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专家视野,透视胃癌 | 胃癌治疗领域的革新,探讨免疫、双抗与ADC药物研究进展

胃癌 ADC药物

导语


胃癌治疗新突破,你了解多少?


近日,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在厦门圆满落幕,今年的CSCO年会以“以患为本,共享未来”为主题,世界一流的肿瘤学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肿瘤防治的最新进展、前沿技术及未来趋势。


在消化道肿瘤领域,大会上也分享了相关研究进展。在胃癌领域,随着双特异性抗体(双抗)、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新型治疗手段的不断涌现,为胃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生存希望。值此契机,ADC Academy Online特邀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敏教授担任主持人,与3位访谈嘉宾——湖北省肿瘤医院徐慧婷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王颖教授,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胤瑛教授,共同围绕胃癌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新型药物的应用潜力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深入对话。



   陶敏教授


在胃癌治疗领域,请问今年有哪项研究成果给您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吴胤瑛教授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为晚期胃癌的一线、二线治疗带来了革命性进展。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并于今年5月22日在Nature Medicine重磅发表的COMPASSION-04研究,是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沈琳教授牵头,采用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对HER2阴性的胃癌患者进行治疗,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已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或将给胃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颠覆。


此外,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的不断深入,针对Claudin18.2、FGFR、cMET、NTRK等热门靶点的研究进展,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创新药物涌现,有望进一步重塑胃癌的治疗格局。这些新药物与新策略将为广大胃癌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与希望。


   陶敏教授


近年来,双抗、ADC等创新药物不断涌现,进一步丰富了治疗选择。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些新型药物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徐慧婷教授

双抗与ADC作为近年来涌现的创新治疗手段,在晚期胃癌治疗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这些新型药物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治疗选项,更在提升疗效与安全性方面展现出了显著优势。


首先,双抗药物通过同时结合两个不同抗原或同一抗原的两个不同表位,实现了高度特异性,从而增强了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例如,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在COMPASSION-04研究中,一线治疗晚期胃/胃食管结合部(G/GEJ)腺癌患者,其客观反应率(ORR)高达52.1%,中位总生存期(mOS)达到17.48个月,且疗效不受PD-L1表达水平限制,有望弥补当下PD-1单抗在PD-L1低表达(CPS<5)人群或表达阴性(CPS<1)胃癌患者中疗效有限的临床短板,为全人群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


此外,其他如PD-1/TIGIT双抗rilvegostomig(AZD2936)在GEMINI-Gastric研究中也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该药物联合化疗一线治疗HER2阴性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G/GEJ患者,mPFS为8.3个月,6个月PFS率为73.3%,确认的ORR达到62.5%(PD-L1 CPS≥5和<5分的患者分别为81.3%和50.0%),所有患者均达到疾病控制,且安全性特征与既往研究相似,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另一方面,ADC药物在晚期胃癌治疗中同样表现出色,例如RC48-C008研究中的维迪西妥单抗(抗HER-2 ADC药物)针对至少接受过二线化疗失败的HER2过表达(IHC 2+或IHC 3+)胃癌患者,取得了ORR为24.8%,mPFS和mOS分别为4.1个月和7.9个月的疗效,证明了ADC药物在特定患者群体中的有效性。


徐教授强调,鉴于ADC药物德曲妥珠单抗已获批用于治疗HER2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上述创新药物的研究无疑为胃癌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精准针对特定基因表达状态的创新药物问世,为不同患者群体带来更为个性化的治疗选择与希望。


   陶敏教授


今年,我国胃癌治疗领域见证了德曲妥珠单抗获批。请问您认为该药物将如何改变我国胃癌的诊疗策略?


