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3288589(微信同号)
18983288589(微信同号)
18908392210(微信同号)
18980413049
2022-12-02
甘医保发〔2022〕75号
其他
甘肃省
现行有效
2023-01-01
甘肃省医疗保障局
各市州医疗保障局、财政局,甘肃矿区医疗保障局、财政局,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社保中心,省医疗保障服务中心:
为贯彻落实《国家医保局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22〕22号),完善我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措施,切实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改革,规范待遇政策、优化结算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异地就医结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25年底前,全省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提高到70%以上,省内异地直接结算率提高到90%以上,定点医药机构全部开通普通门诊异地直接结算业务,群众需求大、各地普遍开展的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逐步纳入异地直接结算范围,异地就医备案规范便捷,基本实现医保报销线上线下均可异地通办。
二、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
(一)统一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金支付政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执行就医地规定的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等支付范围、支付标准和限价标准),执行参保地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等有关政策。
(二)明确异地就医备案人员范围。异地长期居住或临时外出就医的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后,可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其中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包括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等长期在统筹区以外工作、居住、生活的人员;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包括异地转诊就医人员,因工作、旅游等原因异地急诊抢救人员以及其他跨统筹区临时外出就医人员。
(三)规范异地就医备案有效期限。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办理登记备案后,备案长期有效,备案6个月后参保地可设置变更或取消备案;转诊转院、自行外出就医等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有效期为6个月,有效期内可在就医地多次就诊并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四)允许补办异地就医备案和无第三方责任外伤参保人员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出院结算前补办异地就医备案的,就医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要为参保人员办理医疗费用异地直接结算。异地就医参保人员出院自费结算后按规定补办备案手续的,可以按参保地规定申请医保手工报销。同时,符合就医地管理规定的无第三方责任外伤费用可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就医地经办机构应将相关费用一并纳入核查范围。
(五)支持异地备案人员可以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待遇。备案人员(含长期备案和临时备案)备案有效期内确需回参保地就医的,可以在参保地享受医保结算服务,原则上不降低报销比例。其中参保人员以个人承诺方式办理异地长期居住备案手续的,应履行承诺事项,可在补齐相关备案材料后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待遇。异地长期居住人员符合转外就医规定的,执行参保地异地转诊转院待遇政策。
(六)合理确定异地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报销政策。统一跨省异地就医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报销政策,跨省异地转诊人员支付比例降低不超过10个百分点;跨省异地急诊抢救人员支付比例的降幅不超过10个百分点;非急诊且未转诊的其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支付比例降低20个百分点。各统筹区根据当地医保基金支撑能力,合理制定省内异地临时外出就医人员直接结算政策,原则上支付比例降低不超过20个百分点。将起付线控制在合理比例。各统筹区强化异地就医结算政策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协同,合理确定异地就医人员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报销水平差异,引导参保人员有序就医。
三、规范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管理服务
(一)规范异地就医备案流程。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前,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甘肃政务服务网、甘肃政务网APP(甘快办)、甘肃医保APP、甘肃医保个人网厅、甘肃医保微信公众号或参保地经办机构窗口等线上线下途径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参保地经办机构要切实做好异地就医结算政策宣传解读,简化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限,支持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出院前补办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参保人员申请异地就医备案时,可直接备案到就医地市州或直辖市等,并在备案地所有已开通异地联网的定点医疗机构享受住院费用异地直接结算服务,门诊就医时应选择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就诊。
