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他认为,CGTs价格贵,在于自体细胞的定制化特点,从发展方向来看,需从血液瘤拓展到实体瘤,甚至是非肿瘤,把自体变成异体,一方面有利于成本下降,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从过去仿制,现在仿创,到未来创新,实现超车。
细胞治疗的现状和短板
目前,国际上和国内获批的细胞药物基本上都是同一类型——自体细胞。从这一点来讲,我们紧跟国际没有落后。为什么会贵?主要因为其定制型自体的特点,这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疗效很好我们要保持下去,价格很贵,要想办法改善,实际上后续大家也在一直探索改变现状。
为什么细胞治疗如此同质化?不仅是国内,包括美国上市的产品就是仅有的两个靶点,都是自体的,最多也就在(仿-仿创-创)仿创的过程中。细胞治疗对中国来说,发展时间较短,还处于仿创阶段,要想把价格降下来,至少要等进入完全自主创新的阶段才有可能实现。
此外,实际上中国的创新环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企业压力较大。源头创新缺乏资金和足够的时间,以及投资人存在不太相信的现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多保守经营,行业内卷严重。未来突破可及,要有创新,也要有好的产业生态环境支撑才行。
为什么自体CAR-T商业化不达预期?大家印象中2017-2020年很多资金涌入了细胞治疗行业,也出现了不少CAR-T公司,尽管有意识到这项研究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但还是没想到达不成商业化的预期。我认为除了适应症人群有限和同质化内卷外,还有以下诸多原因:
1、定制化产品,研发投入高,生产成本高,导致终端价格高 (百万以上)。
2、无医保覆盖,直接影响到患者可及 (同类产品美国销售额达中国的20倍)。2017年美国首款CAR-T产品上市售价40多万美金,我们国内价格百万人民币以上。
3、还有很多类似的未上市产品在做临床试验 (免费),稀释了患者人群。
未来细胞基因治疗要想更广泛地用于患者提高可及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将现有的产品进行工艺优化降低成本,一方面新产品在立项阶段就要考虑价格、成本及商业化问题。科技的发展要循序渐进,新生事物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很多挑战也是很多企业家难以预料的,新产品的成本往往比较高,经过迭代改善功能更多,成本更低,这也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规律。
细胞治疗的破局与难题?
从目前的发展方向来看,从血液瘤向实体瘤,甚至是非肿瘤方向拓展,从自体走向异体,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机遇。我前面也提到在细胞治疗上我国与国际差距不大,所以我认为我们从仿创未来走向首创完全是有可能的。目前已经布局的几个方向:
1、自体CAR-T适应症的拓展。因为末线治疗病人人数少,可以从已批准适应症的末线治疗往前线推移,推到二线甚至是一线,以及向相近的其它血液瘤和非肿瘤领域慢性疾病拓展,比如治疗自身免疫疾病,B细胞清除疗法,可清除产生自身抗体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已经证实有很好的疗效。使用量扩大了就有助于降本。
2、开发实体瘤CAR-T。实体瘤占所有肿瘤的90%以上,因而近些年不少企业聚焦实体瘤CAR-T研究,但还是低估了实体瘤的复杂性,用二代CAR-T疗法治疗血液瘤的策略来对抗实体肿瘤不一定走得通,技术难度上存在较大差别,实体瘤比血液肿瘤更为复杂,异质性差、微环境复杂,很难获得完全缓解CR的疗效。也有尝试TCR-T, TIL,都还是自体产品,仍然逃不出价格高,患者不可及,以及疗效问题。如果花费上百万,只是延迟患者短短几个月寿命,付费意愿也会很低。而CAR-T细胞治疗血液瘤治愈的可能较大,这与延缓死亡时间区别很大,因而才会有人愿意买单。
3、技术迭代,开发通用产品。打造细胞治疗2.0版,即通过革命性技术迭代,把自体CAR-T升级成通用型量产化的产品,回归传统的生物医药本质,在保证安全疗效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和终端价格,让广大患者用得起,也才可以与抗体药,ADC,细胞结合器等其它品种竞争,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企业才会有商业上的成功。业内有不少企业已在这个方向有所进展但还没走到要批准上市的阶段,全球进展最快的一款通用产品刚刚进入二期临床,按传统逻辑估算到2027年之前,全球还很难有一款真正通用的细胞产品上市。做创新药,比如小分子化药、抗体药,从有想法到做出来要7-10年。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社会及从业者要有足够的耐心。
