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文献速递】过敏性疾病研究新进展

IgE 维生素D 过敏性结膜炎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脱敏资讯

本次文献速递,我们精选了过敏领域近期发表的5篇文章,聚焦过敏性疾病研究新进展,欢迎阅览

  • 维生素D与过敏性疾病

  • 尘螨高血清特异性IgE可预测儿童患过敏性结膜炎的共病风险

  • 儿童期患重症哮喘的患者成年后特征--60年随访研究

  • H1抗组胺药的使用与痴呆风险的相关性

  • 激素ILC2驱动的过敏性气道炎症中的作用


01 维生素D与过敏性疾病

DOI:10.3389/fimmu.2024.1420883

发表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2023=5.7)

背景和目的近年来,维生素D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维生素D作为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在调节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影响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维生素D与过敏性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了解其作用机制。还讨论了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在过敏性疾病过程中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D补充如何影响这些疾病的治疗结果。

结论根据现有的研究,维生素D在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维生素D可通过其免疫调节功能影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虽然现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过敏性疾病风险增加有关,但其相关性在不同人群中并不一致,补充维生素D对改善这些疾病结局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我们需要关注维生素D作为辅助剂联合AIT的潜力,开发更安全、更有效、更便捷的治疗方法。综上所述,维生素D在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和应用策略仍需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明确。


02 尘螨高血清特异性IgE可预测儿童患过敏性结膜炎的共病风险

DOI10.2147/JAA.S467671

发表期刊:Journal of Asthma and Allergy(IF2023=3.7)

目的:研究过敏性结膜炎(AC)中过敏原的模式及其与过敏共病的关系。

方法:这项回顾性横断面研究从电子病历(EMR)中收集了包括性别、年龄、过敏合并症(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在内的临床数据。分类变量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采用趋势卡方分析不同年龄和不同合并症儿童的过敏原特点。通过逻辑回归分析95%置信区间的比值比评估尘螨(HDM)与AC及合并症相关的敏感性水平。

结果:研究共纳入2972名儿童AC患者(2015名男孩和957名女孩)。平均年龄为3.78(0.5 - 12)岁。最常见的过敏原是HDM(43.41%)。随着年龄的增长,吸入性过敏原的阳性率逐渐增加,摄入性过敏原的阳性率逐渐降低。随着共病数量的增加,致敏阳性率分别为38.33%、74.51%、80.72%和89.05%,多重致敏阳性率分别为44.66%、56.48%、59.54%和74.59%。随着HDM-sIgE水平的升高,共病的数量和风险逐渐增加

结论:在不同年龄段的AC儿童中,HDM是最常见的过敏原。高水平的HDM-sIgE可能是过敏共病的预测因素。多重致敏和高水平的HDM-sIgE儿童将是未来其他过敏相关疾病预防干预的重要目标人群


03 儿童期患重症哮喘的患者成年后特征-60年随访研究

DOI 10.1016/j.chest.2024.06.005

发表期刊:CHEST(IF2023=9.5)

背景:童年哮喘是一种流行病,对成人生活有潜在的影响。

研究问题:对有严重儿童哮喘史的成年人进行为期60年的随访研究,成年后持续哮喘和哮喘缓解的个体在特征上可能存在哪些差异

研究设计和方法:纳入了有儿童哮喘病史的丹麦成年人,他们在挪威康斯堡的一家哮喘护理机构(1950-1979)度过了4个月的童年。通过社交媒体和个人邀请信进行招募。参与者完成问卷调查,并接受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和血液检查。哮喘缓解的定义是过去12个月内未使用哮喘药物且无哮喘症状,其余参与者被归类为目前患有哮喘。

结果1394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中,有232人完成了随访。90%的参与者目前患有哮喘,其中26%的人报告在过去一年中病情恶化。所有参与者中只有16%在二级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常见的合并症包括过敏性鼻炎(60%)、高血压(21%)、湿疹(16%)和白内障(8%)。与缓解期的参与者相比,持续哮喘的参与者总免疫球蛋白E水平较高(p=0.03),FEV1和FEV1/FVC均较低(p=0.03),且一氧化氮呼出分数和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较高

结论:我们对有严重儿童哮喘史的成年人进行了60年的随访研究,发现90%的人仍然患有哮喘。与哮喘缓解的人相比,持续哮喘与较低的肺功能和较高的2型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有关


04 变应性鼻炎患者中H1抗组胺药的使用对痴呆风险的累积剂量影响

DOI10.1016/j.jaip.2024.05.027

发表期刊: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 In Practice(IF2023=8.2)

