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以一例治疗获得NED的患者,探讨THP经治HER2+mBC二线治疗选择

HER2 THP NED


导语


ADC or TKI,THP双靶一线治疗失败后二线治疗如何选?



  案例概述 



本病例患者诊断为左乳恶性肿瘤(pT2N3M0 IIIC期,HER2阳性);于2019-03-02外院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接受AC-TH方案辅助治疗;2021-12外院复查腹部彩超及CT示肝多发结节,考虑肝转移;2021-12-21始晚期一线予以曲帕双靶联合紫杉类(THP)方案化疗6周期,后予HP双靶+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因出现手足综合征,2022-11改为HP双靶+长春瑞滨软胶囊维持治疗;2023-07-31复查MR示肝S8肿物,较前新增,考虑转移,疗效评估为PD,PFS为19个月;2023-08初开始行德曲妥珠单抗(T-DXd)靶向治疗至今,肝转移灶明显缩小并行局部消融,患者耐受良好,未诉特殊副作用,目前达到无疾病证据(NED)状态。



案例讨论 

1. HP双靶一线治疗失败后,二线治疗方案怎么选?

2. T-DXd的后续治疗方案如何选择?



病例展示




59岁绝经后女性患者,已婚已育,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早期阶段

2019-02-26乳腺B超:左侧乳腺外上象限实性病灶,考虑乳腺癌(BI-RADS 5类),左侧腋窝下组多发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性淋巴结。



2019-03-02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肿物大小4*4*1.5cm,浸润性癌,部分为浸润性导管癌,III级(约占98%),部分为微乳头状癌(约占2%),可见脉管内癌栓及神经束侵犯,左腋下组淋巴结8/15见腺癌转移,左腋中组淋巴结7/14见腺癌转移。免疫组化:ER(1%+),PR(1%弱+),HER2(3+),AR(80%+),Ki-67(40%+)。



分期:pT2N3M0 IIIC期 HER2阳性型。



术后行AC-TH方案治疗,曲妥珠单抗(H)治疗满1年。


复发转移阶段

2021-12-15腹部彩超:肝S4可见两个低回声结节,大小分别约2.2*2.3cm、2*1.4cm,行肝穿刺病理及免疫组化考虑,符合乳腺癌肝转移。免疫组化:ER(2%中等+),PR(10%中等+),HER2(3+),Ki-67(30%+)。



2021-12-20 CT平扫+增强:左乳癌术后化疗后复查,肝多发结节,大者直径约2.6cm,增强后轻度强化,考虑肝转移。


图1. 复查CT示肝多发结节



晚期一线治疗:2021-12-21始予以THP方案化疗6周期,后予HP双靶+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因出现手足综合征,2022-11改为HP双靶+长春瑞滨软胶囊维持治疗。2023-07-31复查MR:肝S8肿物,较前新增,考虑转移,疗效评估为PD,PFS为19个月。

 

图2. 复查MR示肝S8肿物较前新增



晚期二线治疗:2023-08初开始行T-DXd靶向治疗至今,肝转移灶明显缩小并行局部消融。患者耐受可,未诉特殊副作用,目前达到NED状态。

 

图3. 复查MR示肝转移灶明显缩小目前达NED状态

 

图4. 病例治疗经过



专家点评




01




HP双靶一线治疗失败后,二线治疗方案怎么选?


该病例为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抗HER2治疗1年后复发,根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对“H治疗敏感”定义(未曾使用过H;新辅助治疗有效;辅助治疗结束1年以后复发;解救治疗有效后停药),属于H治疗敏感人群[1]。这类患者应首选以H为基础的治疗,根据既往辅助治疗用药情况,一线治疗选择THP方案化疗6周期,后予HP+卡培他滨/长春瑞滨维持治疗。


该患者HP双靶一线治疗19个月后发生疾病进展,疗效与CLEOPATRA研究数据一致。根据当时的《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3》,I级推荐后续治疗方案为吡咯替尼+卡培他滨(1A)或T-DM1(1A)[2]。这两项推荐分别基于PHOEBE研究和EMILIA研究[3,4],但由于这两项研究均未入组HP经治人群,而随着HP双靶方案在乳腺癌晚期一线、辅助和新辅助治疗阶段的广泛应用,临床正面临越来越来的HP双靶经治患者,HP经治可能影响疗效,因此原有的III期临床数据并不能代表临床实践中吡咯替尼和T-DM1的二线疗效。


2021年ESMO大会,DESTINY-Breast03研究发布数据,提供新的二线治疗选择。在DB03研究中,T-DXd组和T-DM1组各入组62.1%和60.1%的HP经治患者,因此该研究纳入符合当前临床实践的人群,为HP双靶经治人群的二线治疗提供证据。分析结果显示,T-DXd组中无论HP经治与否,相比T-DM1组,均显示出一致的优效性,为二线治疗选择T-DXd提供充足的循证依据。


此外,从疗效上看,2024年ASCO年会中公布了DB03研究的更新生存数据,结果显示T-DXd的mPFS(29.0个月 vs 7.2个月)和mOS(52.6个月 vs 42.7个月)均显著优于T-DM1[5],这也是T-DXd在抗HER2治疗中的又一次突破,是目前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领域公布的最长二线mPFS和mOS数据,而PHOEBE研究中吡咯替尼的mPFS和mOS数据只有12.5个月和39.4个月[3]因此,从疗效和长期预后来看,T-DXd无疑是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二线治疗优选。

 

图5. 抗HER2二线治疗方案的疗效对比


同时,基于DB03研究的突破性疗效,国内外权威指南包括CSCO、CACA-CBCS、NCCN、ESMO、ASCO指南一致推荐T-DXd作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优选方案[1,6-9]

 

图6. 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T-DXd作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优选方案

