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英矽智能药物研发中心设在上海的外企在AI新药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的研究结果——代号为ISM001-055的候选新药在Ⅱa期临床试验中,不仅实现了主要研究终点即药物的安全性验证,还达到了次要研究终点即初步疗效验证,在“用力肺活量”这一评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功能改善的指标上,呈现出剂量依赖性的药效趋势。这个结果为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研发提供了首次概念性验证。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表示:“这款药物在Ⅱa期临床研究中不仅显示了安全性,还表现出疗效,意味着人工智能驱动药物发现取得了真正突破。”作为一家人工智能驱动的医药企业,英矽智能开发了一个“端到端”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连接生物学、化学、临床医学等研究。平台的成熟应用包括靶点发现引擎PandaOmics、小分子化合物设计引擎Chemistry42和临床试验结果预测引擎InClinico。英矽智能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扎沃隆科夫介绍,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公司研发团队采用与组织纤维化相关的组学和临床数据集,对PandaOmics进行训练。这个引擎通过深度特征合成、因果关系推断和全新通路重建等过程,生成了潜在靶点列表。随后,PandaOmics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分析了涵盖专利、出版物、研发基金、临床试验等文本数据的数百万个文本文件,深入评估这些潜在靶点的新颖性及其与疾病的关联性,最终确定TNIK(人体内一种激酶)是最有潜力的抗纤维化靶点。确定靶点后,研发团队利用小分子化合物设计引擎Chemistry42,根据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策略生成创新分子结构。经过多次迭代筛选,他们综合考虑药物的溶解度、理化性质、毒性等参数进行优化,最终获得了候选分子ISM001-055。今年3月,这家企业的论文在国际顶尖科学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介绍了利用人工智能平台发现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靶点TNIK,以及利用生成化学平台设计ISM001-055分子的全过程。
<EN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