(二)方便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异地转诊就医。参保人员应按分级诊疗的相关规定有序就医,确因病情需要异地就医的,可通过参保地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向统筹区外医疗机构转诊。定点医疗机构应以患者病情为出发点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需要转诊时可通过不同形式安排转诊,不得将在本地住院作为开具转诊的先决条件。参保人员因同种疾病再次跨统筹区转外就医的,应提供就医医院转诊手续再次办理备案;参保人员超出备案有效期但因同种疾病确需在就医地继续治疗的,需提供医院相关证明(如住院病历、疾病诊断证明等明确需继续治疗的诊断资料),参保地经办机构可为患者办理一次延期备案手续,延期备案有效期为6个月。
(三)规范参保人员持医保电子凭证、社会保障卡就医。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时,应在就医地的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主动表明参保身份,出示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等有效凭证。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应做好参保人员的身份验证工作,指引未办理备案人员及时办理备案手续,为符合就医地规定门(急)诊、住院患者提供合理规范的诊疗服务及方便快捷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四)规范异地直接结算流程。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时,就医地应将住院费用明细信息转换为全国统一的大类费用信息,将门诊费用(含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按照就医地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对每条费用明细进行费用分割,经国家、省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实时传输至参保地,参保地按照当地政策规定计算出应由参保人员个人负担以及各项医保基金支付的金额,并将结果回传至就医地定点医药机构,用于定点医药机构与参保人员直接结算。参保人员因故无法直接结算的,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应根据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等有效凭证采集参保人员有关信息,并将医疗费用明细、诊断等就诊信息及时上传至医保信息平台,支持异地就医手工报销线上办理试点。
(五)实行就医地统一管理。就医地经办机构应将异地就医人员纳入本地统一管理,在医疗信息记录、绩效考核、医疗行为监控、费用审核、总额预算等方面提供与本地参保人员相同的服务和管理,并在定点医药机构医疗保障服务协议中予以明确。鼓励各统筹区探索DRG/DIP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异地就医结算中的应用,引导定点医疗机构合理诊疗。
(六)强化异地就医业务协同管理。各统筹区医保部门应逐步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分工明确、职责明晰、流程统一的异地就医业务协同管理体系,在问题协同、线上报销、费用协查、信息共享等方面全面提升医保经办机构业务协同管理能力。
四、强化异地就医资金管理
(一)异地就医费用医保基金支付部分在地区间实行先预付后清算。省级经办机构每年1月底前按照上年第四季度医保结算资金月平均值的4倍核定跨省异地就医年度预付金额度(其中按照国家医保局核定的2倍预付金支付就医省后剩余的额度预留在省财政专户作为跨省异地就医周转金),按照上年第四季度医保结算资金月平均值的2倍核定省内异地就医年度预付金额度(预留在省财政专户作为省内异地就医周转金)。各统筹区经办机构根据省级经办机构下发的异地就医预付金通知书及时上解预付金。预付金原则上来源于各统筹地区医疗保险基金。省级经办机构要尽快完成对历年预付金清理核对工作。
(二)异地就医费用清算按照国家统一清分,省、市两级清算的方式,按月全额清算。跨省异地就医清算资金由参保地省级财政专户与就医地省级财政专户进行划拨,省内异地就医清算资金由参保地市级财政专户与省级财政专户进行划拨。各统筹区经办机构和财政部门应按照《甘肃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经办规程》(见附件)要求,协同做好清算资金划拨和收款工作。省级经办机构负责协调和督促各市州按规定及时拨付资金。
(三)异地就医资金相关管理事项。划拨异地就医资金过程中发生的银行手续费、银行票据工本费不得在基金中列支。预付金在就医地财政专户中产生的利息归就医地所有。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和清算过程中形成的预付款项和暂收款项按相关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
五、提升医保信息化标准化支撑力度
(一)优化完善医保信息平台异地就医结算子系统功能。各统筹区医保部门要持续推进统筹区内定点医药机构医保接口改造和适配工作,推动统筹区内定点医药机构支持医保电子凭证、居民身份证和社会保障卡作为本地和异地就医结算介质,加强与有关部门共享数据,督促定点医药机构优化系统性能,缩短响应时间,切实改善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体验。
(二)推进定点医药机构医保接口改造和适配。各统筹区医保部门要推动开展“四查”工作,要现场查验定点医药机构系统是否支持住院、普通门诊、药店购药及5种门诊慢特病等场景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对达不到要求的定点医药机构要限期整改。
(三)加强医保信息平台运行维护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各统筹区医保部门要在做好医保信息平台运维管理基础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相关运维管理,做好核心业务区网络接入管理、医保信息平台定点医药机构接口管理等工作。强化日常工作中网络安全“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建立多环节、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异地就医网络信息安全。
六、加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金监管