4、自免方向也有企业布局,比如NK细胞免疫疗法,NK细胞天然是一个可通用的细胞产品,然而仅靠天然NK细胞的治疗效果还不够,需要通过工程化改造增强药物疗效,改造做通用最大的难题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即让患者的免疫系统不排斥非己的细胞。
我认为理论上iPSC-CAR-NK的技术路径更合理。一是与原代NK有同样异体现货优点,且可以多次回输同质产品,临床上已获得安全验证;二是单克隆iPSC种子干细胞可以规模化分化成NK,避免了源头反复取样的问题。建成符合GMP的三级细胞库后,可以源源不断量产化地生产 (分化和扩增) 出同质NK产品。三是iPSC非常适用基因编辑,达到工程化改造细胞的目的,提高体内迁移,归巢,续存,抗肿瘤微环境能力。CAR分子也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定点插入到基因组,在固有的天然杀伤和ADCC效应外,增强了特异杀伤实体瘤的潜力。
中国有细胞治疗创新的优越点
1) 大健康和创新是国家战略关注的重点。
2) 中国有很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
3) 中国在细胞治疗领域已经积累了人才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第一集团。
4) 中国现行的IIT机制,有独特机会让创新细胞治疗研发产品,在一定的安全保障下和经机构伦理的审核后,最快速的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和加快通用实体瘤产品的上市进程,成为全球领先者。
5) 我们已从不同机构获悉,卫健委有提高IIT门槛或关闭通道的想法。我们希望要加强管理,保证临床研究有序有质进行,但不希望IIT通道就此关闭。
星奕昂生物科技的创新实践
星奕昂生物聚焦iPSC-CAR-NK技术,自主研发源头创新的通用现货型可量产的新一代免疫细胞药物技术平台和实体瘤及自免疾病管线。因为工艺是细胞产品重要的性能组成一部分,所以星奕昂生物对工艺开发有明确的目标,打造差异化的工艺技术方案,其中我们自主开发的iNK生产中试工艺优势明显,不用饲养细胞,全封闭,可以灌流,早期产品会很快会进入临床验证。
最后,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细胞疗法给大家的印象有所改变,既疗效好,价格又不贵。
演讲嘉宾:
王立群 博士
星奕昂(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兼CEO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细胞生物学学士、美国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分子生物学博士以及辛辛那提萨维尔大学工商硕士,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博士后。王立群在美国和中国的生物制药领域拥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和研发管理经验。2021年创办的星奕昂专注于新一代创新型细胞治疗技术,开发通用型、量产化、可治疗实体瘤的iPSC-CAR-NK产品。在成立星奕昂之前,曾任复星凯特的创始总裁。用不到三年时间带领团队完成了奕凯达的技术落地,注册临床和生产,成为获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的首个CAR-T产品。之前在西比曼生物科技担任首席运营官兼任干细胞事业部总经理,全面负责细胞治疗产品的生产、药理和临床研究。
王立群博士还曾在美国宝洁、百时美施贵宝、阿斯利康以及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的重要管理岗位上任职近20年,参与和主导了多个新药的研发及转化工作,发表论文及专著,并申请了多项专利。
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
一个卫生政策研究者、医药卫生行业、政府卫生政策决策者和媒体之间交流、探讨和互动的平台,就医药卫生领域中的重要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完善提出建设性意见。
合作咨询:薛老师,手机13701723155
点击查阅【往届圆桌实录】
#转载合作,请添加小助手微信:CHIP_A
#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admin@chip-academy.org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