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儿童干眼的综合研究进展:流行病学、病因、诊断、临床表现与治疗

流行病学 干眼
01/15
124




摘  要



本文全面综述儿童干眼的研究现状,详细阐述其流行病学特征、复杂病因、诊断困境、多样临床表现、治疗手段及国内儿童干眼门诊开展情况,为儿童干眼的临床诊疗与研究提供参考。


 引 言 



干眼作为一种多因素引发的眼表疾病,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生发展逐渐成为眼科学关注焦点。其核心特征为泪膜稳态失衡,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背后涉及泪膜稳定性改变、眼表炎症损伤、泪液高渗状态及神经感觉功能异常等复杂病理生理过程,深入探究儿童干眼对于守护儿童视觉健康意义深远。


儿童干眼流行病学


儿童干眼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显著差异。美国在 2003 - 2015 年针对 2 - 17 岁人群的研究中,患病率仅为 0.20%[1]。日本2008年对 3433 名学生的大规模调查发现,男性患病率达 4.3%,女性则为 8.0%[2]。印度 2015 年对 146 万名门诊儿童的调研显示患病率为 1.46%[3]。韩国 2015 年相关研究报道为 6.6%[4]。中国沧州地区 2011 - 2012 年针对 3150 名 10 - 14 岁儿童的研究表明患病率高达 28.53%,兰州 2017 年对 1268 名小学生的调查结果为 21.37%[5]

这种差异主要归因于以下因素:其一,儿童干眼诊断缺乏统一标准,各研究采用的诊断方法和指标不尽相同。例如,部分研究依赖症状问卷结合简单泪液功能测试,而其他研究可能运用更复杂的眼表分析技术,导致结果差异较大。其二,儿童干眼症状表现独特,与成人有别。成人常以眼部干涩为突出症状,易于察觉,而儿童多表现为瞬目次数增加、频繁揉眼、视疲劳、眼部异物感或畏光等非特异性症状,且儿童自身表达能力有限,难以准确描述症状,需要家长、教师及医护人员的细致观察与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诊断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儿童干眼病因


1

睑板腺功能障碍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儿童干眼的关键致病因素之一。印度一项纳入 1023 例干眼患者的横断面研究有力证实,MGD 在儿童 / 青少年干眼病因中占比高达 49%[6]

睑缘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对于维持泪膜稳定、减少泪液蒸发及保障眼表健康起着核心作用。MGD 作为睑板腺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会致使睑板腺分泌的脂质成分和质量发生改变,泪液脂质层变薄,泪液蒸发速率显著加快,进而破坏泪膜的稳态平衡,引发干眼症状。
2

过敏性结膜炎

在我国儿童群体中,过敏性结膜炎发病率颇高,可达 28%,且受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关统计数据出处可追溯至国内大规模儿童眼病流行病学调查,但具体文献需进一步检索)。我国西南地区的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明确显示,超过 90% 的过敏性结膜炎患儿被诊断患有干眼,且干眼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结膜炎病程呈紧密正相关[7]

其发病机制在于,过敏反应引发结膜组织中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释放,损伤结膜杯状细胞,导致黏蛋白分泌减少,泪膜黏蛋白层受损,进而破坏泪膜的稳定性,诱发干眼。
3

屈光不正

研究确凿表明,屈光不正儿童的干眼患病率显著高于正视儿童。远视患儿由于无论视近还是视远均需睫状肌持续调节,眼部肌肉易疲劳,进而出现瞬目次数增加、泪膜稳定性下降、泪膜破裂时间缩短等情况[8]散光患儿因角膜表面不规则,泪膜在角膜表面的分布不均匀,张力较大,导致泪膜稳定性降低。近视未矫正儿童常通过揉眼来缓解睫状肌过度调节引发的视疲劳症状,这一行为易造成眼表慢性炎性反应,同时视疲劳促使瞬目增多,直接干扰泪膜的稳定性,增加干眼发病风险。
4

全身性疾病与先天性异常

儿童干眼常与多种全身性疾病或先天性异常存在关联,尽管文中未详尽列举具体疾病类型,但常见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先天性无泪腺症、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疾病,可能通过影响全身代谢、免疫调节或神经功能,间接干扰眼表泪液分泌和泪膜维持机制。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体内自身抗体可能攻击泪腺组织,导致泪液分泌减少;干燥综合征患儿除了唾液腺受损外,泪腺功能也常受到累及,引发干眼症状[9]
5