各统筹区医保部门要积极探索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费用监管机制,建立区域协作、联合检查等工作制度,制定监管措施,强化基金监管。落实就医地和参保地监管责任,就医地医保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特点,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作为日常监管、专项检查、飞行检查的重点内容,严厉打击各类欺诈骗保行为,同时要配合参保地做好相关核查。参保地医保部门要定期开展异地就医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分析,与基金支出量大的重点地区加强沟通,对锁定的问题线索,共同开展核查。异地就医监管追回的医保基金、扣款等按原渠道返回参保地账户,行政处罚、协议违约金等由就医地医保部门按规定处理。省医保局将探索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费用监管机制,把异地就医费用结算监管纳入省级飞行检查及省级督查重点内容。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统筹区医保部门要统筹谋划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加强领导、协调推进,纳入目标任务考核管理。财政部门要按规定及时划拨异地就医资金,合理安排经办机构工作经费,加强与经办机构对账管理,确保账账相符、账款相符。
(二)做好衔接过渡。各统筹区医保部门要及时调整与本通知不相符的政策措施,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政策管理规定,出台实施细则,精简办理材料,简化办理流程,优化管理服务,及时向省医保局提出信息系统配置需求,确保2022年12月底前同国家政策相衔接,2023年1月1日起落地实施。
(三)加强队伍建设。要加强异地就医经办管理队伍建设,应有专人专职负责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各统筹区应根据管理服务的需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机构、人员和办公条件保障,合理配置专业工作人员,保证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四)做好宣传引导。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采用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政策解读工作,充分利用现有12345咨询服务电话、医疗保障门户网站和APP、广播电视、报纸刊物以及各类新媒体,拓展宣传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进一步提升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获得感,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附件:甘肃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经办规程
甘肃省医疗保障局 甘肃省财政厅
2022年12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甘肃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经办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经办业务管理,规范经办业务流程,推动业务协同联动,提高服务水平,根据《国家医保局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所称异地就医是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参保关系所在统筹区以外的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就医、购药行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指参保人员跨统筹区异地就医时只需支付按规定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其他费用由就医地经办机构与跨统筹区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按医疗保障服务协议(以下简称医保服务协议)约定审核后支付。
第三条 本规程适用于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跨统筹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经办管理服务工作。其中基本医疗保险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
第四条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省级经办机构承担全国异地就医结算业务流程、标准规范在本辖区内的组织实施,建设和完善省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跨统筹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业务协同、资金管理和争议处理等职能。各统筹区应按照国家和省级异地就医结算政策规定,及时出台本地配套政策,做好异地就医备案管理、问题协同处理和资金结算清算等工作。
各统筹区财政部门会同医疗保障部门按规定及时划拨异地就医预付金和清算资金,合理安排医疗保障经办机构的工作经费,加强与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对账管理。省级经办机构按月出具对账单,先由省级财政专户核算机构审核后,再分发至各市州进行对账,确保账账相符、账款相符。
第五条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费用医保基金支付部分实行先预付后清算,预付资金原则上来源于参保人员所属统筹区的医疗保险基金。
第六条 优化经办流程,支持医保电子凭证、居民身份证和社会保障卡等作为有效凭证,按照“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就医地管理”的要求,提供便捷高效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具备条件的,可按规定将符合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支付政策的医疗费用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
第二章 范围对象