王颖教授

当前,我国胃癌诊治工作面临着极为艰巨的挑战,首先,胃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据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胃癌新发35.87万例,死亡26.04万例,高居所有恶性肿瘤新发的第五位,以及死亡的第三位。其次,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较晚的分期,预后效果极差,转移性患者的5年OS率仅约9.4%。再者,针对晚期胃癌的药物治疗选择在我国相对有限,特别是对于HER2阳性的胃癌患者,仅有一线治疗的曲妥珠单抗及后线治疗的国产ADC药物获批,这显然无法满足广大胃癌患者进行姑息治疗的迫切需求。


值得庆幸的是,2024年8月13日,德曲妥珠单抗成功获批,用于治疗那些已经历过至少两种治疗方案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ER2阳性成人G/GEJ腺癌患者。德曲妥珠单抗的获批是我国胃癌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满足了患者治疗选择有限的诉求,且德曲妥珠单抗的疗效已有殷实的循证医学证据,无疑能为HER2阳性的晚期胃癌患者带来了更优的治疗选择。


   陶敏教授


德曲妥珠单抗在DESTINY-Gastric01研究中实现了mOS 12.5个月的里程碑式突破,请问这一成就对晚期胃癌的治疗有何启示?


吴胤瑛教授

曲妥珠单抗的ToGA研究开启了HER2阳性胃癌靶向治疗的先河,使患者的mOS达到13.8个月,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特别是在PD-L1阳性患者中,如CheckMate649研究和ORIENT-16研究的免疫治疗联合方案,已能够将患者的OS延长至约一年半。然而,在HER2阳性患者的治疗中,直至今年KEYNOTE-811研究的最终结果揭晓,曲妥珠单抗联合免疫治疗及化疗的总OS突破性地达到了20个月,才为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树立了新的标杆。


然而,一线治疗后的疾病进展仍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此时二线、三线等后线治疗的选择尤为关键。目前单纯的化疗在胃癌后线治疗中表现欠佳,通常PFS不足半年。随着ADC药物的出现,特别是DESTINY-Gastric01研究的里程碑式突破,给胃癌的后线治疗带来了全新的希望。


DESTINY-Gastric01研究结果显示,与接受化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德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在ORR和OS方面均表现卓越:ORR为51.3% vs 14.3%,mOS为12.5个月 vs 8.9个月。此外,该研究还同步纳入了HER2低表达人群进行探索性分析,在IHC2+/ISH-人群中,接受德曲妥珠单抗治疗ORR达26.3%,中位OS达7.8月,中位PFS达4.4月;在IHC1+人群中同样获益,这表明德曲妥珠单抗在治疗HER2低表达人群中具有极大的潜力。


在患者选择方面,我们未来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HER2强阳性胃癌患者。通过将DESTINY-Gastric01研究中观察到的OS获益与患者一线治疗的OS相加,患者的总OS有望超过2年,甚至达到3年。此外,临床医生较为关注的德曲妥珠单抗治疗相关的的不良事件之一——间质性肺病(ILD),在中国人中群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且多为1-2级,大部分经药物剂量调整和适当的对症治疗后均可得到恢复。


因此,德曲妥珠单抗不仅打破了当前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受限的僵局,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而且改写了中国胃癌的诊疗格局。这一突破性成就,无疑让我们对胃癌治疗的未来充满期待。


   陶敏教授


随着ADC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请问您认为相比传统化疗或靶向治疗,ADC药物的安全性特征有何不同?


徐慧婷教授

ADC药物结合了靶向性强的抗体和高抗肿瘤活性细胞毒性药物的优势,能够特异性地将细胞毒性药物递送至肿瘤细胞内部。因此相比传统化疗和靶向治疗,ADC药物具有更高的靶向性和更低的全身毒副作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ADC的制药工艺得到了显著提升。新一代ADC药物,如德曲妥珠单抗采用了更稳定的可裂解连接子,此类连接子仅在肿瘤细胞内被裂解,最大限度避免了细胞毒药物的提前释放。另外,德曲妥珠单抗还可发挥旁观者效应,即不论是否表达靶抗原,被释放的有效载荷可扩散到周围异质性肿瘤细胞,且不会渗透到非旁邻肿瘤,能保证周围正常组织的安全性。