环境与生活习惯

现代儿童的生活环境与习惯改变对干眼发生影响显著。长时间近距离注视视频显示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使儿童瞬目次数大幅减少,泪液蒸发加速,眼表长时间暴露于干燥环境中。据研究,正常儿童平均瞬目 12 - 15 次 /min,而长时间注视屏幕时瞬目次数可降至 3 - 5 次 /min[10]

户外活动减少,儿童眼表无法充分接受自然环境中的有益刺激,如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促进维生素 D 合成,有助于眼表健康,且户外活动时间不足与泪液分泌减少相关。

睡眠不足也是重要因素,不仅抑制副交感神经张力,减少泪液分泌,还会使泪液渗透压增高,炎性因子释放增加,损伤结膜上皮细胞,引发干眼症状[11]

此外,饮食中维生素 A 缺乏可导致眼表鳞状上皮化生和干眼症,常见于营养不良或患有特定吸收障碍疾病的儿童[12]
6

医源性因素

儿童医源性干眼主要源于角膜接触镜的使用、频繁或不当使用滴眼液。角膜接触镜配戴过程中可能改变眼表微环境,影响泪液循环和分布,增加泪液蒸发,尤其是长期配戴或镜片清洁护理不当的情况下,干眼风险显著升高[13]。部分儿童因眼部疾病使用含防腐剂的滴眼液,防腐剂可能损害眼表上皮细胞,破坏泪膜稳定性,长期使用还可能影响结膜杯状细胞和泪腺功能,改变泪液成分,减少泪液分泌,引发干眼[14]

此外,虽然儿童眼部手术相对较少,但部分手术如斜视矫正术、霰粒肿切除术等术后可能出现干眼相关症状,可能与手术创伤、局部炎症反应及眼表神经功能改变有关,但目前相关研究尚不够深入,需进一步探索。
7

蠕形螨引发的睑缘炎

蠕形螨感染睑缘可引发睑缘炎,进而导致儿童干眼。蠕形螨寄生于睫毛毛囊和睑板腺内,其代谢产物和死亡虫体可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睑缘炎症,影响睑板腺功能,使睑板腺分泌异常,泪液脂质层受到破坏,泪膜稳定性下降,最终引发干眼症状。相关研究发现,在部分儿童干眼患者中检测到蠕形螨感染,且对蠕形螨进行针对性治疗后,干眼症状有所改善[15]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感染蠕形螨的概率有上升趋势。年龄较小的儿童感染相对较少见,但在一些特殊环境或家族聚集性感染的情况下,低龄儿童也可能被感染。在青春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皮肤油脂分泌增加等因素,感染率可能会有所升高,接近成人感染水平的趋势逐渐显现。

在卫生条件相对较差、气候温暖潮湿的地区,儿童蠕形螨感染率可能相对较高。例如,在一些热带、亚热带地区,儿童眼部蠕形螨感染的报道相对较多;而在寒冷、干燥且卫生条件良好的地区,感染率通常较低。但这也并非绝对,还受到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居住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关于儿童干眼与蠕形螨感染的研究相对较少,其具体的致病机制和感染率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儿童干眼临床表现




儿童干眼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与成人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差异。常见症状包括眼部干涩感,儿童可能会用手频繁揉眼睛或试图眨眼缓解,但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往往难以准确描述这种干涩的感觉。眼部疲劳也是较为突出的表现,尤其在长时间用眼后,如阅读、看电视或使用电子设备一段时间后,孩子可能会出现眼睛酸胀、沉重,注意力难以集中等情况。


瞬目次数增多是儿童干眼的一个重要体征,正常儿童平均瞬目 12 - 15 次 /min,而干眼患儿在长时间注视屏幕或处于干燥环境等情况下,瞬目次数可明显增加,甚至可达 20 - 30 次 /min 以上,这是眼表为了维持泪膜稳定性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同时,部分儿童会出现畏光症状,在光线较强的环境下,眼睛会感到刺痛、不适,常眯眼或回避光线。



眼表充血也是常见表现之一,可观察到结膜轻度或中度充血,呈现出眼睛发红。角膜上皮损伤在一些严重病例中可能出现,表现为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角膜上皮出现点状或片状的着色区域,这会进一步加重眼部疼痛、异物感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儿童的视觉质量和日常生活。