第七条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下列人员,可以申请办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一)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包括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等长期在参保地外工作、居住、生活的人员。
(二)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包括异地转诊就医人员,因工作、旅游等原因异地急诊抢救人员以及其他跨统筹区临时外出就医人员。
第三章 登记备案
第八条 参保地经办机构按规定为参保人员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一)异地安置退休人员需提供以下材料:
1.医保电子凭证、有效身份证件或社会保障卡;
2.《 市(州)异地就医登记备案表》(以下简称备案表,见附件1);
3.异地安置认定材料(“户口簿首页”和本人“常住人口登记卡”,或个人承诺书,见附件2)。
(二)异地长期居住人员需提供以下材料:
1.医保电子凭证、有效身份证件或社会保障卡;
2.备案表;
3.长期居住认定材料(居住证明或个人承诺书)。
(三)常驻异地工作人员需提供以下材料:
1.医保电子凭证、有效身份证件或社会保障卡;
2.备案表;
3.异地工作证明材料(参保地工作单位派出证明、异地工作单位证明、工作合同任选其一或个人承诺书)。
(四)异地转诊人员需提供以下材料:
1.医保电子凭证、有效身份证件或社会保障卡;
2.备案表;
3.参保地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转诊转院证明材料。
(五)异地急诊抢救人员视同已备案。
(六)其他跨统筹区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需提供医保电子凭证、有效身份证件或社会保障卡,以及备案表。
第九条 参保人员可在参保地经办机构窗口、指定的线上办理渠道或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甘肃政务服务网、甘肃政务网APP(甘快办)、甘肃医保APP、甘肃医保个人网厅、甘肃医保微信公众号或参保地经办机构窗口等多种渠道申请办理登记备案手续。通过线上备案渠道申请办理登记备案的,原则上参保地经办机构应在两个工作日内办结。
第十条 异地长期居住人员登记备案后,未申请变更备案信息或参保状态未发生变更的,备案长期有效,备案6个月后参保地可设置变更或取消备案。跨统筹区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后,有效期为6个月。
第十一条 参保地经办机构在为参保人员办理备案时原则上直接备案到就医地市州或直辖市,参保人员到海南、西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医的,可备案到就医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保人员可在备案地开通的所有异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享受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服务,门诊就医时应选择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
第十二条 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后,备案有效期内可在就医地多次就诊并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备案有效期内已办理入院手续的,不受备案有效期限制,可正常直接结算相应医疗费用。
第十三条 参保地经办机构要及时为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登记、变更和取消业务,并将异地就医备案、门诊慢特病认定资格等信息实时上传至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和甘肃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方便就医地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查询。
第十四条 除急诊抢救人员外,参保人员在就医地非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报销。
第四章 就医管理
第十五条 省级经办机构负责指导各统筹地区将本地符合条件的定点医药机构纳入异地联网结算范围,就医地经办机构按要求在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中做好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基础信息、医保服务协议状态等相关信息动态维护工作。不同投资主体、经营性质的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均可申请开通异地联网结算服务,享受同样医保政策、管理和服务。
第十六条 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应对异地就医患者进行身份识别,为符合就医地规定的门(急)诊、住院异地患者提供合理规范的诊疗服务及方便快捷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实时上传就医和结算信息。提供门诊慢特病异地直接结算服务时,应专病专治,合理用药。参保人员未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的,可在定点医药机构指引下申请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出院结算前完成登记备案的,异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应提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第十七条 参保人员在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时,应主动表明参保身份,出示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等有效凭证,遵守就医地就医、购药有关流程和规范。
第五章 预付金管理
第十八条 预付金分跨省异地就医预付金和省内异地就医预付金。跨省异地就医预付金是我省作为参保地预付给就医省用于支付我省异地就医人员医疗费用的资金;省内异地就医预付金是各统筹区预付给省级财政专户用于支付省内各市州作为就医地医疗费用的资金。预付金在省级财政专户存放,起周转资金的作用,预付资金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
