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医疗领域,麻醉药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手术中的麻醉、镇痛,到重症监护室的镇静,麻醉药品贯穿整个医疗过程。像全身麻醉药让患者在手术中免受痛苦,阿片类镇痛药缓解中重度癌症疼痛,肌松药辅助手术顺利进行,苯二氮䓬类保障 ICU 患者的舒适与安全。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和疾病谱变化,麻醉药品市场也在不断演变。如今,人们对麻醉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有了更高要求,这促使行业在研发、生产和应用上不断革新,探寻新的发展方向,也让我们对麻醉药品市场趋势的研究变得十分必要。本文基于摩熵咨询《麻醉药品市场研究专题报告(二)》,带大家详细了解麻醉药品的分类以及目前在医疗领域中的不同应用,并对麻醉药物市场发展趋势进行探索。
一、麻醉药物分类及应用
1. 麻醉药品根据作用特点可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肌松、镇痛与镇静药
2. 阿片类药物是全身麻醉和围手术期镇痛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片类镇痛药是一类通过激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μ、κ和δ阿片受体而发挥镇痛作用的药物,目前主流的的中枢性镇痛药是阿片受体完全激动剂、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及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
阿片μ受体与镇痛、镇静、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瘙痒、厌食、胃肠道蠕动减慢、尿潴留、心率减慢、欣快、成瘾或依赖性等有关, μ受体激动剂镇痛活性最强。分为 μ1和μ2两个亚型。μ1为纯镇痛作用的受体,μ2 受体可能与一些副作用有关。
阿片κ受体有脊髓镇痛、镇静、轻度呼吸抑制等作用。κ受体激动剂镇痛活性介于μ受体与δ受体之间。
图片来源:摩熵咨询《麻醉药品市场专题研究报告(二)》
阿片δ受体与脊髓镇痛(对外周镇痛可能更重要)、镇静、缩瞳、心血管兴奋作用有关,可调控μ受体活性。δ受体激动剂成瘾性小,但镇痛作用不明显。
3. 阿片类镇痛药常用于中重度癌症疼痛治疗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约482.47万,2000-2018年期间癌症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所有癌症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每年增加约1.4%。
疼痛是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也是癌症患者最难忍受的病症之一,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癌症疼痛药物医治依据患者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性质、作用强度的镇痛药物。阿片类药物是癌症疼痛管理的基础用药,主要用于治疗中重度癌症相关疼痛。
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
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或低剂量的强阿片类药物,并可联合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辅助镇痛药物(冷静剂、抗惊厥类药物和抗抑郁类药物等)。
重度疼痛:首选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辅助镇痛药物(冷静剂、抗惊厥类药物和抗抑郁类药物等)
图片来源:摩熵咨询《麻醉药品市场专题研究报告(二)》
4. 肌松药物广泛用于全麻手术
骨骼肌松弛药简称肌松药,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骨骼肌神经-肌接头,与N2胆碱受体相结合,暂时阻断了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从而产生肌肉松弛作用。
手术中使用肌松药的目的包括:(1)满足各类手术对肌肉松弛的需要;(2)消除紧张的肌肉对建立人工气道的阻碍;(3)消除自主呼吸和机械通气的不协调。
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去极化肌松药和非去极化肌松药,去极化肌松药是N2受体激动药,产生与乙酰胆碱(ACh)相似但较持久的去极化作用。长时间后使突触后膜上的N2受体不能对ACh起反应。非去极化肌松药是N2受体阻断药,与受体上两个ACh结合部位之一结合或两个均被结合后,受体构型不改变,离子通道不开放,不能产生去极化,从而阻滞了神经肌肉兴奋传递,并妨碍了ACh与受体结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去极化肌松药主要有琥珀胆碱,非去极化肌松药主要有罗库溴铵、顺阿曲库铵等。