背景:H1抗组胺药(AH)分为第一代抗组胺药(FGA)或第二代抗组胺药(SGA),具有与痴呆风险增加相关的抗胆碱能特性。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使用AH治疗的痴呆风险。

方法:台湾新发变应性鼻炎患者(2011-2017年)构成研究人群(677971名使用FGA或SGA,36081名不使用AH)。AH的使用以累积限定日剂量(cDDD)衡量。患者按cDDD分组(未使用者、<60 cDDD、60-120 cDDD>120 cDDD)。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了AH和痴呆的关联。敏感性分析探讨了AH对各亚组痴呆风险的影响以及特定AH与痴呆类型之间的关联。

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的FGA与痴呆风险升高相关。在低于60 cDDD时,调整后的风险比(aHR)为1.13(95%CI,1.09-1.17);在60-120 cDDD时,aHR为1.29(95%CI,1.21-1.38);在高于120 cDDD时,aHR为1.51(95%CI,1.42-1.62)。SGA也会增加痴呆症的风险。在低于60 cDDD时,aHR为1.11(95%CI,1.05-1.17);在60-120 cDDD时,aHR为1.19(95%CI,1.12-1.26);在高于120 cDDD时,aHR为1.26(95%CI,1.19-1.33)。

结论使用FGA或SGA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着累积剂量的增加,痴呆风险不断上升。此外,与SGA相比,FGA表现出更高的痴呆风险。然而,为了确认FGA使用、SGA使用和痴呆风险之间的关联,必须进行广泛的临床试验。


05 激素在ILC2驱动的过敏性气道炎症中的作用

DOI10.1111/sji.13357

发表期刊:Scandinavian Journal of Immunology(IF2023=4.1)

2组先天淋巴样细胞(ILC2s)是一类先天免疫细胞,可产生大量的IL-5和IL-13,这两种细胞因子在过敏性气道炎症、组织修复和组织稳态等多种过程中至关重要。众所周知,受损的上皮源性警报素,如IL-33、IL-25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是介导ILC2产生2型细胞因子的主要激活剂。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许多因素可以调控ILC2的发育和功能。由人体内分泌腺或细胞合成的激素在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过敏性气道炎症中,ILC2s表达激素受体,其增殖和功能可受多种激素调节。在这里,我们总结了多种激素在ILC2驱动的过敏性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并讨论了潜在的机制和治疗意义。

后台留言“单位+科室+邮箱”联系小编,可获取这5篇文献哦~

翻译| 陈思汝,段欣欣,李禹昕,凌翓,刘颖

编辑| 鄢盛尧



往期推荐



视听驿站

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

舌下免疫治疗后鼻腔Blimp1+Treg细胞的增加反映了变应性鼻炎治疗的疗效

儿童季节性过敏性鼻炎黄花蒿舌下免疫疗法

尘螨舌下免疫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免疫细胞变化PI3K-PKB通路抑制

单一和多重致敏患者经黄花蒿舌下脱敏滴剂治疗一年后的临床疗效


文献速递

【Allergy/JACI】过敏性疾病研究新进展

2024世界过敏周|克服障碍,防治食物过敏

过敏性鼻炎研究新进展

WAO:更新的全身过敏反应分级系统

【Allergy】快讯 |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前沿研究:黄花蒿舌下脱敏鼻炎患儿安全有效


文献解读

20年随访研究-花粉诱导的过敏性鼻炎的自然进程

过敏性哮喘的过敏原免疫治疗

变应原免疫疗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舌下与皮下免疫治疗对儿童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变应原免疫治疗热点:现状与展望


我武资讯

助力山西、陕西地区蒿草过敏患者,畅享呼吸患者援助项目正式启动

畅享呼吸患者援助项目(陕西和山西)正式启动!

畅享呼吸患者援助项目正式启动!

祝贺!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扩展儿童适应症获批

祝贺!我武生物黄花蒿、白桦、葎草花粉变应原皮肤点刺液获批上市!


教材推荐

过敏领域教材推荐·赠书<第2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过敏领域教材推荐·赠书<第1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声明】本资讯由我武生物市场部独立翻译整理,旨在用于学术交流。文中相关学术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能应用于临床参考。本平台意在为专家医生提供专业的交流平台,并实时提供各种专业学术资料。医学专业人士对文中提到的任何药品进行处方时,请严格遵循该药品在中国批准使用的说明书。我武生物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EN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