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骨髓异常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高度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目前仍不可治愈[1]。骨髓中正常浆细胞(NPC)与异常浆细胞常互相竞争克隆优势,在浆细胞疾病的恶性转化和疾病侵袭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阶段,NPC数量或比例变化或可反映缓解深度的变化和骨髓微环境的改变。
2024年8月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安刚/邱录贵团队在《Leukemia》(IF=12.8)在线发布了题为“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residual normal plasma cells within bone marrow across various disease stages in multiple myelom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依托于中国首个前瞻纵向血液病队列,首次探究骨髓残存NPC在MM不同疾病阶段的临床价值,并提出以NPC为基础的MRD动态分层新体系。
该研究共纳入了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前瞻纵向血液病队列-多发性骨髓瘤(NICHE-MM)子队列中的1363例MM患者和近5000份序贯骨髓流式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初诊或复发时骨髓中较高的正常浆细胞比例(≥5%),常与相对惰性的临床特征相关,并提示良好预后;在MRD阴性节点,骨髓中较高的正常浆细胞比例(≥0.22%)常反映免疫重建并提示更优的临床结局;而在MRD阳性节点,相较于残留肿瘤浆细胞水平,根据NPC占比(<50%、50-90%、≥90%)评估缓解深度更为精准有效。同时,基于NPC占比变化所构建的动态MRD分层体系,可实现更加精准的预后分层并指导治疗。
综上,该研究证实了骨髓残存正常浆细胞不仅是MM危险分层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同样可在骨髓瘤MRD再分层和动态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安刚主任医师、郝牧研究员和邱录贵主任医师为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严文强和史丽慧主治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该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等的支持。
注:查看完整论文,请点击“阅读原文”
参考文献:
1. van de Donk, N.W.C.J., C. Pawlyn, and K.L. Yong, Multiple myeloma. The Lancet, 2021. 397(10272): p. 410-427.
撰稿:严文强 安 刚 邱录贵
编辑:李炳轩
校对:柴子越 何美曈
审核:祁健伟 张 磊
<EN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