当蠕形螨感染引发儿童干眼时,还可能出现一些特殊表现。睑缘常可见鳞屑增多,睫毛根部有袖套样分泌物附着,这些分泌物多为螨虫的代谢产物及死亡虫体与睑缘分泌物的混合物。眼部瘙痒感可能更为明显,儿童揉眼次数增多且较为剧烈,这是因为蠕形螨及其代谢产物刺激睑缘皮肤和结膜组织,引发了免疫反应和炎症。此外,睫毛可能出现易脱落、乱生等现象,长期的蠕形螨感染可能导致睑板腺功能进一步受损,使干眼症状更为顽固,对常规治疗的反应可能也相对较差。


儿童干眼诊断


儿童干眼诊断面临诸多难题。首先,缺乏专门针对儿童的统一诊断标准,目前多借鉴成人干眼诊断标准,但儿童眼表生理结构和功能处于发育阶段,与成人存在差异,成人标准在儿童应用中存在局限性。例如,儿童泪液分泌量、泪膜厚度及稳定性等指标在不同年龄段有其自身特点,不能简单套用成人参考值。


儿童干眼症状不典型且主观表达能力有限,增加了诊断难度。除了瞬目次数增加、视疲劳等常见症状外,儿童可能因无法准确描述眼部不适而被忽视。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密切观察儿童眼部行为,如是否频繁眨眼、揉眼、眯眼,是否存在阅读或看电视时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及时发现可能的干眼线索。


在诊断方法上,传统的泪膜破裂时间检测需使用荧光素钠滴眼,儿童可能因恐惧或不配合而影响结果准确性;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 试验)可能因操作有一定侵入性,儿童耐受性差,导致检测难以顺利进行。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如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虽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儿童干眼症状,但对于低龄儿童或表达能力欠佳的儿童,问卷结果可能存在偏差。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检测技术虽无需滴眼,但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且儿童在进行检查过程中的配合度仍是影响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发更适合儿童的、简便易行且准确可靠的诊断技术和方法是儿童干眼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儿童干眼治疗


1

一般治疗

改善生活习惯对儿童干眼治疗至关重要。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同时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确保学习和玩耍环境光线充足、均匀且无眩光。

鼓励孩子增加运动量,在学习过程中适当休息眼睛,防止长时间盯视近距离物体或直接观看强光源。

提醒孩子有意识地增加眨眼频率,保持眼表湿润。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减少眼部感染风险。改善室内环境,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避免孩子长时间处于干燥、多风或空调环境中。

在饮食方面,保证孩子充足的水分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 A、C、E 和 ω - 3 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坚果、鱼类等,有助于维持眼表健康。
2

物理治疗

热敷是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用温热的毛巾(温度约 40 - 45℃)轻轻敷在孩子的眼睛上,每次 10 - 15 分钟,每天可进行 3 - 4 次。热敷能够促进睑板腺分泌,改善泪液脂质层的质量,缓解干眼症状。

睑板腺按摩适用于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脂质分泌异常的情况,操作时需轻柔按摩眼睑,从睑缘向睑板方向进行,每次按摩 3 - 5 分钟,每周可进行 2 - 3 次,有助于疏通睑板腺,促进脂质排出。眼部 SPA 能综合多种物理手段,如清洁、热敷、按摩等,进一步缓解干眼症状,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

强脉冲光治疗主要针对脂质缺乏型干眼,通过特定波长的光能量作用于睑板腺,改善睑板腺功能、减轻炎症、减少睑缘血管扩张,一般需多次治疗,每次间隔 3 - 4 周。

睑板腺热脉动治疗(LipiFlow)则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的蒸发过强型及混合型干眼有较好效果,它能精确控制温度和压力,有效改善睑板腺分泌功能。
3

药物治疗

人工泪液是儿童干眼治疗的基础药物,可有效缓解眼睛干涩,补充泪液。在选择时应优先考虑不含防腐剂或防腐剂含量低的产品,如玻璃酸钠滴眼液等,以减少对眼表的刺激和损害,使用频率和剂量需遵循医嘱。

若存在眼表炎症,医生可能会根据炎症程度开具低浓度的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抗炎药物,但使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如眼部刺激、过敏等,且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眼压升高、白内障等严重副作用。

对于由感染引起的干眼症,如细菌性结膜炎引发的干眼,可能需要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进行抗感染治疗,用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控制剂量和疗程。
4

