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第36轮长征疑难肿瘤MTB会议丨探讨dMMR肠癌免疫治疗耐药后的治疗选择

tumor dMMR肠癌免疫治疗耐药


第36轮长征疑难肿瘤MTB

9月11日,第36轮长征疑难肿瘤分子肿瘤专家委员会(Molecular Tumor board,MTB)在长征医院如期举行。MTB是一种多学科协作的模式,整合多样化的患者信息,从分子层面讨论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问题。长征医院MTB会议由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肿瘤科臧远胜主任团队领衔发起,以研讨疑难肿瘤患者最佳治疗方案为特色,以提高疑难肿瘤患者治疗远期效果、为患者赢得生存获益为目标。本次MTB讨论的病例由临床专家焦晓栋教授、王湛教授带来,同时参与本次讨论的有燃石医学王晶博士等分子生物学专家,以及众多肿瘤科临床医生。


01

患者基本病情

患者女性,61岁;结肠癌术后8年余。

因“发现左下侧颈部肿物4天”于2016-08-11在我院五官科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左半结肠”粘液腺癌,浸润至浆膜外脂肪组织中;肠系膜淋巴结(7/9)见癌转移。
术后于2016-09-23至2017-03-18按“奥沙利铂+希罗达”方案共化疗8次。2017-10月复查癌胚抗原稍增高。2018-10-26 PET-CT检查示:肝右叶下段转移瘤,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胸膜下结节,需警惕转移瘤可能。
2018-11-08开始行爱必妥+奥沙利铂+5-FU+CF方案化疗,影像学疗效评估为SD。2019-02-11,肿瘤标记物升高,且影像学为增大SD趋势,行淋巴结穿刺活检并送二代基因测序及免疫组化检查。基因检测显示患者TMB达到407个突变/Mb,同时MSI-H。2019-03-05至2019-09-20行12周期化疗,方案为安维汀+伊立替康+5-FU+CF方案,疾病评估稳定。
2019-10-12起更换为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治疗后患者一般情况改善,肿瘤标记物明显下降,2020-03月复查疗效评估SD。2020-06 月CT提示腹膜后淋巴结较前略缩小,疗效评价SD(缩小)。经MTB讨论后建议在免疫基础上增加瑞戈非尼靶向治疗,2020-12-08影像学检查疗效评价SD(缩小)。
2023-02癌胚抗原较前升高。PET-CT检查结果提示左肺下叶结节考虑为转移瘤,疾病较前进展。2023-02-15,开始行25次放射治疗,同时予以斯鲁利单抗单药治疗。2024-06-04,胸部CT平扫+增强三维提示右肺转移可能。入院后排除手术禁忌后于2024-06-04在全麻下行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下叶切除术+肺修补术+粘连烙断术。手术顺利,予以出院。


02

基因检测结果


03

讨论问题

1.MSI-H肠癌免疫治疗耐药的机制?

2.患者后续治疗应对策略?


04

分子生物学分析:(王晶)

1.MSI-H肠癌免疫治疗耐药的机制?

抗 PD-1疗法的耐药机制包括已建立的免疫机制异常,如新抗原丢失、抗原呈递和干扰素信号缺陷、缺乏B7-H1 (PD-L1)表达、局部免疫功能障碍和新机制如肠道微生物群、表观遗传学异常和代谢变化等 [1]。目前在结直肠癌免疫耐药后已发现B2M和 MHC-I 突变导致抗原呈递过程功能障碍、JAK2 和 STAT 改变导致的干扰素信号传导受损等机制 [2]。   

早期在黑色素瘤中的研究表明,IFN-γ信号缺失的黑色素瘤患者对伊匹木单抗缺乏反应[3]。2/4 例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PD-1耐药后出现Janus激酶JAK1/2的功能丧失突变[4]。在MSI-H/dMMR的肠癌中,有研究[5]发现JAK 纯合缺失可能与抗 PD-1治疗的耐药性有关。另一项回顾性探索性研究中[6],4名MSI-H患者携带单一的JAK1 功能丧失突变,但并未影响免疫治疗的临床反应。表明JAK1/2 的双等位基因缺失比突变更好的预测免疫疗效。据报道,B2M突变在dMMR肠癌中显著富集,且通常与B2M表达缺失有关[7]。已有研究发现黑色素瘤中B2M的突变、缺失或杂合性缺失与对ICB治疗的耐药性有关[8-9]。然而,B2M突变/缺失型的肠癌患者却能够从ICB治疗中获益[7]。因此,在肠癌中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的耐药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从患者当前检测结果出发,推测TMB/新抗原数量减少以及检出多个JAK2 LOF突变可能与当前免疫治疗耐药有关。

