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络新图宣布已于近日成功完成全球首例通用型,同种异体人工再生血小板的临床输注。经过7天严密监测,受试者未出现输注相关不良反应,初步验证了其安全性。这一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人工血液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里程碑跨越,为破解困扰全球医疗界的血小板短缺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当前,全球临床用血格局正发生深刻变革。由肿瘤化疗、急救手术、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复杂医疗场景催生的血小板需求持续攀升。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加速与适龄献血群体的萎缩形成双重压力,导致临床血小板供需矛盾持续加剧。
行业数据显示,我国单采血小板年缺口预计于2030年将突破300万单位,对应衍生产品市场规模将超500亿元。更为严峻的是,现行血小板采集模式受制于供体资源稀缺性及制品储存期限的约束,既难以匹配阶梯式增长的常规临床需求,更无法保障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对应急输血的快速响应要求。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的诞生是干细胞领域内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这项技术有望解决长期阻挠干细胞临床转化应用由来已久的伦理学以及免疫排斥等问题。这些细胞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在细胞治疗、药物筛选和疾病模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自2006年问世以来,iPSC技术日益成为了干细胞应用以及细胞治疗领域的重要创新方向。
当前国际上“人造血液”细胞产品尚处于从0-1的产业化初期阶段,而河络新图的iPSC技术属于国际领先水平,这些产品的成功产业化将带来具有革命性的、世界领先的血液细胞产品,有望解决我国临床上对输血产品的常年短缺问题。在灾难等特殊情况下,血小板和红细胞作为战略储备物资,其再生产品不仅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经济价值,更关乎国家利益。复容投资从多年前即密切关注iPSC技术赛道,布局了以河络新图为代表的国内少数基于iPSC开发血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细胞治疗企业。
河络新图成立于2021年,作为国内首个实现临床级iPSC无核血液细胞工业级制备的创新企业,始终聚焦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领域,获得了由复容投资领投的天使+轮融资支持。
近年来,在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王文元博士的带领下,河络新图研发团队致力于构建完整的体外人工血液系统,涵盖血小板及其他无核血液成分的制备与应用研发。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集成,实现了多个核心技术突破,包括iPSC定向分化效率瓶颈及无核细胞功能稳态维持等关键技术,并成功推动首条管线进入临床阶段。
河络新图依托iPSC定向分化技术平台,突破性攻克了人工血小板工业化制备的三大核心壁垒——规模化量产、保持高活性与稳定性和动态全方位质控,构建出全球首个“随需随产,安全可及”的智能血小板生物制造系统。
此次临床级血小板成功输注,标志着河络新图在细胞治疗领域实现两大里程碑突破:其一,跨越人工再生血小板从实验室工艺向GMP标准规模化生产的产业转化鸿沟;其二,在生物医药史上首次验证通用型人工血液“按需精准供血”模式的临床可行性,为构建抗周期、抗突发的韧性血液保障体系提供颠覆性解决方案。
目前河络新图已经申请和授权了多项自主研发专利,系我国首个《人源性细胞存储服务通用要求》团体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之一,2023年9月获得第三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创业赛道“银聚奖”,同年入选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海优胜企业奖及全国优秀奖,2024年7月正式成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入驻单位。此外,河络新图与科创板上市公司奥普迈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就公司主营管线上游原材料和培养基进行联合攻关与全面国产化替代,加速再生血小板的产业化布局。
河络新图创始人、中科院上海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文元表示:“本次技术突破既是我们十年磨一剑的坚持,更是面向国家重大医疗需求的使命担当。基于自主搭建的模块化生物制造系统,我们将加速推进人工血小板产业化进程,加快完成大规模生产线建设并通过临床准入,为全球患者提供高效、安全、随时可及的血小板制品,致力于成为全球输血医学变革的核心推动力量。”
关于复容投资
复容投资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以创新投资和创新服务双轮业务驱动,聚焦“健康、绿色、智能”三大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早中期项目培育的专业化机构,致力打造“最懂科学家”的科技成果转化顶尖平台,做科学家的“合伙人”。复容坚持“投专投早投硬科技”,坚持“全链条赋能生态建设”,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持续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以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