省级经办机构根据各统筹区上年第四季度医保结算资金月平均值的4倍核定跨省异地就医年度预付金额度(其中按照国家医保局核定的2倍预付金支付就医省后剩余的额度预留在省财政专户作为跨省异地就医周转金);省级经办机构根据上年第四季度医保结算资金月平均值的2倍核定省内异地就医年度预付金额度,省内预付金直接作为省级周转金使用,不再预付给市州就医地。
第十九条 预付金初始额度由各省级经办机构上报,国家级经办机构核定生成《甘肃省跨省异地就医预付金付款通知书》(见附件3)、《甘肃省跨省异地就医预付金收款通知书》(见附件4),省级经办机构在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下载后按规定通知省财政部门付款和收款,并核定生成《 市(州)跨省异地就医预付金付款通知书》(见附件3-1)、《 市(州)省内异地就医预付金付款通知书》(见附件3-2)。各统筹区经办机构在甘肃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下载后,按规定通知市州财政部门付款和收款。
第二十条 每年1月底前,国家级经办机构出具《全国跨省异地就医预付金额度调整明细表》(见附件5)、《甘肃省跨省异地就医预付金额度调整付款通知书》(见附件6)、《甘肃省跨省异地就医预付金额度调整收款通知书》(见附件7)。省级经办机构根据国家级经办机构出具的相关表格及各统筹区上年第四季度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资金支出情况,核定各统筹区经办机构本年度应付、应收预付金,出具《 市(州)跨省异地就医预付金额度调整付款通知书》(见附件6-1)、《 市(州)省内异地就医预付金额度调整付款通知书》(见附件6-2),通过甘肃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进行发布。
第二十一条 省级经办机构通过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下载预付金额度调整付款通知书,应于5个工作日内提交省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对省级经办机构提交的预付单和用款申请计划审核无误后,在10个工作日内进行划款。省级财政部门划拨预付金时,注明业务类型(预付金或清算资金),完成划拨后及时将划拨信息反馈到省级经办机构,省级经办机构在省级财政部门划拨资金后5个工作日内登录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完成收付款确认工作。
市州经办机构通过甘肃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下载预付金额度调整付款通知书,应于5个工作日内提交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对市州经办机构提交的预付单和用款申请计划审核无误后,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划款。市州财政部门划拨预付金时,注明业务类型(预付金),完成划拨后及时将划拨信息反馈到市州经办机构,市州经办机构在市州财政部门划拨资金后5个工作日内登录甘肃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完成收付款确认工作。
第二十二条 省级经办机构完成付款确认时,在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内输入付款银行名称、交易流水号和交易日期等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原则上应于每年2月底前完成年度预付金调整额度的收付款工作。各市州医保经办机构完成付款确认时,在甘肃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异地就医子系统内进行确认。
第二十三条 建立预付金预警和调增机制。预付金使用率为预警指标,是指异地就医月度清算资金占预付金的比例。预付金使用率达到70%,为黄色预警。预付金使用率达到90%及以上时,为红色预警,省级经办机构可启动预付金紧急调增流程。
当预付金使用率出现红色预警时,就医地省级经办机构可在当期清算签章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登录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向国家级经办机构报送预付金额度调增申请。国家级经办机构收到申请后,审核下发《甘肃省跨省异地就医预付金额度紧急调增付款通知书》(见附件8)、《甘肃省跨省异地就医预付金额度紧急调增收款通知书》(见附件9)。
各市州经办机构登录甘肃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对省级经办机构提出调增的额度进行审核确认并打印《 市(州)跨省异地就医预付金额度紧急调增付款通知书》(见附件8-1)、《 市(州)省内异地就医预付金额度紧急调增付款通知书》(见附件8-2)。在当期清算签章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补充上解。
第二十四条 市州经办机构接到省级经办机构下发的预付金额度紧急调增通知书后,应于5个工作日内提交同级财政部门。同级财政部门对经办机构提交的预付单和用款申请计划审核无误后,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预付金紧急调增资金的拨付。原则上预付金紧急调增额度应于下期清算前完成拨付。
第二十五条 省级财政部门在完成预付金额度及调增资金 的付款和收款后,及时将划拨及收款信息反馈到省级经办机构,省级经办机构5个工作日内向国家级经办机构反馈到账信息。市州财政部门在完成预付金额度及调增资金的付款后,及时将划拨及收款信息反馈到市州经办机构,市州经办机构5个工作日内向省级经办机构反馈到账信息。
第二十六条 就医省返还参保省的资金列入当期就医省跨省异地就医预付金额度调整付款通知书,并在对应参保省名称前加注“*”。参保省应收就医省返还的资金列入当期参保省跨省异地就医收款通知书,并在对应就医省名称前加注“*”,各市州上解的预付金按照国家医保局下发的预付金通知书支付就医省后剩余的额度预留在省财政专户,专款专用,每年年末余额抵减下年度预付款额度,多退少补。
第二十七条 市州级财政专户信息发生变更时,由市州财政部门向省级财政部门提出变更说明,省级财政部门在支付系统中完成变更,并将账户信息变更情况及时告知省级医保经办机构,省级医保经办机构要及时在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甘肃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变更相关信息;省级经办机构向省级财政部门提交预付单和清算单时,如就医省财政专户信息有变化的,需同步提交《跨省异地就医省级财政收款专户银行账号明细表》(见附件10)。
第二十八条 省级经办机构负责协调和督促统筹地区及时上缴跨省异地就医预付金及清算资金。
第六章 医疗费用结算
第二十九条 医疗费用结算是指就医地经办机构与本地定点医药机构对异地就医医疗费用对账确认后,按协议或有关规定向定点医药机构支付费用的行为。医疗费用对账是指就医地经办机构与定点医药机构就门诊就医、购药以及住院医疗费用确认医保基金支付金额的行为。
