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去年年底国家卫健委正式发文,明确禁止药房托管,业内对于这个市场,似乎显得更关注了。
▍大批药企,都在布局这个市场
近日,据媒体报道,阿里健康与昆明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电子处方+药品配送到家”试点,合作探索医药分开试点创新。
据了解,未来,双方将“昆明市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及“阿里健康第三方处方流转平台”为基础,积极协助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搭建分级诊疗平台。同时,协助政府打通医保线上统筹支付,实现“网订店送,网订店取”服务。
这是阿里健康在“互联网+医疗健康”布局范围的又一次扩大。
据悉,目前已有多家跨国药企和阿里健康合作,包括辉瑞、默沙东、赛诺菲、阿斯利康等,部分情况如下:
此前,赛诺菲中国副总裁/商务及新兴业务部负责人夏春在接受中国药店采访时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建立长期共赢的伙伴关系,我们始终认为,业务共赢,双方才能够一起走得更远。”
可见,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推进下,处方外流逐渐成为药企重点关注、也必不可少的领域。
▍禁止药房托管,促进处方外流
近日,北京市卫健委发布了《转发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通知明确要求,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坚决杜绝公立医院承包、出租药房,或者向盈利性企业托管药房。
在去年年底,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上提出,禁止医院药房托管。目前,不仅北京,甘肃、宁夏、福建等多省已下发通知响应,明确禁止药房托管。
业内普遍认为,禁止药房托管,将很大程度的促进处方外流。
在医药分家的宏观背景下,近年来,国家的多项政策也促使处方从院内流向院外零售渠道。
众所周知,自从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药房就成了医院的成本部门,甚至一度被认为是额外的负担。医院通过药房托管,不仅弥补了在取消药品加成后的利益损失,为医院的运营找到资金的补充,且工作更加高效。
但是,药房托管被禁止了,药品零加成的压力仍然有增无减,这将极大的促使医院将药房社会化,处方外流也就顺理成章了。
与此同时,在控制药占比、医保控费等措施下,使得医院不断承压。
在药占比的考核下,医院为了达标,会主动外流非住院、手术、急诊用药,以及辅助用药。由于医保严格控费,一旦月底、年底医院的医保费用额度超了,肯定会有部分处方流至院外。
此外,在国家带量采购下,对于未中标的药企而言,由于市场份额仅剩30%-40%,那么院外市场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未来,众多药企为了补充院内销售的不足,将进一步布局处方外流领域,抢占零售市场。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