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新”记:“投资服务新质生产力实践”系列报道由21世纪创投研究院联合君联资本发起,旨在挖掘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机构发现、投资、赋能“新质生产力”背后的故事。品驰医疗作为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君联资本担任管理人)投资企业之一,在打破外资垄断格局、“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发展方面表现优异。寻“新”记第一期聚焦品驰医疗,公司董事长曹磊讲述了公司从跟随到引领的发展之路以及他眼中的新质生产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申俊涵 编辑:林坤
品驰医疗董事长曹磊
“我们能不能研究出中国人自己的脑起搏器?”2000年,面对脑起搏器为代表的系列神经调控产品长期被外资巨头垄断的局面,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忠诚院士在一次学术交流会上发出了上述感慨。
这一问,如晨曦初照与夜幕钟鸣般,触动了在会议现场中清华大学团队的心灵,也由此清华大学团队毅然地踏上了“脑起搏器研发”这条漫长而坚定的征途。至2008年,团队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其“国产脑起搏器”项目在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启航,正式踏上了产业化的道路。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让产品研发跑出加速度。2009年,品驰医疗的脑起搏器(DBS)投入临床试验。2013年,品驰医疗的脑起搏器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产品注册证,正式上市。我国也由此成为全球除美国以外,唯一能够研发、生产和大规模临床应用脑起搏器的国家。
如今,品驰医疗的脑起搏器产品已经形成绝对领先的市场地位,占据中国脑起搏器市场的大半壁江山。而除了脑起搏器,品驰医疗还和清华大学陆续开展迷走神经刺激器(VNS)、骶神经刺激器(SNM)、脊髓刺激器(SCS)等系列化神经调控产品的研发,并实现了产业化。
近日,品驰医疗董事长曹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说:“唯有创新才能生存,品驰医疗发展的16年是不断寻求创新突破的过程。我们在神经调控产业,实现了从跟随者到并肩者、引领者的转变。”
立足当下,在各行各业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大环境中,品驰医疗正是通过其在神经调控领域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展现了新质生产力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具体实践。
“新质生产力重点在‘新’‘质’上,‘新’是创新,‘质’是本质。只有从本质上创新而不是表面创新,才能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曹磊说。对品驰医疗而言,公司通过跟高校院所、医院医生的合作,贴近患者临床需求去做能够产业化落地的技术创新,就是在本质上创新,这是践行新质生产力的有力体现。
“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发展
从行业跟随者迈向引领者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我国帕金森患者数量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2020年发布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指出,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数将达500万,几乎占到全球患者数的一半。
据了解,药物治疗帕金森在早期能较好控制患者症状。但四五年后,随着患者度过“药物蜜月期”,药效会开始下降。此时,就需要考虑手术干预,脑深部电刺激(脑起搏器)疗法是近20年来治疗帕金森等神经类疾病的首选外科疗法。
然而,以脑起搏器为代表的系列神经调控产品,却长期被美敦力、波士顿科学、雅培等外资器械巨头垄断。
品驰医疗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公司通过16年努力,实现脑起搏器国产化从0到1的突破。同时,公司将产品线延伸,成为截至目前全球唯一一家拥有四类主要神经调控产品的企业。
“这四款产品并不是说只能用于治疗四种疾病,而是说可以通过刺激靶点的不同选择、刺激方式的优化,不断拓展适应症,比如抑郁症、睡眠障碍等,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手段,这也是品驰医疗团队未来开发和探索的新兴方向。”曹磊解释说。
回顾品驰医疗的发展历程,“创新”成为曹磊口中提及最多的关键词。值得注意的是,品驰医疗与清华大学以及天坛医院、宣武医院、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华山医院等众多临床医院紧密合作,形成了“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各方发挥其专长,加速了科研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落地。“清华大学团队擅长在基础理论、前沿技术方面进行探索,医院医生团队在患者交流过程中,最了解临床的需求。品驰医疗结合清华的研发技术和医生对临床需求的反馈,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能够更加高效地把好产品推向市场,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曹磊说。
