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熟市健康场所“531”行动计划》的通知
常政办发[2018]44号
2018年3月22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虞山高新区(筹)、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虞山林场)、服装城管委会,市各委办局、直属单位(公司):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常熟市健康场所“531”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常熟市健康场所“531”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苏州2030”规划纲要》,推进健康常熟建设,促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不断提升常熟市民健康生活水平,根据苏州市有关部署,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江苏省和苏州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按照《“健康苏州2030”规划纲要》总体要求和《苏州市健康场所“531”行动计划》安排部署,以市民健康为中心,以提升市民健康素养和健康自我管理为导向,坚持“政府倡导、部门统筹、单位负责、专业机构指导、共建共享”,大力实施健康“细胞”建设工程,为建设健康常熟、实现“健康苏州2030”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健康场所“531”行动,实施健康“细胞”建设工程,建立单位政策健康影响审查制度、健康管理和自我管理制度、单位健康促进制度,围绕健康场景建设、健康讲堂、单位控烟、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行业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等重点,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提高单位、行业的健康管理能力,提升市民健康水平。
(二)具体指标
1.到2020年,全市建成苏州市级健康场所80个,省级健康场所50个,WHO健康场所8个。
2.健康场所职工对自己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健康指标知晓率达到85%以上,吸烟率低于20%,肥胖率低于1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不低于40%。
三、主要任务
健康场所“531”行动主要内容包括“围绕五项重点”“建立三项制度”“开展一项创建”。
(一)围绕五项重点领域
1.建设健康场景。建设标准化健康自测点或健康小屋,配备血压计、身高体重计、BMI指数转盘等健康自测设备,同时设置膳食宝塔、健康四大基石、三减三健等健康知识内容的展板和资料架,宣传健康素养及慢性病预防等知识与技能,定期维护更新,让各类人群随时掌握自身基本健康数据,提高健康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镇(街道)、社区(村)及有条件的单位要开展健康主题公园(健康小游园)、健康(健身)步道、健康书屋、健身器材等健康场景建设。
2.开设健康讲堂。围绕《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版)》薄弱环节、《常熟市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针对当前脑卒中、肿瘤、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慢阻肺、骨质疏松等重点疾病,结合单位职工和社区(村)居民健康主要状况和健康需求,充分利用市镇两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讲师团资源,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进行健康技能培训,传播健康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升职工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3.创造无烟环境。根据
《江苏省爱国卫生条例》、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结合全国文明城市禁控烟工作要求,对照“无烟单位”标准,全面开展无烟环境建设。围绕减少烟草烟雾危害、推广科学戒烟方法等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鼓励吸烟职工戒烟,鼓励单位内部完全禁烟,养成健康文明的“无烟”生活方式,营造“不吸烟、不敬烟、不送烟”的社会氛围。
4.践行健康生活。围绕“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和“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创新宣传平台和工作举措,开展覆盖人群广、形式多样的健康主题活动,提高职工和居民对“减盐、减油、减糖”等促进健康重要性的认知度,引导职工和居民掌握健康生活技能、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5.行业健康危险因素干预。根据行业特点,开展影响本场所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干预活动。机关事业单位要倡导工间操、站立式办公等,改变久坐不动的办公方式。工业企业要开展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预防干预、心理健康促进和履行社会责任。学校要加强学生健康素养培育和传染病、近视、龋齿、肥胖等疾病防治。医院要发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主阵地作用,优化门诊及住院患者的针对性健康教育,鼓励实施药物和健康教育“双处方”,鼓励通过实物模型、全息投影技术等向患者沟通病情。宾馆、饭店要推行健康饮食、健康知识宣传、分餐或公筷制等。体育场所要开展全民健身公益活动,倡导科学健身方式,实现全民健身与健康深度融合。文化场所要深化健康理念,注重健康文化打造。园林(景点)要加强游客的健康游园体验和政府相关健康政策的落实。商场、茶楼要将健康知识和健康文化渗透到宾客购物和休闲休憩之中。家庭要注重健康体检、商业健康险保障和家庭医生签约等。
(二)建立完善三项制度
1.建立健康影响审查制度。贯彻落实“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创建场所内部成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小组,在单位出台规划和政策、开展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前,提交健康评估小组,系统评估各项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
