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薛
历时十年,潜在致癌性逐渐暴露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医疗手段被发明出来。连疫苗也逐步从传统的灭活疫苗发展到各类载体疫苗,但其安全性真能经受得住考验吗?
11月16号,Nature发布了名为《A long-term study of AAV gene therapy in dogs with hemophilia A identifies clonal expansions of transduced liver cells》的文章。简单的概括下文章意思,就是腺病毒载体对狗产生了致癌影响。
图源:Nature官网
对于民众而言,腺病毒载体的概念还是来自新冠疫苗的各类报道中。根据一项不完全统计,阿斯利康、强生、康希诺都应用了这项技术。
图源:东吴证券
这可以说是一个炙手可热、又前端科技属性良好的方向。当然,这里必须声明一下,文中提到的这几个,与被爆料有致癌风险的,未必是同一类型。毕竟腺病毒的分类细化也是非常多样的,比如陈薇院士研制的Ad5载体COVID-19疫苗是使用弱化的普通感冒病毒,这里的普通感冒病毒就是一种腺病毒;而牛津大学的新冠病毒疫苗是采用黑猩猩(chimpanzee)腺病毒作载体制备。所以Nature爆料的腺病毒与其他产品未必有因果关系,大家不必过于恐慌。
但这项研究至少给出了一个潜在风险因素。我们对于新兴技术抱有太多的期盼,而往往忽略了其毒性影响。而很多医药产品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治疗用品。
这种对于风险的失控感,一旦出事,经常是连带多个同一技术路线的产品躺枪。这在新冠疫苗的研发过程中也多次出现,比如今年五月份牛津大学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研发出现失败,直接让远在中国的康希诺股票也应声下跌。这一方面是因为民众对于技术的区分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对于新兴科技的不确定性怀有忌惮心理。
当然,对于一项非常急需的医用产品,被迫在没有充分数据的情况下使用,本身就要考虑风险与收益。这也是上市后观察的意义所在,如果相关企业在已知药品有类似问题后刻意隐瞒,那么罚款将是天文数字。2014年武田制药与美国礼来公司合作的一款糖尿病药物Actos,因为隐瞒可能致癌的风险,被美国法院判处60亿美元的惩罚性赔偿。所以,如果目前其他腺病毒载体药物被发现有类似情况,必定会第一时间做出处理。一方面是社会道义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企业避免重大灾难后索赔的用意。
任何新技术都可能有自己的缺陷,就像辉瑞的新冠疫苗最稳定的保存温度是零下70℃。这个温度只能是超低温冰箱才能实现,常规的冷链运输根本达不到这个温度。如果都依赖于这个产品,那么在疫苗正式投产前,先生产制冷设备才有意义。当然,这个消息一爆出,让做医用冰箱的海尔生物一下子来了大涨,不过跌的速度也比较快。
你的劣势,就是对手的优势。Moderna疫苗直接表示,零下20℃稳定6个月,解冻后2-8℃稳定30天。这对于辉瑞疫苗简直就是碾压,要知道能普及的才是产品,不能普及的只能属于科研用品。而科研用品距离走到临床应用,中间还隔着无数的鸿沟。至于为什么同为mRNA疫苗,储存温度却相差这么大,我们不得而知。但经过双十一的洗礼,我们都知道一点,能卖出去是一回事,能不能送到用户手里是另回事,只有能送到目的地才能有真正的销量。
对于饱受疫情压榨的民众而言,能尽快打上有效的疫苗,才能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比“到底选择打哪一种疫苗”,更可能的是实际情况是,“目前我们这只有这一种疫苗,你打还是不打”?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