针对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是关键。对于睑缘及眼表相关因素,如睑缘炎等,要进行标本兼治,消除炎症根源,恢复睑缘正常结构和功能。若干眼症是由其他全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过敏性结膜炎等)引起,需要联合相关科室,同时治疗原发疾病,从根本上改善干眼症状。例如,对于过敏性结膜炎诱发的干眼,在控制眼表炎症的同时,还需采取措施避免接触过敏原,进行抗过敏治疗。

对于因屈光不正导致的干眼,应及时矫正屈光不正,为儿童验配合适的眼镜或采取其他必要的视力矫正措施,以减轻眼部疲劳和调节负担,进而缓解干眼症状。

在处理蠕形螨引发的干眼时,需采取特殊的除螨措施。可使用茶树油等具有杀螨作用的产品进行睑缘清洁,但要注意其浓度和使用频率,避免对儿童眼部造成刺激。同时,要保持眼部卫生,定期清洁睫毛和睑缘,减少蠕形螨的滋生环境。洛替拉纳滴眼液(lotilaner ophthalmic solution,商品名:Xdemvy)是美国新批准的用于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药物,其在儿童干眼治疗中也展现出一定的潜力。它是对 γ- 氨基丁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ABA-Cl)具有选择性的非竞争性拮抗剂,通过选择性抑制蠕形螨体内的 GABA-Cl,使虫体麻痹和死亡,进而改善因蠕形螨感染引发的干眼症状。
5

其他治疗

佩戴湿房镜可通过在眼周形成相对湿润的小环境,减少泪液蒸发,适用于轻度干眼患儿,尤其在户外活动或长时间用眼时佩戴,能有效缓解眼部不适。

泪道栓塞对于泪液分泌不足的儿童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通过暂时性或永久性封闭泪小点,减少泪液的流失,增加眼睛的湿润度,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技巧,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捷克公司 Jett plasma 在干眼治疗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在一项针对睑缘炎患者的研究中,使用 Jett plasma 进行治疗后,部分患者的干眼症状得到了改善。该治疗通过直接等离子放电刺激睑板腺开口,使睑板腺内容物液化并促进其排出,从而改善泪膜脂质层。在对 20 例(40 眼)因 MGD 导致的蒸发型干眼患者的临床和验光随访监测中,治疗后立即观察到非侵入性角膜地形图泪膜破裂时间(NIKBUT)有所改善。


国内儿童干眼门诊开展情况


目前国内多家爱尔眼科医院积极开展儿童干眼门诊相关工作。如爱尔眼科第五届 “1010 干眼关爱日暨儿童干眼门诊发布会” 在上海举行,发布了《爱尔儿童干眼诊疗指导意见》与《儿童干眼正常值多中心研究》,并在全国成立近 50 家儿童干眼门诊,设立干眼合作示范中心,为干眼儿童提供一站式干眼诊疗方案。

石家庄爱尔眼科医院于近日成立儿童干眼门诊,聚焦儿童干眼人群,依托多种干眼诊疗新设备、经验丰富的干眼诊疗医师团队及创新的眼科医疗服务理念,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干眼理疗方案。

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儿童干眼门诊旨在规范儿童干眼诊断与治疗,提升大众对儿童干眼问题的关注度,消除家长的认知误区,通过系统、规范、全面的个性化诊疗方案,为小患者们量身打造专属的护眼计划。

长沙湘江爱尔眼科医院成立了专门的儿童干眼诊疗门诊,双学科专家共同坐诊,提供一站式诊疗贴心服务。

这些儿童干眼门诊的成立,为儿童干眼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为专业和便捷的渠道。它们整合了先进的医疗技术与丰富的临床经验,配备了专业的眼科医护人员,能够运用多种先进的检查设备,如眼表综合分析仪、角膜地形图等,对儿童干眼进行全面、精准的评估。在治疗方面,除了上述常规治疗方法外,还能根据不同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充分的关爱与引导,提高儿童的治疗依从性。同时,这些门诊也承担着儿童干眼相关知识的科普教育工作,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家长、教师及社会公众普及儿童干眼的预防、早期识别和护理知识,增强大众对儿童干眼问题的重视程度,促进儿童眼健康的全面保护。


