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方网站报道了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团队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远期认知损害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相关研究揭示了SARS-CoV-2原始毒株单次感染后最长时间的认知功能变化轨迹,为认识新冠感染对机体功能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方向。研究成果以“老年COVID-19幸存者感染后2.5年的认知轨迹追踪(Tracking cognitive trajectories in older survivors of COVID-19 up to 2.5 years post-infection)”为题,在《自然·衰老》(Nature Aging)期刊发表。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不仅损害呼吸系统,同时危害包括大脑在内的其他器官,影响患者远期认知功能,然而该病毒感染后认知功能的长期变化轨迹仍不明确。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下,研究团队对SARS-CoV-2原始毒株单次感染出院的60岁以上患者及其未感染配偶进行长期随访,其中1245名曾感染COVID-19的患者及358名未感染者完成了2.5年随访。结果发现,在感染后2.5年的认知变化轨迹方面,非重症感染者和未感染者的认知功能下降缓慢,且二者变化轨迹相似;而重症感染者在出院后一年内认知功能迅速下降,此后认知下降速度减缓,其中8%的重症感染者在出院1年后认知损害出现改善。进一步分析发现重症感染、感染后6个月时出现的认知损害、高血压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远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研究团队过去对同一人群分别进行了出院后半年和1年的随访(Mol Neurodegeneration 2021;JAMA Neurol 2022),结果提示卒中史和慢阻肺是新冠感染后认知下降的危险因素,提示缺血缺氧性因素在新冠感染后认知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潜在干预靶点,值得进一步探索,为新冠疫情远期效应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关链接:
基金委报道:
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48/info93415.htm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587-024-00667-3
往期精选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