溯本式的“哲学”思考,思考之前就已经将所有就医的患者置于对立面。
殊不知,没有什么措施是一上来就能治本的。连夏天口渴了喝水也要有一个喝的过程,大口大口的猛灌,很可能会被水噎着。而按照拳头也可以伤人的逻辑,就算是将患者的拳头绑起来,也挡不住他在心里暗暗咒骂。我们总不能把他的心也过一道安检机器吧。
所以,在无法治本时,能够治标已经很难得。反过来想想,就算是医院各科室都有警察把守着,暴力伤医事件也不可能为零,却越来越接近零。这就是治标的难得之处。
6月23日,郑州市某医院发生伤医事件后,一位曾在该医院就诊过的患者说到:“没有一方值得同情,也都值得同情。”
不值得同情的是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无知,他们本可以避免这件事的发生;值得同情的是这就是人间的疾苦,他们也不想让彼此伤害的事情发生。
不管有没有安检制度,想要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离不开医患之间的人文关怀、沟通交流和患者整体思想素质的提高。
有患者为了治病倾尽家产,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想要得到医生的关心和安慰却等来冷漠和无视。患者的心痛何处安放?
有医生一天接诊上百位病人,一开始都能耐心倾听讲解,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可人类的耐心像电池,都是有限的,电量快要耗尽时,总有一些不耐烦的情绪出现。难道让医生成为一个没有感情的小甜甜机器人?
我们不应该只盯着入院安检制度中的安检门而忽视它最重要的安全秩序的建立。安检门的背后,应该是医患双方基于战胜病魔为最终目标的沟通交流,应该是继续建立医患双方的信任。不要一方趾高气扬,一方咄咄逼人。
走过这道安检门,多了一份为生命负责的责任。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