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聚焦晚期乳腺癌,葛睿教授与张剑教授共论ADC药物的应用进展与发展方向。
以德曲妥珠单抗为代表的新一代ADC药物的出现,不断刷新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生存结局,并将抗HER2获益人群从HER2阳性拓展至HER2低表达,为更多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同时,TROP2作为继HER2之后第二热门的靶点,多种TROP2 ADC药物也在乳腺癌领域也取得了诸多新突破,引起广泛关注。
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CSCO学术年会于2024年9月25日至29日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圆满召开。本次大会汇聚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肿瘤领域的重要进展和热点话题。值此之际,ADC Academy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葛睿教授共同参与“ADC·新浪潮”系列专访,针对“ADC药物在晚期乳腺癌的应用进展”相关话题发表专家观点,以启迪临床实践。
葛睿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近年来,HER2 ADC药物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取得了非常多的新突破。从大分子单抗到小分子TKI,再到新一代ADC药物德曲妥珠单抗的问世,不断改写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治疗格局,极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存结局。既往DESTINY-Breast01研究证实了德曲妥珠单抗在后线治疗中的重要价值,而DESTINY-Breast03研究则进一步将其提前至二线使用。结果显示,德曲妥珠单抗二线治疗的PFS高达28.8个月,OS长达52.6个月,同时CR率高达21%[1]。
基于这些积极成果,德曲妥珠单抗成为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二线治疗新标准。期待相关一线研究结果的揭晓,能够进一步推动德曲妥珠单抗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更前线应用。同时,德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癌伴脑转移患者中也展现了极具前景的抗肿瘤疗效,2024 ESMO大会中公布的DESTINY-Breast12研究进一步确证了德曲妥珠单抗在脑转移患者的卓越疗效。
HER2低表达约占全部乳腺癌的50%[2],德曲妥珠单抗将抗HER2获益人群成功拓展至HER2低表达。DESTINY-Breast04研究显示,针对既往抗HER2治疗无效的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德曲妥珠单抗后线治疗的PFS接近10个月[3]。值得一提的是,DESTINY-Breast04研究入组的患者既往接受过1线或2线化疗,他们使用德曲妥珠单抗依然能够取得如此高的PFS,这无疑是临床实践中值得期待的治疗方案。随后开展的DESTINY-Breast06进一步将有效人群拓展至HER2超低表达,在HER2低表达、超低表达和ITT人群中,德曲妥珠单抗治疗的PFS均达到13.2个月。并且,该研究中入组患者在晚期阶段未接受过化疗,这意味着德曲妥珠单抗在HR阳性/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的应用进一步向前线推进[4]。
总之,无论HER2过表达还是HER2低表达患者,均能从德曲妥珠单抗的治疗中取得显著成效,这是近年来乳腺癌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张剑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既往根据CLEOPATRA、PUFFIN研究结果,曲帕双靶联合多西他赛(THP)成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随后,PHILA研究确证了曲妥珠单抗联合吡咯替尼及化疗(THPy)的大小分子联合方案的疗效,也成为国内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
目前,正在进行的III期研究DESTINY-Breast09将德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和THP方案进行头对头比较;根据既往研究结果,大概能够预测DESTINY-Breast09研究将取得阳性结果。DESTINY-Breast03研究显示,德曲妥珠单抗二线治疗的PFS达28.8个月;并且,在DESTINY-Breast07研究中,德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相比德曲妥珠单抗单药的PFS(1年PFS率:89.4%和80.8%)和ORR(84.0%和76.0%)均略有提升[5]。从机制而言,应用帕妥珠单抗时增加了HER2内吞,从而进一步提高德曲妥珠单抗的疗效。从我个人心理预期,德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的PFS延长至3年以上,才能推动临床实践的变革。
一线治疗决策时还有很多其他因素需要考量,包括是否有更多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是否有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生存质量的改善等。如果未来德曲妥珠单抗进入一线,二线治疗方案如何选择将成为未来探索的重要方向。如果前线未使用帕妥珠单抗,将开展相关研究评估德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曲帕双靶的治疗效果;如果前线已经使用帕妥珠单抗,后续治疗可能选择其他抗HER2治疗药物或TKI联合化疗。既往DESTINY-Breast03研究的PFS2数据已经证实德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继续抗HER2治疗是可行的。
其次,德曲妥珠单抗在一线长期应用的耐受性也是临床需要关注的重点,如何确保疗效获益和长期耐受性,当患者无法耐受德曲妥珠单抗时你能都转换为THP或曲妥珠单抗维持治疗,临床实践中如何操作还需等待数据。另外,根据DESTINY-Breast01、02、03研究及其汇总分析结果,达到CR的患者获益可能更多;从后线到前线使用德曲妥珠单抗,CR率呈上升趋势;DESTINY-Breast09研究的CR率值得期待。
