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缪中荣/王伊龙教授团队《JAMA》阐明球囊扩张术联合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优越性

北京天坛医院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2024年9月6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缪中荣教授、王伊龙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JAMA》发表题为“Balloon Angioplasty vs Medical Management for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The BASI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研究论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孙瑄副教授、邓一鸣副教授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张勇教授为第一作者,缪中荣教授(末位通讯)和王伊龙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脑卒中的主要病因,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50%,尤其是颅内主要动脉70%-99%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尽管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1年内复发脑卒中的风险仍高达7.2%-15.1%。既往针对颅内动脉狭窄血管介入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均未获阳性结果,对高致残性、高发病率的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一直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缪中荣教授团队联合全国31家中心,开展了一项探索球囊扩张术(BA)联合最佳药物治疗(AMM)是否优于单纯最佳药物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sICAS)的开放标签、终点盲法的随机对照研究(BASIS研究)。患者入组标准为:年龄在35-80岁之间,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70-99%)导致的90天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入组前14-90天缺血性脑卒中,且入组前接受过至少1种抗血小板药物和/或标准危险因素管理;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入组后30天内的任何脑卒中或死亡,或入组30天后至12个月内靶血管供血区域内缺血性脑卒中或靶血管的血运重建(症状驱动性)。本研究共512名患者,其中501名患者成功入组并纳入最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BA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MM组(4.4% vs 13.5%; HR,0.32[95%CI, 0.16-0.63];P<.001). 两组各自的30天内任何脑卒中或全因死亡率分别为3.2%和1.6%;入组30天后至1年内靶血管供血区域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4%和7.5%,靶血管的症状驱动性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8.3%;BA组的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为1.2%,AMM组的sICH发生率为0.4%;BA组的手术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4%,其中动脉夹层发生率为14.5%。上述结果提示,球囊扩张联合最佳药物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最佳药物治疗。

BASIS研究主要终点

BASIS研究是首个ICAS介入治疗领域阳性结果的RCT研究,这是第一次血管内治疗sICAS获得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也将成为sICAS血管内治疗的一个新的起点,BASIS研究的亚组分析和研究最终周期三年后的随访情况将为sICAS的血管内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临床证据。

该研究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1825007)、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307900,2017YFC1307905)、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BJJWZYJH01201910025030)、青年北京学者(010)等项目支持。




缪中荣神经病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副主任、介入神经病学科主任。兼中国卒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神经介入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等。在《New Engl J Med》《Lancet Neurol》《Lancet 》《JAMA Neurol》等杂志发表200余篇论文。出版专著 10 余部,获国家专利 4 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 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1 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 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3项。



王伊龙神经病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兼神经病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临床研究与临床试验学系副主任、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主编助理、《中华脑血管病杂志》副主编、《中国卒中杂志》编委。长期从事脑血管病和脑白质病变临床工作,以及脑小血管病的临床与应用基础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ew Engl J Med》《JAMA》《BMJ》《Lancet Neurol》《Circulation》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主持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延续资助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是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第七届“树兰医学青年奖”获得者、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首批青年北京学者。

来源: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科技处

撰稿:缪中荣

排版:李晓曦

审核:王拥军


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李玉琳教授团队发现扩张型心肌病新致病基因

基础医学院陈萍教授团队揭示FACT介导macroH2A清除机制及其在巨噬细胞功能调控中的作用

宣武医院唐毅教授团队揭示计算机化认知训练的量效关系

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伟/江涛教授团队阐述胶质母细胞瘤代谢重编程介导放化疗抵抗新机制

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王刚教授团队阐述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抗抑郁治疗效果


<EN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