第三十条 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时,原则上执行就医地规定的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等支付范围、支付标准和限价标准),执行参保地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等有关政策。
参保人员因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时,就医地有相应门诊慢特病病种及限定支付范围的,执行就医地规定;没有相应门诊慢特病病种的,定点医药机构及接诊医师要遵循相关病种诊疗规范及用药规定合理诊疗。参保人员同时享受多个门诊慢特病待遇的,由参保地根据本地规定确定报销规则。
第三十一条 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出院结算时,就医地经办机构将其住院费用明细信息转换为全国统一的大类费用信息,经国家、省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传输至参保地,参保地按照当地政策规定计算出应由参保人员个人负担以及各项医保基金支付的金额,并将结果回传至就医地定点医疗机构,用于定点医疗机构与参保人员直接结算。
第三十二条 参保人员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时,就医地经办机构按照就医地支付范围和规定对每条费用明细进行费用分割,经国家、省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实时传输至参保地,参保地按照当地政策规定计算出应由参保人员个人负担以及各项医保基金支付的金额,并将结果回传至就医地定点医药机构,用于定点医药机构与参保人员直接结算。
第三十三条 参保人员因急诊抢救就医的,医疗机构在为参保人员办理“门诊结算”或“入院登记”时,应按接口标准规范要求如实上传“门诊急诊转诊标志”或“住院类型”。对于“门诊急诊转诊标志”或“住院类型”为“急诊”的,参保人员未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的,参保地应视同已备案,允许参保人员按参保地异地急诊抢救相关待遇标准直接结算相关门诊、住院医疗费用。
第三十四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加强外伤人员身份认证,对于符合就医地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参保人员主诉无第三方责任的医疗费用,定点医疗机构可结合接诊及参保人员病情等实际情况,由参保人员填写《外伤无第三方责任承诺书》(见附件11),为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在为参保人员办理入院登记时,应按接口标准规范要求,通过“外伤标志”和“涉及第三方标志”两个接口,如实上传参保人员外伤就医情况。
第三十五条 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对于异地就医患者住院期间确因病情需要到其他定点医疗机构检查治疗或到定点药店购药的,需提供《住院期间外院检查治疗或定点药店购药单》(见附件12),加盖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办公室章,相关费用纳入本次住院费用异地直接结算。
第三十六条 参保人员在就医地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凭医保电子凭证、居民身份证或者社会保障卡等有效凭证就医购药,根据《 市(州)异地就医住院结算单》(见附件13)、医疗收费票据等,结清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就医地经办机构与定点医药机构按医保服务协议结算医保基金支付的费用。
第三十七条 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每日自动生成日对账信息,实现参保地、就医地省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和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的三方对账,做到数据相符。原则上,参保地应每日完成当日结算信息对账,每月3日前完成上月所有结算费用的对账。各统筹区如出现对账信息不符的情况,可向省级经办机构反馈,省级经办机构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提请国家级经办机构协调处理。
第三十八条 就医地医疗机构在参保人员发生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后3日内将医疗费用明细上传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各统筹区经办机构可查询和下载医药费用及其明细项目。省内异地就医结算费用由定点医药机构系统每月底自动生成对账信息,和甘肃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系统对账,对平后上传至甘肃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进行清分。对账不平时,定点医药机构可使用医药机构费用结算对明细账排查原因再进行对账,对账不符的定点医药机构也可向省级经办机构反馈,省级经办机构及时查明原因并协调处理。
第三十九条 各统筹区经办机构在次月16日24时前完成与异地定点医药机构对账确认工作,将上月异地就医结算对账数据上传至甘肃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并按医保服务协议约定,按时将确认的费用拨付给定点医药机构。省级经办机构在每月20日前将各统筹区上传的跨省异地结算数据上传至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
第四十条 就医地对于跨年度连续参保的人员住院治疗过程跨自然年度的,应以出院结算日期为结算时点,按一笔费用整体结算,并将医疗费用信息传回参保地;对于跨年度未连续参保的,计算日均费用后,根据跨年度前后的住院天数,将住院医疗费用分割到两个年度,确定参保年度内基金和个人费用分担额度。
第四十一条 各统筹区要支持参保人员普通门诊费用异地直接结算后合理的退费需求,提供隔笔退费、跨年退费和清算后退费服务。
第四十二条 异地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就医地经办机构按照就医地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等支付范围进行费用审核,对发生的不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按就医地医保服务协议约定予以扣除。
