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对国内同品种生物等效性试验表现出明显差异结果的原因浅析

发布日期

2006-11-27

发文字号

/

信息分类

其他

有效地区

/

时效性

现行有效

实施日期

/

颁发部门

CDE电子刊物

正文内容

审评四部审评八室    赵建中




    仿制药研发中,生物等效性试验是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对于证明仿制品的可处方性和可替换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不同企业生产的某同一仿制品种27份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并试图对其呈现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讨论。以期对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评价引起一些思考。
    这27个生物等效性试验中,试验设计、检测方法、试验结论基本是相同:
1. 均采用的两周期交叉试验设计、清洗期一周;
2. 受试者均为健康成年志愿者(青年学生),年龄、体重指数等基本一致;
3. 服药剂量、方法一样,均为晨起单次空腹口服2.5mg;
4. 采样时间点稍有差别,采样点在13-16个,大部分至首次服药后24小时,部分至36小时;
5. 生物样本检测方法大部分为HPLC-MS法,个别采用HPLC法,方法学验证符合要求。
6. 每一个试验的结论也相同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但是对这些试验的具体数据进一步对比分析,会发现一些不同之处。为方便大家直观地分析,文后附表中列出了27个试验的主要数据,表中“机构”代表不同的临床研究机构,“品种”代表不同申报单位的品种,其后为所完成的生物等效性试验主要数据。
   我们比较了不同试验的数据发现,有些研究机构其不同试验结果的一致性是比较好的,例如机构一,其完成的8项试验Cmax和AUC变化不是很大,标准差也比较小。但是,多数不同研究机构的不同试验中测得的药代动力学数据差异很大:Cmax最高者249.62±56.38 ng/ml,最低者17.9±15.0 ng/ml,两者相差17倍;部分同一研究机构的不同试验中,Cmax相差最大者也达3倍,高者85.57±25.01 ng/ml,低者20.26±13.73 ng/ml; AUC、Tmax、t1/2等参数在不同试验中最高也有3-4倍的差异。查阅国内外文献,该药物为线性药代,单次口服3.5mg的Cmax在400ng/ml左右,简单折算为2.5mg剂量后Cmax在280ng/ml左右,这个数据与最后一个品种的Cmax比较接近,但远远高于其它大部分品种。
    一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在不同试验中有如此之大的变化,超出了我们一般的认识。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种:
   1、药物本身的因素。药物本身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为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决定,如药物的溶解性、吸收速率、晶形、化学稳定性等均可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如果这些方面自身变化大,可以导致生物利用度的高变异,而根据文献资料,该品种并非高变异药物;另一方面为制剂的不同处方工艺带来的生物利用度的变化,但是有几个等效性试验中使用了同一参比制剂,此一参比制剂Cmax变化也同样很大,提示处方工艺也不是主要原因。
   2、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实施、结果分析不当导致的差异。在进行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时,受试者的选择、采血时间点的设置、清洗期的长短、生物检测样本的保存、处理、检测方法、质量控制等很多因素均可以影响到试验结果。
(1)受试者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状态、代谢类型等均可以影响到血药浓度的检测,本文中涉及的试验均使用了健康青年学生为受试者,对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进行了控制,应该不会带来如此大的药代差异。
(2)采血时间点设置的差别也会导致Cmax等的差别,但所有试验在峰浓度前后的采血时间点设置基本都是合理的,一般而言不会导致药代参数数倍的差异。
(3)清洗期设置不当,导致药物的残留效应而影响到检测结果,本文涉及的试验中均设置了一周的清洗期,相对于该品种的半衰期(最长8小时)是足够的。
(4)生物检测样本的选择、保存、前处理。此类检测一般选择血清或者血浆为样本,通常每1ml全血可分离出0.6ml血浆,或者0.5ml血清,因而使用血清进行检测测得的浓度可能会稍高于血浆。样本保存条件、时间不一样,药物的降解程度也就不一样,也可能导致最终测得的浓度有所差别。前处理进行的是否的得当也会影响到实测浓度。但这些因素的影响也都是有限的。
(5)生物样本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根据提供的资料,文中所有试验都进行了方法学的验证,结果都符合要求,方法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检测中的质量控制。例如,检测中对照品的来源不一致,其水份折算就可能不一样;称药的量器(天平、移液管、量瓶)没有定期进行校正,会带来系统误差;质控样品检测的频度太少,不能进行严格的质控等。还有的研究机构对试验数据进行挑选,也会造成结果的偏倚。
   综上,影响生物样品检测结果的因素很多,每一种影响因素可能不是显著或者很大的,但是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就有可能带来非常显著的影响,使测定值严重偏离实际情况。这也只是我们在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发现的现象,由于参比制剂的存在,其对药物安全有效性的影响还是可以控制的。如果这些情况也发生在新药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其后果将会非常严重。现实中,我们也已经遇到创新药早期药代动力学研究不严格、不规范,导致拟定的用药方法不科学、不合理,而在重新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发现很大的差异后,不得不申请修改用法用量。因而,提醒研究者在试验中,一定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试验的质量控制,保证结果的可靠性、真实性。审评中也要加强对方法学和检测质量控制方面的考察。
附表:

<END>

最新政策法规资讯

对摩熵医药数据库感兴趣,可以免费体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