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一探究竟!“合成致死”赛道再升温,多款新药密集获批临床

合成致死
"合成致死",就是对于细胞中的两个基因,其中任何一个单独突变或者不发挥作用时,都不会导致细胞死亡;而两者同时突变或者不能表达时,就会导致细胞死亡,利用该原理可实现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而不对正常体细胞产生影响。尽管如今"合成致死"的概念已蓬勃发展,成为新兴热门赛道。但是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2014年,全球首款"合成致死"理念相关药物PARP(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Olaparib,获FDA批准用于治疗卵巢癌。自此,"合成致死"由概念变成现实。目前,全球共有六款PARP抑制剂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卵巢癌、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在继PARP抑制剂上市后,"合成致死"作为肿瘤学疗法开发的新兴领域引起大家的热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细胞损伤修复机制研究的深入,研究发现除了PARP,还有其它一些合成致死靶点如ATR、ATM、WEE1、DNA-PK、BRCA、RAD51、PRMT5、MAT2A和POLQ等。
<EN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