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Infection and Drug Resistance》(2024,IF2.9,DOI: 10.2147/IDR.S481856)发表了一项由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陈耀凯教授牵头开展的,既往接受过ABCD或AmB-D治疗的HIV阳性马尔尼菲蓝状菌病回顾性研究的结果,旨在比较ABCD和AmB-D在HIV阳性马尔尼菲蓝状菌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受过ABCD或AmB-D治疗的HIV阳性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的患者。通过收集其相关病例资料,比较了两种抗真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共纳入38例接受ABCD治疗的患者、33例接受AmB-D治疗的患者。ABCD组治疗一周后的真菌阴转率为86.84%(33/38),AmB-D组为90.09%(30/33),两组在治疗后两周后真菌转阴率均达到100.00%。与AmB-D组相比,ABCD组在两周时的症状缓解率更高(94.74% vs 75.76%; P=0.003)。此外,AmB-D组血清肌酐水平较基线显著升高,而ABCD组无显著升高。并且,与AmB-D组相比,ABCD组因药物不耐受而停止抗真菌治疗的患者明显减少,白细胞降低和肌酐水平升高的发生率更低。ABCD的临床疗效与AmB-D相当,具有更高的症状缓解率,更低的肾毒性和更低的骨髓抑制,提示ABCD可能是临床治疗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的合适的替代选择。

表1 两组真菌转阴率及症状缓解率


【声明】
1、本新闻旨在分享研发进展信息,非广告用途;2、本资料仅供患者和医药专业人士参考,非产品推荐依据,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



<EN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