然而,不同的ADC药物因其独特的抗体和细胞毒性药物组合而展现出各异特性。在抗体方面,德曲妥珠单抗保留了曲妥珠单抗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效应等生物学活性,这一机制通过激发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攻击,有效诱导细胞凋亡,为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胃癌治疗中的显著成效奠定了基础,并同样在德曲妥珠单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至于细胞毒性药物,维迪西妥单抗携带类似于紫杉醇类的抗微管药物,德曲妥珠单抗携带类似于伊立替康类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导致两者的不良反应谱各具特点。


在临床实践中,鉴于ADC药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每个药物的具体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针对特定不良反应的预警、监控及时处理,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关键。当前,随着对ADC药物认识的深入,如《德曲妥珠单抗临床管理路径及不良反应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等专家共识的发布,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为详尽的指导。未来,预计将有更多专家共识涌现,针对ADC药物的毒性反应管理形成更为完善的策略,持续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陶敏教授


面对胃癌治疗的持续挑战,最后,我想请问您认为未来哪些研究方向或组合策略最具探索价值?


王颖教授

在DESTINY-Gastric01研究中,德曲妥珠单抗在经过两线标准治疗后的胃癌患者中,其ORR高达51.3%,意味着超过一半的患者得到肿瘤缓解,且生存期显著延长至超过1年,成为迄今首个且唯一*治疗晚期后线胃癌mOS突破1年的HER2靶向ADC药物,这一成果无疑为临床带来了极大鼓舞。


基于此,未来胃癌治疗的研究方向应围绕3个“字”策略展开:一是“前”,将现有治疗手段如ADC药物向前线治疗推进,探索其在围手术期和一线治疗中的应用潜力;二是“联”,加强联合治疗的研究和实践,通过ADC药物与化疗、免疫治疗等手段的组合应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三是“深”,深入研究胃癌的分子分型和治疗机制,为精准医疗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药物组合策略,免疫治疗不是“味精”,一味地做加法并不可取,联合治疗需在疗效和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有目标、有原则地“加”,方能在联合治疗中体现精准治疗,在精准治疗中体现个体化治疗。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有望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更长久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结 语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型治疗手段的不断涌现,胃癌治疗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免疫治疗、双抗、ADC药物等新型治疗手段的应用以及个体化与精准医疗的推广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仍需保持谨慎和理性,不断探索和完善治疗方案,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胃癌患者。


专家介绍


陶敏 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临床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

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苏州大学医学中心)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结合医师分会肿瘤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肿瘤精准医学诊疗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江苏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复发与转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学组组长


专家介绍


王颖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内一病区负责人

博士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深圳市高层次人才

深圳市龙岗区深龙英才

美国Mayo Clinics访问学者 

中国医院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常务委员(第二届)

中国医院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二届)

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肿瘤学专委会常务委员(第二届)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第二届)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第二届)

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兼胃肠肿瘤学组副组长

广州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胃癌专委会副主委(第四届)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委员(第一届)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委员(第三届)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一届)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深圳胃肠肿瘤专委会主委(第一届)

第二届全国胃癌MDT中青年精英挑战赛CGOG全国总决赛亚军(领队&教练)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深圳市科创委面上项目1项,作为分中心PI承担KC1036、MIL93等多项消化系肿瘤临床研究


专家介绍


吴胤瑛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胆道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结直肠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委员

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现场数据核查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综合治疗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家介绍


徐慧婷 教授


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湖北省肿瘤医院内科党总支书记,腹部肿瘤一病区主任

CSCO胃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E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ESCO生物标志物委员会副主委

ESCO生活方式委员会副主委

ESCO青委会常务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湖北省结直肠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要成员


ADC Academy Online

ADC Academy Online是聚焦于抗体偶联药物的学术交流平台。平台紧跟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致力于促进相关专业人士的科学交流和继续医学教育。

<EN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对摩熵医药数据库感兴趣,可以免费体验产品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