 

综上,从HP双靶经治人群的证据、不同方案的疗效差异以及当前指南推荐的优选方案,T-DXd都应该是THP经治患者的二线治疗优选方案。


02




治疗达到NED,可能获得很好的长期预后,证实二线治疗选择的合理性


该病例二线治疗后达到NED状态,这也意味着患者有长生存甚至“治愈”可能。既往研究表明,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来说,系统治疗是否达到CR/NED与患者能否获得良好长期预后密切相关。一项回顾性研究评估了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接受TH或THP方案治疗后达到NED或者有残留病灶(RES)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显示达到NED的患者较RES患者具有较高的PFS和OS[10]。这一结果也证实了抗HER2治疗获得CR/NED的患者,更可能达到长期疾病缓解。


回顾既往研究数据,部分患者通过晚期一线(HP双靶或大小分子组合方案)、二线(TKI或T-DM1)传统抗HER2治疗达到了CR,但比例较低。在2024年ASCO年会中公布的DB01、02、03研究最佳确认缓解汇总分析中,T-DXd治疗组BICR评估的CR率达到15.0%,并且因不同研究患者入组线数不同,后线患者可能拉低了前线患者的CR率,若排除DB01、DB02研究,仅考虑中位治疗线数为二线的DB03研究,其BICR评估的CR率高达21.1%。并且使用T-DXd治疗达到CR的患者,既往中位治疗线数更少、治疗持续时间更长,其PFS(NE vs 21.8个月 vs 8.4个月)和OS(NE vs 40.5个月 vs 23.6个月)均优于PR或SD/PD患者,达到CR患者的3年PFS率达70.6%,3年OS率高达88.6%,具有很好的长期疾病控制和生存预后[11]。这也提示越往前线使用T-DXd,患者获得CR的几率可能更高,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T-DXd持续深度的疾病缓解能够转化为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T-DXd为更多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治愈希望。

 

图7. DB01、02、03研究最佳缓解汇总分析的PFS和OS结果



03




如果T-DXd二线治疗发生疾病进展,后续治疗方案如何选择?


随着T-DXd在临床实践的广泛应用,针对其治疗后的药物选择目前仍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在当前临床实践中主要会使用抗HER2单克隆抗体、小分子TKI、内分泌治疗和其他ADC药物等。例如在DB03研究结束后接受后续抗肿瘤治疗的患者中,T-DXd组中有52.1%的患者后续接受T-DM1治疗,39.6%的患者后续接受H治疗,36.1%的患者后续接受TKI治疗,以及一些其他治疗方案,经研究者评估T-DXd组的mPFS2(从随机分组到下一治疗进展或死亡的PFS)为45.2个月[5]这也表明T-DXd经治后抗HER2治疗仍然有效。结合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建议应根据患者的既往治疗进行选择,可考虑应用既往获益的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或载药不同的其他ADC药物作为T-DXd经治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总而言之,T-DXd经治患者的后续治疗选择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既往治疗获益情况、耐受性、生活质量、耐药性以及个体化治疗需求,以期为患者提供疗效与生活质量兼顾的最优方案。

 

图8. DB03研究结束后的后续治疗PFS2探索性分析




未来探索
与此同时,结合该病例患者晚期二线接受T-DXd治疗后达NED状态,如果患者达到CR或长期维持NED状态,维持一定时间后是否可以考虑停药或者进行降阶梯治疗?如果可行,那么NED状态至少需要维持多长时间?这些问题可能会成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领域未来的探索热点,也期待有更多证据出现来指导临床实践。


病例提供者简历


余少康 教授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肿瘤内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乳腺肿瘤管理分会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肿瘤多学科防诊治专业委员会乳腺癌青年学组秘书
深圳市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与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深圳市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点评专家简历


农巧红 教授 


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乳腺内科管理分会副主委
深圳市医学会乳腺病青委副主委
深圳市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
深圳市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
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肿瘤多学科防诊治专委会乳腺癌青年学组组长


参考文献:

[1]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

[2]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3.

[3] Xu B, Yan M, Ma F, et al. Pyrotinib plus capecitabine versus lapatinib plus capecitab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HER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PHOEBE):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 2021 Mar;22(3):351-360.

[4] Verma S, Miles D, Gianni L, et al. Trastuzumab emtansine for HER2-posi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12 Nov 8;367(19):1783-91.

[5] Hamilton E, Hurvitz S, Im S, et al. Trastuzumab deruxtecan (T-DXd) vs trastuzumab emtansine (T-DM1) in patients (pts) with HER2+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mBC): Updated survival results of DESTINY-Breast03. 2024 ASCO. 1025.

[6]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

[7]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 Breast Cancer, Version 4.2024, July 3, 2024.

[8] Gennari A, André F, Barrios CH, et al.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staging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Ann Oncol. 2021 Dec;32(12):1475-1495.

[9] Giordano SH, Franzoi MAB, Temin S, et al. Systemic Therapy for Advanced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 Breast Cancer: ASCO Guideline Update. J Clin Oncol. 2022 Aug 10;40(23):2612-2635.

[10] Veitch Z, Ribnikar D, Tilley D, et al. No evidence of disease versus residual disease in long-term responders to first-line HER2-targeted therapy f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Br J Cancer. 2022 Apr;126(6):881-888.

[11] Saura C, Cortés J, Modi S, et al. Pooled analysis by best confirmed response to trastuzumab deruxtecan (T-DXd) in patients (pts) with HER2+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mBC) from DESTINY-Breast-01, -02, and -03. 2024 ASCO. 1023.



ADC Academy Online

ADC Academy Online是聚焦于抗体偶联药物的学术交流平台。平台紧跟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致力于促进相关专业人士的科学交流和继续医学教育。

<EN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