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宣武医院洪韬/张鸿祺教授团队发现轴外海绵状血管瘤遗传机制和雷帕霉素的治疗效果

GNAQ 雷帕霉素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洪韬、张鸿祺教授团队,在人类遗传学研究知名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GNA14 and GNAQ somatic mutations cause spinal and intracranial extra-axial cavernous hemangioma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GNA14、GNAQ体细胞突变能够导致患者轴外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阐述突变导致病变形成的信号通路变化,展示了雷帕霉素在靶向治疗这些复杂病变方面的前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任健副研究员、崔子巍博士研究生和姜晨旦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张鸿祺教授和洪韬教授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以血管扩张为特征的血管病变,好发于颅内和脊柱。该研究团队此前明确了脑海绵状血管瘤的遗传机制,但脊柱和颅内轴外海绵状血管瘤(ECHs)的遗传机制仍为明确。受限于复杂的病变特点及其与脑和脊髓密切的解剖关系,目前的外科治疗对许多ECHs病例束手无策。因此,探究疾病发生的遗传机制,寻找潜在药物靶点是当前的关键问题。

从轴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样本中检测致病基因突变

该研究对31个轴外海绵状血管瘤组织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在 24 个样本中发现了GNA14 c.614A>T、GNAQ c.626A>G等体细胞错义突变,占病例总数的 77.4%。在细胞模型中,发现GNAQ突变导致PI3K-AKT-mTOR 和血管生成相关通路上调,而GNA14突变导致 MAPK和血管生成相关通路上调。在裸鼠成瘤模型中观察到这些突变可导致血管扩张。随后,本研究对一名患多节段椎体硬膜外皮肤广泛受累的海绵状血管瘤且携带 GNAQ突变的14 岁患者进行了口服雷帕霉素治疗,经过治疗后皮肤受累的海绵状血管瘤逐渐消退,运动能力得到改善。

该研究揭示了GNA14、GNAQ体细胞突变能够导致患者轴外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阐述了突变导致病变形成的分子机制,雷帕霉素的应用显示了靶向药物在治疗这些复杂病变方面的前景。

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82220108010, 81971113, 82330038,82122020)、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No. D161100003816001,Z201100005520024)等基金项目的支持。




洪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宣武医院副院长。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才计划,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从事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和研究工作。聚焦脑脊髓血管畸形疾病,研发血管畸形复合手术策略,发现血管畸形核心遗传机制,揭示致病关键通路和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以一作或通讯(含共同)发表SCI论著20篇,其中包括《BRAIN》(5篇)和《JAMA Neurology》等高影响力期刊的论文,IF>10论文10篇,封面文章2篇。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国自然重点项目、北京市科委重点专项等课题8项。


张鸿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国家百千万人才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世界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WFITN)执行委员,亚洲及大洋洲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AAFITN)执行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委、《JNIS》中文版主编。多年来,一直从事脑与脊髓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在脑动脉瘤、颅脑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畸形等方面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承担及完成“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合项目等各级科研课题20项,在《Brain》《Annals of Neurolog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著17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来源:宣武医院、科技处

撰稿:洪韬

排版:李晓曦

审核:郝峻巍


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逄宇教授团队《Cell Mol Immunol》报道结核分枝杆菌抑制机体T细胞免疫反应的新机制

基础医学院张晨教授团队《Cell Metab》揭示肠道微生物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

药学院崔纯莹教授团队《Acta Pharm Sin B》发表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的新型铁蛋白纳米递送系统

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伊龙教授团队《Alzheimers Dement》揭示眼动-步态模式可鉴别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

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刘亚欧教授团队《Brain》揭示多种神经免疫疾病的脑萎缩特征及病理机制


<EN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对摩熵医药数据库感兴趣,可以免费体验产品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