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Nature | 头条!中国学者发表国际首个通用CAR-T治疗成果

CAR-T

中国学者关于CAR-T细胞疗法的研究登上Nature官网头条。

10月5日Nature官网首页,头条文章关注中国学者发表的国际首个通用CAR-T治疗自身免疫病成果。

10月5日,Nature官网头条文章为一篇题为 World-first therapy using donor cells sends autoimmune diseases into remission 的报道,介绍了一项来自中国团队、发表于Cell(细胞)期刊的研究成果,这篇报道发表于当地时间2024年10月4日。

Nature所报道的这篇论文于北京时间2024年7月16日在线发表在Cell,是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徐沪济教授团队领衔,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健康供体来源的靶向CD19的CAR-T细胞进行基因工程改造,开发出了新一代异体通用型CAR-T疗法,帮助3名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达到长期缓解。

Nature在文中写道:“这一疗法在三人身上的成功,带来了大规模生产前沿CAR-T疗法的希望。”事实上,此前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血液肿瘤、自身免疫病方面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力。2017年以来,美国FDA已批准了6款CAR-T细胞疗法上市,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类癌症。

近年来,CAR-T细胞疗法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病方面也展现了巨大前景。但这种疗法通常依赖于个人自身的免疫细胞,这也使得它既昂贵又耗时。

而此次来自中国学者的研究显示,三名患者为世界首批使用供体细胞(而不是患者自身细胞)来源的CAR-T细胞疗法治疗的自身免疫病患者,也是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首次发表的CAR-T细胞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研究。

因此,这项突破性进展是大规模生产CAR-T细胞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病迈出的关键第一步。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教授徐沪济。

这项研究的第一通讯作者是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徐沪济教授,10月5日晚上他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这项发表在Cell上的最新成果,即“异体CD19靶向CAR-T疗法治疗两个常见的风湿病——坏死性肌炎和系统性硬化症的研究”。

风湿病是指一大类系统性的自身免疫病,包括常见的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坏死性肌炎和系统性硬化症也是风湿病中的两个疾病。

徐沪济表示,自体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手段,已经在B细胞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革命性的疗效。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过程中,B细胞的异常发育和功能失调是致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期的临床研究已经开始探索将自体CD19靶向CAR-T疗法应用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初步显示出积极的治疗效果。然而,昂贵的费用,制造时间和工艺的复杂性、繁琐的物流以及安全问题等,都是自体CAR-T疗法面临的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徐沪济研究团队使用邦耀生物生成的由健康供者来源的T细胞,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制备出针对B淋巴细胞CD19的通用型靶向CAR-T细胞药物(TyU19),从而实现了CAR-T细胞的批量生产,满足了CAR-T细胞治疗的随时使用。

在上述研究中,徐沪济团队成功地治疗了三名有严重复发难治性的风湿免疫疾病的患者。结果表明,靶向CD19的通用型CAR-T细胞在所有患者体内能够有效扩增和完全清除B淋巴细胞,3个月后实现B细胞的重塑。

也就是说,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使用异体通用型CAR-T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为全世界难治性风湿免疫病的诊治提供新路径、新思路。徐沪济还透露:“目前我们已经使用不同类型的异体CAR-细胞治疗了24例患者,取得了预期的疗效。”

徐沪济表示,这一研究展示了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巨大潜力,标志着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已进入新阶段。随着未来研究的深入和临床试验的扩展,有理由期待这一疗法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Nature在报道中则认为,通用型CAR-T产品如果成功,将使制药公司能够扩大生产规模,未来可能大幅降低成本和生产时间,能够满足大规模患者的需求。但同时,接受供体来源的CAR-T细胞治疗的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是否会面临其他风险,目前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3209-4#:~:text=World-first%20therapy%20using%20donor%20cells%20sends%20autoimmune%20diseases%20into%20remission.

免责声明

本文旨在行业资讯和知识分享,无任何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往期推荐



1.Science子刊 | 高烧不退促癌的原因找到了!灵感竟源于连续发烧的家人……

2.抗衰+降低死亡风险的最佳生活方式,兰州大学研究出来了!尽早建立,效果更佳!

3.202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因发现microRNA 及其调控作用

4.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三人获奖,分奖份额却不同!

5.逆流而行的药明康德:拟出售部分海外资产,迎击摇摆的《生物安全法案》




Being科学公众号目前已经有多个交流群(好学,有趣的生物医药人才在这里聚集)。进群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备注“姓名/昵称-企业/高校-具体研究领域/专业”,此群仅为科研交流群,非诚勿扰。




发现“分享”“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EN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