比如2022年正式获批上市的3.0T磁共振兼容脑起搏器,就是在协同创新模式下研发出的具有全球领先性的产品。
据了解,许多使用脑起搏器的患者已经年龄偏大,时常会因身体其他疾病的诊断,需要做核磁检查。以往,患者做核磁检查时需要关闭脑起搏器,这会让患者感觉身体十分难受,而且只能做低场强扫描。从医院反馈中意识到这样的临床痛点后,品驰医疗与清华大学团队共同研制开发了3.0T磁共振兼容脑起搏器,为患者后续的核磁检查带来便利。
这款产品通过抗干扰设计,实现脑起搏器开机下患者3.0T磁共振条件下安全扫描,有效解决了因植入患者体内的脑起搏器电极导线在磁共振扫描期间产热引起周围组织热损伤的世界性安全难题,使得植入脑起搏器的患者也能接受高场强磁共振扫描检查。
“我们和高校的科研专家、医院的医生专家,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战友。大家目标一致,充满激情地干一份引以为傲的事业,最终形成了显著的成果。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幸运所在,能够遇到这么好的合作伙伴,我们才能走到今天。”曹磊感慨说。
君联资本等投资助力
国际化业务扬帆起航
回顾品驰医疗的融资历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梳理中发现,在创业初期,品驰医疗也经历过资本层面无人问津的阶段。一直到2013年,公司脑起搏器产品获得注册证之后,品驰医疗才陆续得到资本方的支持。
公开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今,品驰医疗经历了7轮融资。在2022年、2023年、2024年这三年的资本寒冬环境中,品驰医疗逆势而上,保持每年完成一轮融资的态势,投资方包括君联资本、国寿股权、中金资本、中国国新控股、前海母基金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
“确实,品驰医疗并非一开始就是资本市场的宠儿。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甚至是创始团队筹措资金来维持公司运营。但我们从未动摇过‘初心’,坚持产品技术创新,大家齐心协力把事情做好。渐渐地,资源就越来越多地聚集过来。”曹磊感慨说。
2023年,君联资本所管理的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参与到品驰医疗的融资中。据了解,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由社保基金会与北京市携手合作设立,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委托君联资本按照市场化、专业化方式运营。
“我们将投资的标的锁定为‘big if项目’,解决的是世界级课题,技术壁垒要足够高。”关于该社保专项基金的投资标准,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曾这样谈到。
由于此前已经有过一些接触,品驰医疗迅速成为君联资本团队锁定的目标。2023年,君联资本一行人来到品驰医疗,当时,君联资本投委会的七位成员中有六位来到品驰公司现场,足以看出君联资本对这场会谈的重视。双方见面后高效地开展交流,很快就敲定了投资意向。
“君联资本虽是财务投资者的身份,但却以战略投资者的心态为企业赋能、服务,我们形成了很好的伙伴关系。”曹磊说。
虽然投资品驰医疗只有一年的时间,君联资本已经在人力培训、财务管理等方面为品驰医疗带来帮助。比如,君联为品驰医疗组织中层核心骨干培训,帮助公司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提升管理能力,规避“大企业病”的出现。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君联运用中国经验视角,整合海外资源机会,帮助品驰医疗“走出去”,实现国际化战略布局。“我们在中国市场实现‘二分天下’的格局,下一步,我们希望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话语权。在发展国际化业务过程中,君联资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帮助。”曹磊说。
在曹磊看来,品驰医疗的3.0T磁共振兼容脑起搏器等产品在全球具有领先性。同时,品驰在患者服务上比欧美企业更具先天优势,神经刺激器结合中医疗法,能够帮助患者更经济、高效地实现身体的康复,这些都是公司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信心所在。
16年风雨兼程,品驰医疗在神经调控领域的国产化方面,已经取得累累硕果。如今,公司的国际化业务正扬帆起航。
曹磊透露,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将主要聚焦两方面。一是,集聚各方智力,搭建全球神经调控研发服务平台;二是,紧跟“一带一路”步伐,积极参与“小而美”项目,带领、协同中国的神经调控企业走出国门,把产品、技术、服务推广出去,同时,也将探索把中国的认证标准推向海外。
拓展阅读
2
5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