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粒芝麻小1/8、却能治疗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今年,BioBAY园内一家企业自主研发的青光眼引流器,成功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进入临床试验。
不同于药物和开刀手术进行眼压控制,该方案属于微创手术,医生只需“打一枪”,即可实现对眼压的长期稳定控制。目前,该产品在全国近20家临床中心已完成过百例入组手术,预计2026年获批上市。
8月7日,在海思盖德(苏州)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记者看到技术人员在高倍数的显微镜下,将一个个金属支架穿入导丝中,它们正是专为治疗青光眼设计的眼球植入体,外周直径仅有260个微米。
260个微米是什么概念?以一粒芝麻举例,芝麻的外周直径约为3000微米,也就是3毫米,而这个小小的支架,仅有芝麻大小的1/8。哪怕放在手指间,凑近观察,都难觅其踪影。
“别看它小,作用却很大。”海思盖德(苏州)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鹏向记者解释到,青光眼是目前全人类共同的视力挑战,也是位居全球首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科疾病。其主要的病理性表现为眼压异常,导致视网膜神经的损伤和病变,患者的视野会逐渐受限、视力逐步丧失。因为现在医学上还没有能够修复视神经功能的技术手段,所以其导致的视野缺损是不可逆的。
“而支架的作用正是通过特制输送装置,建立房水排出通道,降低患者眼压,起到治疗青光眼的目的。”赵鹏说,在此之前,治疗青光眼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前者是通过滴眼药水,每天定点、定量给药;后者则通过在小梁网上开刀,这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很高,且术后恢复期长。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小小的支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支架,比曾经世界吉尼斯纪录的300多个微米的支架还要小。如此微小的尺寸设计,不仅体现了研发团队对细节的不懈追求,更带来了微加工、超微精密制造及超分子化学涂层等一系列技术上的挑战。
“这款全球最小的III类植入体,在治疗效果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它不仅操作简便快捷,整个过程仅需三分钟,更显著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使眼部恢复更为迅速。”赵鹏说。
今年,产品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该程序是业界的“绿色通道”,不仅标志着产品上市进程的大幅提速,更为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注入了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已在全国近20家临床中心完成过百例入组手术,举例2026年上市又近一步。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位居中国前列,世界医药企业前20强中有6家,医疗器械50强中有21家已在苏州布局。苏州工业园区重点布局体外诊断、植介入器械、影像及治疗设备三大重点领域,已集聚相关企业约600家,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1500多张,近30个产品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审批“绿色通道”。
▌文章来源:看苏州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