2.患者后续治疗应对策略?
依据结肠癌NCCN指南(2024.V5)[10],dMMR可切除的异时性转移肠癌在免疫治疗进展后如病灶可切除,则建议切除后选择观察或系统治疗±生物治疗。鉴于患者新检出KRAS G60D突变,体外研究表明该突变为激活突变[11],相比野生型能够增加MAPK通路活性。因此,系统治疗建议选择化疗±贝伐单抗方案。
其他能够克服免疫治疗耐药的潜在途径还包括[12-13]a.抗PD-1或抗PD-L1抑制剂再挑战; b.联合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c.联合化疗或放疗; d.肿瘤疫苗和其他可能增加新抗原呈递的药物; e. 过继细胞疗法(ACT)或f. 粪便微生物群移植。最新研究表明[14],具核梭杆菌衍生的琥珀酸能够诱导结直肠癌对免疫治疗的抵抗,并且抗生素甲硝唑治疗可降低肠道中的具核梭杆菌丰度,使肿瘤对免疫疗法重新敏感。   
靶向治疗方面具体证据如下:
  1. PARP抑制剂:Bhamidipati 等人[15]报道了6 名携带BRCA突变的CRC患者后线接受PARPi单药治疗后均发生疾病进展。1例携带BRCA2胚系突变的mCRC患者接受奥拉帕利+替雷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后获得了5.4个月的PFS,生存期超过26个月[16]。一项II期篮子研究[17]中共有31名转移性pMMR患者接受durvalumab+奥拉帕利或西地尼布治疗,在28名可评估的患者中,25 名出现病情进展。表明ICB联合PARP抑制剂在pMMR-CRC中似乎抗肿瘤活性有限,但在dMMR的结直肠癌中罕有相关报道。
  2. PD-1联合MEK抑制剂IMblaze 370 III期研究[18]结果显示,阿替利珠单抗+考比替尼联合方案和瑞戈非尼标准三线治疗在肠癌中的疗效相似。因研究纳入的MSI-H患者数量较少(n=6),亚组分析也未能明确MSI-H患者最佳获益方式。
  3. 抗血管联合免疫治疗:探索性研究表明,相比MSS型肠癌,MSI-H的患者更有可能从抗 VEGF 治疗中获益。II期 REGPEM-CRC-01 研究旨在评估瑞戈非尼+帕博利珠单抗在MSI-H/dMMR型晚期肠癌一线治疗的价值,该研究正在进行中,预期能够使中位 PFS从 16个月提高到28个月[19]
3.后续治疗建议及总结:
依据肠癌NCCN指南,当前免疫治疗进展、经转移灶切除后建议观察或考虑系统治疗(化疗±贝伐为主);
目前,关于肠癌ICB耐药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克服耐药的潜在途径也多在探索中,一些新兴疗法如可及也可考虑;
靶向治疗方面,PARPi单药疗效一般且研究较少,需要谨慎选择;联合PD-L1抑制剂在pMMR肠癌患者中效果也不太理想,在dMMR肠癌中的研究尚在探索中;瑞戈非尼联合免疫治疗的REGPEM-CRC-01 研究值得期待。


05

临床团队分析和方案选择

王湛教授:该患者肺部病灶手术切除后,目前使用免疫在维持。结合上述分析,PARP抑制剂可能是后续治疗可干预的手段之一,联合免疫治疗理论上也具有可行性;此外,近期在Science发表了两篇关于使用JAK抑制剂逆转免疫耐药的文章,分别在肺癌和淋巴瘤中。然而目前在肠癌中还是空白,这也让我们联想到是否有使用JAK抑制剂的可能性。   