第四十三条 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备案后,因结算网络系统、就诊凭证等故障导致无法直接结算的,相关医疗费用可回参保地手工报销,参保地经办机构按参保地规定为参保人员报销相关医疗费用。参保人员返回参保地手工报销的,原则上在出院后三个月内按参保地规定提交报销资料,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七章 费用清算
第四十四条 异地就医费用清算是指省级经办机构之间、省级经办机构与辖区内各统筹区经办机构之间确认有关跨省、省内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的应收或应付金额,据实划拨的过程。
第四十五条 省级经办机构根据国家级经办机构下发的《全国跨省异地就医费用清算表》(见附件14)、《甘肃省跨省异地就医应付医疗费用清算表》(见附件14-1)、《甘肃省跨省异地就医职工医保基金应付明细表》(见附件14-2)、《甘肃省跨省异地就医居民医保基金应付明细表》(见附件14-3)、《甘肃省跨省异地就医医保基金审核扣款明细表》(见附件14-4)、《甘肃省跨省异地就医职工医保基金审核扣款明细表》(见附件14-5)、《甘肃省跨省异地就医居民医保基金审核扣款明细表》(见附件14-6)、《甘肃省跨省异地就医应收医疗费用清算表》(见附件14-7),通过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精确查询本省内各统筹地区的上述清算信息,于每月25日前确认上述内容。
第四十六条 省级经办机构根据国家级经办机构下发的《全国跨省异地就医费用清算表》、《甘肃省跨省异地就医费用付款通知书》(见附件15)、《甘肃省跨省异地就医费用收款通知书》(见附件16)以及省内异地就医结算数据,于次月5日前生成《 市(州)跨省异地就医费用付款通知书》(见附件15-1)、《 市(州)跨省异地就医应付医疗费用清算表》(见附件14-1-1)、《 市(州)跨省异地就医职工医保基金应付明细表》(见附件14-2-2)、《 市(州)跨省异地就医居民医保基金应付明细表》(见附件14-3-3)、《 市(州)跨省异地就医医保基金审核扣款明细表》(见附件14-4-4)、《 市(州)跨省异地就医职工医保基金审核扣款明细表》(见附件14-5-5)、《 市(州)跨省异地就医居民医保基金审核扣款明细表》(见附件14-6-6)、《 市(州)跨省异地就医费用收款通知书》(见附件16-1)、《 市(州)跨省异地就医应收医疗费用清算表》(见附件16-1-1)、《 市(州)省内异地就医费用付款通知书》(见附件17)、《 市(州)省内异地就医应付医疗费用清算表》(见附件17-1)、《 市(州)省内异地就医职工医保基金应付明细表》(见附件17-2)、《 市(州)省内异地就医居民医保基金应付明细表》(见附件17-3)、《 市(州)省内异地就医医保基金审核扣款明细表》(见附件17-4)、《 市(州)省内异地就医职工医保基金审核扣款明细表》(见附件17-5)、《 市(州)省内异地就医居民医保基金审核扣款明细表》(见附件17-6)、《 市(州)省内异地就医费用收款通知书》(见附件18)、《 市(州)省内异地就医应收医疗费用清算表》(见附件18-1),在甘肃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中发布。
第四十七条 省级经办机构通过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甘肃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下载《甘肃省跨省异地就医费用付款通知书》、《甘肃省跨省异地就医费用收款通知书》《 市(州)省内异地就医费用付款通知书》、《 市(州)省内异地就医费用收款通知书》后,根据通知书的费用明细和险种类型生成《甘肃省 年 月份跨省异地就医(参保省)清算资金申拨汇总表》(见附件19)、《甘肃省跨省异地就医统筹地区应上解清算资金明细表》(见附件19-1)、《甘肃省跨省异地就医应付外省市清算资金明细表》(见附件19-2)、《甘肃省 年 月份跨省异地就医(就医省)清算资金申拨汇总表》(见附件20)、《跨省异地就医外省市应付甘肃省清算资金明细表》(见附件20-1)、《甘肃省跨省异地就医应付统筹地区清算资金明细表》(见附件20-2)、《甘肃省 年 月份省内异地就医清算资金申拨汇总表》(见附件21)、《甘肃省省内异地就医统筹地区应上解清算资金明细表》(见附件21-1)、《甘肃省省内异地就医财政应拨付清算资金明细表》(见附件21-2),于5个工作日内提交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对省级经办机构提交的清算单和用款申请计划审核无误后10个工作日内向就医地省级财政部门及各市州财政部门划拨资金,省级财政部门拨付异地就医资金时应注明业务类型。省级财政部门在完成清算资金拨付、收款后,及时将划拨及收款信息反馈到省级经办机构,省级经办机构在省级财政部门划拨资金后在5个工作日内登录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甘肃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完成收付款确认工作。
第四十八条 各统筹区经办机构通过甘肃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下载《 市(州)跨省异地就医费用付款通知书》《 市(州)跨省异地就医费用收款通知书》《 市(州)省内异地就医费用付款通知书》《 市(州)省内异地就医费用收款通知书》,并将城乡居民跨省及省内异地就医大病保险段资金通知书及明细于5个工作日内提交大病保险承办机构,大病保险承办机构收到医保部门清算通知书5个工作日内将清算资金划拨至各统筹区基本医保财政专户;城乡居民异地就医基本医保段报销资金、大病保险段报销资金、医疗救助报销资金以及职工医保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伤残人员医疗保障、医疗救助等各项报销费用均由各统筹区财政部门统一上解至省财政专户。各统筹区经办机构应在清算通知书下发后10个工作日内提交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收到医保部门提交的清算单和用款申请计划审核无误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所有清算资金划拨并注明业务类型。各统筹区财政部门在完成清算资金拨付、收款后,及时将划拨及收款信息反馈到各统筹区经办机构,各统筹区经办机构在各统筹区财政部门划拨资金后5个工作日内登录甘肃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完成收付款确认工作并于7个工作日内拨付定点医药机构。原则上,当期清算资金应于下期清算前完成拨付。
第四十九条 原则上,各市州经办机构当月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费用应于次月16日前完成申报并纳入清算,省级经办机构20日前申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费用并纳入清算,清算延期最长不超过2个月。当年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费用,最晚应于次年第一季度清算完毕。