5. 苯二氮䓬类为ICU镇静治疗的基本药物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麻醉镇静药物主要为苯二氮䓬类,苯二氮䓬类与GABA受体复合物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强这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结合。在较低剂量时即可发挥抗焦虑作用。更高的剂量可出现镇静、肌肉松弛、顺行性遗忘、抗癫痫作用,以及呼吸和心血管抑制作用。与阿片类镇痛药同时给药可能增强呼吸和心血管抑制。
镇静药物从麻醉诱导、维持,再到重症监护镇静的整个围手术期都在进行。可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诱导遗忘,减少或消除病人在治疗期间病痛的记忆;减轻或消除病人焦虑、躁动甚至谵妄,防止病人的无意识行为干扰治疗,保护病人的生命安全;降低病人的代谢速率,较少其氧耗氧需,使得机体阻滞氧耗的需求变化尽可能适应受到损害的氧输送状态,并减轻各器官的代谢负担。
图片来源:摩熵咨询《麻醉药品市场专题研究报告(二)》
二、麻醉药物市场趋势分析
1. 低成瘾性阿片类镇痛药物是研发的一个趋势
阿片类药物在疼痛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有效控制各类型急性和慢性疼痛的同时,也带来非医疗目的用药和药物成瘾的风险,造成阿片类药物危机。目前针对阿片类药物滥用问题主流策略为研发防滥用制剂。
(1)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在药物外面形成屏障
最常用的技术是增加药物的抗压强度,防止咀嚼、切割或碾碎药物来提取活性成分。一种是用聚乙烯包衣药丸形成聚合物,如硫酸吗啡缓释片。也可以应用酯膜和蜡聚合物包衣技术,如酒石酸氢可酮缓释片。
(2)运用含有厌恶试剂技术的产品引起不愉快的感受防止使用更大剂量
如盐酸羟考酮等联合烟酸可引起鼻刺激,旨在阻止鼻吸滥用。
(3)阿片受体激动剂与拮抗剂联合用药
此类制剂同时含有阿片受体激动剂与具有首过效应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当吞下完整的药片或胶囊时,由于肝首过效应使拮抗剂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前被大量代谢灭活从而不产生临床效果。但当用于鼻吸或静脉注射时拮抗剂可进入人脑内产生活性,从而减少阿片类受体激动药进入脑内引起的欣快感。
(4)设计阿片类药物的前药
分子必须经过胃肠道生物转化才能发挥作用,代谢饱和会限制大剂量药物服用后的最高血药浓度,避免奖赏系统过度激活,不产生强烈欣快感。
(5)开发新的递送系统
如早期的丁丙诺啡透皮给药系统。皮下植入物和皮下长效注射液也可提供持续和渐进的阿片类药物释放。
2. 福泰制药/VX-548: Nav1.8抑制剂,新机制镇痛药,无成瘾性问题
VX-548是一款Nav1.8抑制剂,Nav1.8是一种特定的离子通道蛋白,主要在神经组织中表达。它在感觉神经元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传导疼痛信号和温度感知。抑制Nav1.8通道活性可以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减轻疼痛感觉并产生镇痛效应,同时Nav1.8不参与中枢神经相关的活动,不会存在类似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问题,也不会对运动功能产生影响。
2024年1月,福泰制药公布VX-548治疗中、重度急性疼痛最新三期数据,相比安慰剂组,VX-548治疗组达到了数字疼痛评分(NPRS)和48小时内疼痛强度差异的时间加权总和评分(SPID48)主要终点,同时VX-548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副作用发生率较安慰剂组更低。
目前全球NaV1.8抑制剂研发管线并不多,研发难度大,辉瑞,雅培,Vertex均陆续折戟。Vertex最新一代抑制剂VX-548,是目前全球进度最快且唯一III期临床成功的NaV1.8抑制剂。
图片来源:摩熵咨询《麻醉药品市场专题研究报告(二)》
结语:
麻醉药品在医疗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目前,阿片类药物成瘾问题促使低成瘾性阿片类镇痛药物成为研发热点,多种防滥用技术不断涌现。而福泰制药的 VX - 548 作为 Nav1.8 抑制剂,为无成瘾性镇痛带来新希望,尽管研发艰难,但它在三期临床中的出色表现令人期待。未来,麻醉药品市场将朝着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在满足医疗需求的同时,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也为医疗行业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拓展阅读:
1. 2024年阿片类镇痛药物市场格局分析:地佐辛、芬太尼、布托啡诺、纳布啡...
2. 2024年镇静药物和肌松药物市场格局分析: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瑞马唑仑...
以上内容均来自摩熵咨询{麻醉药物市场研究专题报告二(附下载)},如需查看或下载完整版报告,可点击!
想要解锁更多药物研发信息吗?查询摩熵医药(原药融云)数据库(vip.pharnexcloud.com/?zmt-mhwz)掌握药物基本信息、市场竞争格局、销售情况与各维度分析、药企研发进展、临床试验情况、申报审批情况、各国上市情况、最新市场动态、市场规模与前景等,以及帮助企业抉择可否投入时提供数据参考!注册立享15天免费试用!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