柳珂教授:之前我们曾讨论过一个林奇综合征患者使用免疫治疗的案例,患者也检出了众多HRR通路相关变异。后续使用PARP抑制剂联合免疫治疗的可行性也被认真考虑过。通过前面分享的数据我们发现,该方案在pMMR的患者中表现不尽人意,但在dMMR肠癌中还缺乏相关数据,值得进一步考虑。
焦晓栋教授:最早在处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时候,我们曾经有使用JAK抑制剂托法替布的经验,该药物能够治疗免疫相关的炎症。起初我们认为它是抑制免疫反应的,但听了王教授提到的两篇Science文章,我们对于JAK抑制剂联合免疫能起到联合抗肿瘤的功效也很震惊。同时,对于JAK1/2失活的潜在影响也不甚明确。
张丁博士:首先,JAK1、JAK2与PD-L1在同一染色体上且位置相邻,当JAK2高表达时通常PD-L1也高表达,此时它是一个有利于免疫的因素;然而当JAK2发生失活突变时,也会影响到PD-L1的表达,可能是一个免疫耐药因素。其次,肠癌中有研究发现KRAS G12D突变与TMB水平下降有关,我们看到该患者新出现了一个KRAS G60D突变,因此推测患者TMB下降可能与此有关。第三,患者存在POLE突变,MSI-H,同时又存在BRCA、ATM等HRR通路突变,综上推断联合PARP抑制剂可能会有效果。


06

专家总结
臧教授总结:通过该病例的讨论,我们受益良多。该患者有来自于同一个平台的两份非常完整的检测报告,间隔5年,很好的展示了肿瘤耐药和演进的过程。治疗方面,首先针对新增的、潜在具有功能的KRAS突变,有没有新型的泛KRAS抑制剂可以尝试或许值得考虑;其次,鉴于患者局部干预(手术)效果较好,且表现为MSI-H,建议继续维持当前免疫治疗。也可以考虑定期进行血检监测疾病变化,再决定下一步干预措施。如果TMB持续增高,可以考虑使用PARP抑制剂;若TMB呈下降趋势,提示免疫耐药机制可能加重,或许调整为化疗±免疫是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Annu Rev Immunol. 2022 Apr 26;40:45-74.

2.Br J Cancer. 2019 Nov;121(10):809-818.

3.Cell. 2016 Oct 6;167(2):397-404.e9.

4.N Engl J Med. 2016 Sep 1;375(9):819-29.

5.Genome Med. 2017 May 24;9(1):46.

6.Kopetz, S et al, AACR, 2018

7.JCO Precis Oncol. 2019;3:PO.18.00321.

8.J Clin Oncol. 2022 Aug 20;40(24):2735-2750. 

9.Nat Commun. 2017 Oct 26;8(1):1136.

10.NCCN Guidelines Version 5.2024 Colon Cancer

11.Clin Cancer Res. 2021 Aug 15;27(16):4587-4598.

12.J Clin Oncol. 2022 Aug 20;40(24):2735-2750

13.Front Immunol. 2022 Sep 27;13:1016646.

14.Cell Host Microbe. 2023 May 10;31(5):781-797.e9.

15.Bhamidipati D, et al. 2024 ASCO

16.Life (Basel). 2023 May 15;13(5):1183.

17.Clin Colorectal Cancer. 2024 Sep;23(3):272-284.

18.Lancet Oncol. 2019 Jun;20(6):e293.

19.2024 ASCO GI TPS238.  


关于燃石医学

燃石医学(伦敦交易所代码/纳斯达克代码:BNR)成立于2014年,公司使命为“用科学守护生命之光”,专注于开发创新可靠、具有临床价值的癌症伴随诊断与早检产品。公司业务及研发方向主要覆盖:1)癌症患病人群精准医学检测;2)全球抗肿瘤药企的生物标志物和伴随诊断合作;3)基于液体活检的多癌种早检。燃石医学于2018年7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颁发的中国肿瘤NGS检测试剂盒第一证,在体外诊断领域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实验室获得广东省临检中心颁发的 “高通量测序实验室”技术审核,同时获得美国CLIA、CAP和ISO15189实验室质量体系资质认证。公司将继续致力于开发创新可靠的癌症精准检测产品,推动癌症精准医疗领域的发展。

<EN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