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BRDs靶点的筛选测试服务

BRD2 BET 溴结构域

背景


BRD家族蛋白按照序列的保守型可以分为7个家族,而我们主要研究的是BET家族蛋白,它属于BRD蛋白家族中的第二类。BET是含溴结构域(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domain)和额外终端域家族蛋白,包含四种蛋白,即BRD2、BRD3、BRD4和BRDT。此外,BET具有保守的模块化结构:包括两段N-末端串联BRD效应模块(BD1和BD2)和一个端外结构域(EXT),这两个区域和乙酰化识别有关。BET溴结构域蛋白参与多种基因的转录,与癌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联系,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抗肿瘤靶点。

BD1和BD2两个溴结构域均参与乙酰化的识别,稳态基因表达主要需要BD1,而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BD2,开发BET蛋白BD1和BD2选择性抑制剂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在不同疾病中优化靶向BET治疗。


BRDs&BET-peptide(乙酰化组蛋白)

结合活性抑制筛选测定


本研究利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HTRF)的实验方法,测定化合物对BET蛋白BRD 中的乙酰赖氨酸结合位点结合的抑制能力,以此评价化合物在BRDs靶点上的抑制效果。通过体系中加入乙酰化组蛋白底物BET-peptide和BRDs蛋白,随后加入相应的抗标签抗体连接的供体和受体检测液,若发生相互作用可以检测到高的HTRF信号值;当体系中加入抑制剂后,抑制剂会阻止BRDs与BET-peptide之间的相互作用,无法结合使原本高的HTRF信号值降低,可根据HTRF信号值变化评价化合物对BRDs酶活性的抑制能力。


爱思益普BRDs酶学数据展示


1. BRD2靶点抑制剂IC50测试

图2. BRD3靶点抑制剂IC50测试

图3. BRD4靶点抑制剂 IC50测试

图4. BRDT靶点抑制剂IC50测试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是一种用于实时监测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这种技术可以用来研究BRDs与其他分子(如蛋白质、小分子抑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BRDsSPR实验中,利用SPR技术实时监测BRD2与配体的结合和解离过程,从而得到结合动力学参数(如结合常数K_on、解离常数K_off)和亲和力(KD),可用于筛选和评估潜在的BRD2抑制剂,对于开发针对BRD2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爱思益普BRDs生物物理平台数据展示


MST-TRIC技术基于生物分子在温度梯度中的热泳动和荧光发射光谱的变化这一原理,为药物发现提供了一种灵敏、快速的分析方法。MST技术基于检测在温度梯度中的生物分子电泳迁移率的变化来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TRIC技术通过监测荧光标记靶标分子的发射光谱变化来评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MSTTRIC技术特别适用于表观遗传学领域,因为它们可以用于研究与表观遗传调控因子相互作用的小分子,这对于发现新的表观遗传药物至关重要。MST-TRIC技术通过剂量-反应实验进一步进行命中物的研究,并允许根据亲和力(KD测定)对化合物进行排名。NanoDSFNanoDSF是一种无需标记的体外方法,用于监测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的稳定性变化。这种方法通过测量色氨酸荧光的变化来检测蛋白质结构的变化,从而评估化合物对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被用作补充的生物物理测定方法,能够识别BRD2BD2)的稳定剂和破坏剂。


BRD2(BD2) vs MZ-1 Binding Affinity Results

BRD2(BD2) vs ARV-771 Binding Affinity Results

BRD2(BD2) vs ARV-825 Binding Affinity Results

爱思益普在BRDs靶点上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对BRDs蛋白的溴结构域的探究,欢迎有相关测试需求的各位同仁和我们进行联系。


爱思益普可以提供的

BRDs酶学检测服务


公司介绍



北京爱思益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创建,致力于打造靶点驱动的药物发现生物学平台。作为创新型CRO+的探索者,爱思益普专注于以“新靶点、新方法、新技术”解决创新药从靶点发现到候选化合物确认阶段的生物学和成药性的挑战;同时,爱思益普融合临床医学和生物学的专业团队,基于对疾病生物学及药物研发逻辑的深入理解,建立药物发现“一体化”的生物学平台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爱思益普关注新药研发企业对质量、效率和成本的需求,用专业的生物学技术和高效的沟通帮助客户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及成功率。
爱思益普建立的技术平台包括:
1、基于靶点的药物筛选平台:建立了超过1500种药物靶点,涵盖大多数离子通道,GPCR,激酶和非激酶靶点以及近万个实验方法,建立了从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平台以及各种多平台和高通量筛选技术。
2、体外和体内药效筛选评价平台:包括肿瘤、免疫、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代谢基于细胞、组织或动物模型的药效学评价。
3、早期成药性筛选评价平台:包括药物发现阶段ADME和PK研究,以及药物脱靶效应筛选(hERG,safety panel,激酶谱等)
4、新分子平台:专注于ADC、多肽、蛋白降解、小核酸、细胞治疗等多种新分子的药物发现研究。

<EN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