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中小型化学仿制药生产企业的红海突围

仿制药 仿制药生产企业
药事纵横
2021/07/08
2045
【前言】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从2015年的摸着石头过河,到药品管理法2019年12月正式实施,以及配套文件的陆续出台,已经逐渐常态化。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1年6月18日,化药委托生产业务相关生产许可证Bh证372家,Ch证215家。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保障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化药生产企业、研发企业、经营企业正在充分密切合作,药品创新活力进一步激活。

而与此同时,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逐步推进,以及国家集采、地方集采工作的层层深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MAH)、传统化药生产企业的“内卷化”情况日益突出,传统化药的价值空间被大幅压缩,药品价值链剧烈重塑,阵痛是真真切切的。

笔者就职于国内著名GMP工厂,是国内较早提出CMO战略并实施的药品生产企业。在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通过承接委托生产(以下简称CMO)业务、投入一致性评价项目,公司结识业内众多优秀企业,并开展深度合作。合作最大的受益,是药品质量体系加速精进,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以及公司产品线布局的优化和干部成长。近日,笔者整理了化学药委托生产业务生产许可证数据,以及一致性评价受理和通过(含视同通过)数据,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战略思考——内卷化下的中小型化学仿制药生产企业如何红海突围。以文会友,欢迎交流探讨。

【Bh证、Ch证简介】
根据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药品生产许可证,拥有自行生产药品能力的MAH申请A类证,不实际从事药品规模化生产、需要委托生产的MAH申请取得B类证,受托生产方申请取得C类证;h代表化药;也即:Bh代表化药委托生产企业;Ch代表化药受托生产企业。

【Bh证、Ch证数据与简析】
据笔者统计(数据来源于戊戌数据库),截止2021年6月28日,化药委托生产业务相关生产许可证Bh证373家,Ch证216家,与此同时Ah证2441家。通过数据可得出:约9%的工厂正在开展CMO业务(216/2441)。

从证书数量上看,开展CMO的公司,在比例和绝对数量上已经不少,而且从笔者的业务感受方面,越来越多的药品生产企业正在布局CMO业务,相信数据在半年后,还将有一个大幅增长。随着包括科伦、罗欣等头部化学仿制药生产企业的入场竞争,CMO业务的内卷化日益剧烈,CMO业务将很快进入竞争剧烈的“红海”阶段。

Bh地域分布情况:Bh证26个省份已签发,其中第一梯队是广东和江苏,第二梯队是山东、河北、北京、上海、海南、四川。

Ch证(受托生产企业)地域分布情况:Ch证24个省份已签发,其中第一梯队是江苏,第二梯队是河北、四川、山东、广东、海南。
 
从地域分布情况看,江苏省是化药委托生产业务最活跃的省份,委托生产企业和受托生产企业数量均处于第一梯队,这一定程度显现了江苏省MAH制度下委托生产交易的活跃度,以及江苏省监管机构担当与敢为人先的精神。广东省也很有特点,Bh证数量远大于Ch证数量,推测跨省委托生产业务应该不在少数,这也一定程度显现了广东商业活跃程度,以及广东省监管机构跨省管理能力与作为显著。四川、河北、北京、海南的MAH持证意图和生产制造能力也很突出,同时生产服务供需相对匹配。

综合以上数据,紧抓本轮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红利,江苏、广东走在最先列,四川、京津冀、海南紧随其后,创新动能强劲。笔者所在公司位于四川成都,我们自己的合作客户主要分布在江苏、广东、四川三个省份;从与合作强度上,也能够非常深切地感受到江苏、广东医药发达省份从企业研发理念到政府监管方面,与医药次发达省份的差距。江苏、广东合作客户对法规的理解、对工艺的理解、以及工作效率和职业素养,都让我们作为中西部地区的药品制造企业学到很多。

【一致性评价数据与简析】
据笔者统计(数据来源于戊戌数据库),截止2021年6月28日,已通过或视同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企业433家,另有541家企业无过评产品,但已提交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申请或者至少有BE登记记录,以上合计974家企业;另一个数据是需要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企业据不完全统计为3151家。在本次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浪潮下,已经有所斩获的企业占14%(433/3151),至少已经有所行动的企业占比17%(541/3151),合计占比31%(约1/3)。

这是一个相当严峻的数据,浪潮汹涌来袭,1/3的企业在“努力往岸上游”,另外2/3的企业可以说已经“被浪打翻了”。传统化药生产企业的大量批文,将很快变成废纸一张,企业没有品种就没有收入,没有现金流就无法实施技改,没有业务就留不住人才,最后只能被淘汰出局。在一致性评价的浪潮下,化学仿制药生产企业的“分层”正在发生,头部的企业如齐鲁、石药、天晴、科伦等企业已经有超过40个品种通过或视同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努力往岸上游”的企业也在进一步分层,数数自己手里的过评产品数量、受理号、立项数量,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的中小型化学仿制药生产企业,如何在红海中求得突围,需要战略思考。
 
【化学仿制药生产企业如何红海突围】
中小型化药生产企业往往面临资源不足的状况:现金流不是没有,但顾东就不能顾西;一致性评价品种也不是没有,但项目管理能力一般,产品申报审评节奏总是慢半拍;产品批下来终于积攒了经验,却也无力再投资;富余产能尝试做CMO,但是起步晚了,而且现在头部企业也入场竞争,更难了。

在需求侧,集采内卷挤压传统化药价值空间;在供给侧,企业分层加剧。头部公司产研一体化,而中小型药品生产企业如何在内卷化竞争下存活下来,要紧紧跟上一致性评价和MAH政策方向。具体而言,我认为,至少需要做三件重要的事。第一,做好品种立项。销量过千万的,销售额数千万的品种已经做的差不多,产品力的挖掘显得更加重要,慧眼识珠,投入资源去做深入、耐心、细致的调研,找到那个对自家公司“正确的”品种。这个工作不容易,品种立项考验的是人的综合经验和判断能力。第二,改造要收缩战线,集中火力。生产线多且老旧,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稍有难度品种做不出来,生产线需要升级。但资源有限,就需要收缩阵线,有所放弃,集中精力只做好某一条/几条生产线改造,避免全面开花的资源耗散。虽然资金有限,但是设计理念要与时俱进,“将就”的设备预留足够的改造空间,不耻下问、三顾茅庐请教专家、请教同行,投入心血去做好生产线升级改造。生产线的升级改造与品种立项思路要匹配,节奏要配合。第三,想尽办法整合资源。有效的资源交换带来双赢。头部企业自己的资源足够丰富,而中小型化学仿制药生产企业产研一体化能力不足,需要充分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才有开展可能一致性评价工作。品种立项、生产线改造这些头等重要的工作,也需要产业链资源的加持,才有可能做好。

集采内卷下,祝愿中小型化学仿制药生产企业都能在红海中突围,接受暴风骤雨的洗礼,穿风劈浪,向更广阔的海域航行。祝福我所在的医药行业,即使充满了惊涛瀚浪,抬起头,依然可见满天星辰。

<END>
*声明:本文由入驻摩熵医药的相关人员撰写或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摩熵医药的立场。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