葛睿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TROP2是ADC研发赛道的热门靶点。随着相关研究结果的公布,我们发现不同TROP2 ADC存在一定差异。TROP2 ADC药物的探索主要集中于HR阳性晚期乳腺癌及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后线治疗。TROPION-Breast01和TROPiCS-02研究分别证实,Dato-DXd和SG后线治疗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显著疗效,PFS分别延长了2个月和1.5个月[6,7],为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尤其是CDK4/6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后续治疗选择。
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中,III期ASCENT研究证实了戈沙妥珠单抗三线治疗的显著获益(PFS:5.6个月 vs 1.7个月;OS:12.1个月 vs 6.7个月)获益;III期OptiTROP-Breast01研究证实,SKB264相比化疗显著改善PFS(6.7个月 vs 2.5个月)和OS(HR=0.53,95% CI 0.36~0.78,P=0.0005)[8,9];多项I/II期研究也证实了Dato-DXd的卓越表现。
同时,我们更期待TROP2 ADC药物能否在晚期一线发挥更大疗效。目前Dato-DXd、戈沙妥珠单抗和SKB264一线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在进行,包括ADC单药或联合免疫治疗。BEGONIA研究显示,Dato-DXd联合度伐利尤单抗一线治疗的ORR高达79%,PFS达到13.8个月[10]。期待这种联合用药产生的1+1>2的协同效应在更多研究中得以验证,相信Dato-DXd联合度伐利尤单抗方案将革新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排兵布阵。
张剑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德曲妥珠单抗已经成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和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未来也有望突破至一线应用。TROP2 ADC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取得一定成效,并获批HR阳性晚期乳腺癌相关适应症。当然,TROP2 ADC在适应症和治疗结局方面存在差异。这说明不仅未来研发的新药,HER2和TROP2领域本身就需要进行适应症的开发和方向探索。目前在HER2研发赛道,除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外,国内较多药物集中于具有旁观者效应的微管类药物的探索,也有一些双特异性抗体的ADC药物在进行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或微管类的相关研究。TROP2赛道中也有较多ADC药物已经布局。
其他新靶点的开发也非常重要,Nectin4 ADC药物9MW2821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ORR达50%,PFS为5个月,相比Enfortumab vedotin(ORR为19%,PFS为3.5个月)存在明显优势[11,12]。B7-H4 ADC药物HS-20089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和其他瘤种均产生一定疗效。EGFR/HER3的双特异性抗体ADC在晚期实体瘤展现抗肿瘤潜力,目前已在三阴性乳腺癌和HR阳性乳腺癌中开展III期临床研究。LIVI靶点也具有较大潜力。
在未来,我们的核心关注点将聚焦在依据何种生物标志物来设定ADC药物在二线及后续治疗中的优先次序,同时,期待能有更多生物标志物涌现,以便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专家介绍
张剑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负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Ⅰ期临床研究,同时担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肿瘤内科常务副主任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防治与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召集人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研究管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医苑新星”杰青人才获得者,曾担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临床兼职审评员。
获2023十大医学先锋专家、2023“人民好医生”杰出贡献奖。
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The Lancet Oncology、Annals of Onc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Clinical Cancer Research、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等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80篇
专家介绍
葛睿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乳甲外科副主任,普外科党支部书记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肿瘤学专委会 委员兼乳腺癌项目组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患教专委会常委/乳腺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甲状腺整合康复专委会/乳腺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 常务委员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乳腺癌诊疗技术推广组副组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乳腺健康科普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分会乳腺癌学组委员
上海市卫生发展基金会首届"医苑新星" 兼专业班班长
CA中文版编委,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编委,Frontiers in Oncology、JNCC审稿专家,中华肿瘤杂志青年编委
参考文献:
ADC Academy Online
ADC Academy Online是聚焦于抗体偶联药物的学术交流平台。平台紧跟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致力于促进相关专业人士的科学交流和继续医学教育。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