2.建立健康自我管理制度。建立单位体检制度,定期对干部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对员工个体或群体的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监测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开展健康危害因素干预指导、健康生活技能辅导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健康管理服务。引导职工和居民到健康自测点(健康小屋)进行健康自测,主动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成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组织开展健康自我管理活动,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健康自我管理水平。
3.完善场所健康促进制度。坚持健康优先原则,制定并完善场所健康促进各项制度,组织开展职工和居民健康促进活动,定期向职工大会报告单位健康促进、职工健康问题和干预工作情况,为职工创造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开展健康“细胞”创建
围绕机关、学校、企业、医院、园林(景点)、宾馆、饭店(餐厅)、商场、集贸市场、文化场所、体育场所、社区(村)、家庭等场所,开展健康“细胞”创建。通过创建,提升常熟市健康场所建设水平,筑牢健康常熟根基,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健康,营造关注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网络
实施健康场所“531”行动是推进健康常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举措。各部门、各镇(街道)要高度重视,把推进健康场所建设作为践行“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重要抓手之一。各创建单位要成立健康场所建设领导小组,发挥统一组织和沟通协调作用,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组织领导网络,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工作计划、配套措施和支持性政策,有序有力实施。
(二)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工作落实
建立部门分工负责制,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健康场所建设工作。市爱健办负责统筹协调建设工作。市级机关事务管理中心负责牵头推进健康机关建设。市安监局负责牵头推进健康企业建设。市教育局负责牵头推进健康学校建设。市体育局负责牵头推进健康体育场所建设。市旅游局负责牵头组织星级宾馆(饭店)开展健康宾馆(饭店)建设,组织A级旅游景区(点)开展健康园林(景点)建设。市市场监管局负责牵头推进健康饭店、健康集贸市场建设。市文广新局负责牵头推进健康文化场所建设。市商务局负责牵头推进健康商场建设。市妇联负责牵头推进健康家庭建设。市卫计委负责牵头推进其他类型健康场所建设。市疾控中心和市健康教育所为业务指导单位,承担业务培训、指导工作。
(三)增强工作合力,突出督导评估
各部门、各镇(街道)在健康场所建设过程中要树立大健康理念,注重资源整合,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企业、个人及青年社工和志愿者有效参与,发挥群众主动性。建立健全多元化健康投入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和个人积极参与健康场所“531”行动领域建设项目。同时,注重督导评估,通过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落实督导整改制度,保障行动计划执行质量。市镇财政部门要对健康场所“531”行动给予充分支持,保障健康场所“531”行动顺利推进。
附件:健康场所建设标准(共性内容)
项 目 | 指 标 |
必备条件 | 近三年未发生过集体性食物中毒、传染病暴发、职业中毒等事件。 |
组织管理 | 1.成立健康场所建设领导小组,内设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小组等,负责健康场所建设工作。 |
2.健康场所建设每年有方案、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 |
3.制定职工体检、工间操、健身、健康自我管理、健康兴趣小组等健康促进各项制度,每年向职工大会报告单位健康促进和职工健康相关事项。 |
健康服务 | 1.每年对职工或居民开展健康体检,分析群体健康状况,开展健康干预。 |
2.至少建立1个健康自我管理小组,规范开展活动。 |
3.开设健康讲堂,邀请专业人员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进行健康技能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 |
4.为单位员工发放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与支持工具(控油壶、限盐罐、BMI尺、腰围尺、计步器等)。 |
健康环境 | 1.开展控烟工作,达到无烟单位标准。 |
2.场所内部环境整洁,除“四害”工作规范开展。 |
健康社会 | 1.对发布的规划和政策、重大建设项目开展健康影响评价评估。 |
2.按时缴纳职工医保、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保。 |
3.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
健康文化 | 1.建设标准化健康自测点,配备血压计、身高体重计、膳食宝塔、BMI指数转盘、健康知识展板、健康资料架等设备。 |
2.围绕 “健康四大基石”和“三减三健”等,开展健康宣传、竞赛、体育活动等健康促进活动,每年不少于4次。 |
3.积极倡导健康阅读,设立健康阅读角或书屋。 |
4.开展健康职工、健康家庭评选等活动,树立健康典型。 |
健康人群 | 1.职工通过“江苏省健康素养学习测评系统”进行测评,测评结果正确率达85%以上。 |
2.职工或居民对自己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健康指标知晓率均达到85%以上。 |
3.职工或居民吸烟率低于20%。 |
4.职工或居民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 |
5.职工或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不低于40%。 |
满意情况 | 职工和居民对健康场所建设满意率大于90%。 |
注:个性标准和具体评价指标见上级发布的各类健康场所标准,可向市爱健办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