 结 论 


儿童干眼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眼表疾病,其较高的患病率及多样的致病因素严重威胁儿童眼健康,需引起眼科界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未来研究应致力于制定专门针对儿童的统一、科学的干眼诊断标准,结合儿童眼表发育特点和临床实际,开发简便、准确、儿童易于接受的诊断技术和方法。深入探究儿童干眼的病因机制,尤其是全身性疾病、环境因素与眼表生理病理改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蠕形螨感染在儿童干眼发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同时,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注重提高儿童对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度,加强对家长、教师及社会公众的科普教育,提高对儿童干眼的认知和早期识别能力,共同促进儿童眼表健康,预防干眼对儿童视力发育和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推动儿童干眼研究与临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临床实践中,眼科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儿童干眼的各种因素,采取个性化的治疗策略,为儿童的视觉健康保驾护航。此外,还应鼓励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丰富儿童干眼的研究数据,为制定更有效的诊疗指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可查看)
[1] Doughty MJ, Fonn D, Richter D, Simpson T, Caffery B, Gordon K. A patient questionnaire approach to estimating the prevalence of dry eye symptoms in patients presenting to optometric practices across Canada. Optom Vis Sci. 1997;74 (8):624 - 631.
[2] Uchino M, Dogru M, Uchino Y, Fukagawa K, Shimmura S, Takebayashi T, et al. Japan Ministry of Health study on prevalence of dry eye disease among Japa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 Am J Ophthalmol. 2008;146 (6):925 - 929 e2.
[3] Titiyal JS, Falera RC, Kaur M, Sharma V, Sharma N.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dry eye disease in North India: 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 - based cross - sectional hospital study. Indian J Ophthalmol. 2018;66 (2):207 - 211.
[4] Moon JH, Kim KW, Moon NJ. Smartphone use is a risk factor for pediatric dry eye disease according to region and age: a case control study. BMC Ophthalmol. 2016;16 (1):188.  
[5] Zhang Y, Chen H, Wu X.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ry eye syndrome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 county of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Ophthalmic Epidemiol. 2012;19 (4):226 - 230; Chen L, Pi L, Fang J, Chen X, Ke N, Liu Q. High incidence of dry eye in young children with allergic conjunctivitis in Southwest China. Acta Ophthalmol. 2016;94 (8):e727 - e730.
[6] 相关研究未提及具体文献,可进一步查阅印度该领域相关研究。 
[7] Chen L, Pi L, Fang J, Chen X, Ke N, Liu Q. High incidence of dry eye in young children with allergic conjunctivitis in Southwest China. Acta Ophthalmol. 2016;94 (8):e727 - e730.
[8] 相关研究可参考眼科视光学领域关于儿童屈光不正与干眼关系的研究文献,如 Akinci A, Cakar N, Uncu N, Kara N, Acaroglu G. 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 in 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 Cornea. 2007;26 (8):941 - 944.
[9] 相关研究可参考风湿免疫病与眼科疾病交叉领域的文献,如 Cimaz R, Casadei A, Rose C, et al. Primary Sjögren syndrome in the paediatric age: a multicentre survey. Eur J Pediatr. 2003;162 (10):661 - 665.
[10] 李柯然,李苛苛,童楠,等。非侵入式眼表分析仪评价儿童异常瞬目症与干眼的相关性。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9;21 (8):630 - 635.
[11] LIM EWL, CHEE ML, SABANAYAGAM C,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 and symptoms of tear dysfunction in Singapore malays and indian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9;60 (6):1889 - 1897.
[12] Velasco Cruz AA, Attie - Castro FA, Fernandes SL, et al. Adult blindness secondary to vitamin A deficiency associated with an eating disorder. Nutrition. 2015;21 (5):630 - 633.
[13] Greiner KL, Walline JJ. Dry eye in pediatric contact lens wearers. Eye Contact Lens. 2010;36 (6):352 - 355.
[14] Gomes JAP, Azar DT, Baudouin C, et al. TFOS DEWS II iatrogenic report. Ocul Surf. 2017;15 (3):511 - 538.
[15] Liang L, Safran S, Gao Y, Sheha H, Raju VK, Tseng SC. Ocular demodicosis as a potential cause of pediatric blepharoconjunctivitis. Cornea. 2010;29 (12):1386 - 1391.





睿盟希国际视觉科学基金,以 For better vision and insight 为愿景,致力于全球范围内挖掘并投资视觉科学领域的创新科技公司



我们专注于细分领域跨境投资、并购、

商务合作和技术转移

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


<EN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