第五十条 就医地需返还参保地资金列入当期就医地异地就医费用付款通知书中,并在对应参保地名称旁加注“*”。参保地应收就医地返还资金列入当期参保地异地就医费用收款通知书中,并在对应就医地名称旁加注“*”。
第八章 审核检查
第五十一条 异地就医医疗服务实行就医地管理。就医地经办机构要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纳入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范围,细化和完善协议条款,保障参保人员权益。
第五十二条 就医地经办机构应当对查实的违法违规行为按医保服务协议相关约定执行,涉及欺诈骗保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应按程序报请医保行政部门处理,并逐级上报省级经办机构。
第五十三条 就医地经办机构对定点医药机构违规行为涉及的医药费用不予支付,已支付的违规费用予以扣除,用于冲减参保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费用。对定点医药机构违反医保服务协议约定并处以违约金的,由就医地经办机构按规定处理。
第五十四条 省级经办机构负责协调处理各统筹区因费用审核、资金拨付发生的争议及纠纷,适时组织各统筹区经办机构开展省内异地就医联审互查工作,将就医地落实异地就医费用审核管理责任情况纳入经办机构规范建设考评指标,结合国家医保局、省医保局飞行检查、第三方行风评价等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第五十五条 各统筹区经办机构应加强异地就医费用审核,建立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运行监控制度,健全医保基金运行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对异地就医次均费用水平、医疗费用涨幅、报销比例等重点指标进行跟踪监测,定期编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运行分析报告。
第九章 业务协同
第五十六条 异地就医业务协同管理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省级医保部门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并实施异地就医结算业务协同管理工作,各市州医保部门按省级要求做好业务协同工作。各统筹区经办机构可依托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业务协同管理模块等多种渠道发起问题协同,并按要求做好问题响应和处理。
第五十七条 参保地医保部门对一次性异地住院医疗总费用超过3万元(含3万元)的疑似违规费用,可以通过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提出费用协查申请。申请费用协查时,需提交待协查参保人员身份证号码、姓名、性别、医疗服务机构名称、住院号、发票号码、入院日期、出院日期、费用总额等必要信息,以确保待协查信息准确。
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每月26日零时生成上月26日至当月25日异地就医结算费用协查申请汇总表,各统筹区医保部门通过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下载当期汇总表,并通过本地医保信息系统进行核查,已生成申请汇总表的费用协查申请原则上不予修改或删除。
就医地医保部门原则上需于次月26日前完成本期费用协查工作,并及时上传费用协查结果至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遇有特殊情况确需延期办理的,自动记录至下一期,并记入本期完成情况统计监测。协查结果分为“核查无误”和“核查有误”两类,如协查信息与实际信息不符,需填写“核查有误”的具体原因方能上传结果。
参保地医保部门收到就医地医保部门返回的协查结果后,5个工作日内在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上进行确认。对协查结果存在异议的,应及时与就医地医保部门进行沟通处理。
第五十八条 各统筹区医保部门可根据异地就医结算业务协同问题的紧急程度,通过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提出问题协同申请,需明确待协同机构、主要协同事项、问题类型等,针对特定参保人员的问题协同需标明参保人员身份信息,其中备案类问题需在2个工作日内回复,系统故障类问题需在1个工作日内回复,其他类问题回复时间最长不超过10个工作日。
问题协同遵循第一响应人责任制,各统筹区医保部门在接收协同申请后即作为第一响应人,需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问题处理,根据实际情况标注问题类型,并在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上进行问题处理登记,确需其他机构协助的,可在问题处理登记时详细列出其他协同机构。如不能按期完成需及时与申请地沟通延长处理时限。
各级医保部门需在收到协同地区处理结果后进行“处理结果确认”,明确问题处理结果。超过10个工作日未确认的,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默认结果确认。对问题处理结果有异议的或尚未解决的,可重新发起问题协同,申请上一级医保部门进行协调处理。
第五十九条 各统筹区医保部门可通过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发布停机公告、医保政策等信息,实现医保经办信息共享。
第六十条 探索异地就医手工报销线上办理,参保人员因故无法直接结算回参保地手工报销的,参保地经办机构可依托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上传至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甘肃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的医疗费用明细、诊断等就诊信息实现线上报销。
第十章 附 则
第六十一条 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和清算过程中形成的预付款项和暂收款项按相关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
第六十二条 异地就医业务档案由参保地经办机构和就医地经办机构按其办理的业务分别保管。
第六十三条 其他异地就医文件规定与本规程不一致的,按照本规程执行。
第六十四条 本规程由甘肃省医疗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六十五条 本规程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
附件: 1. 市(州)异地就医登记备案表
14-5.省(区、市)跨省异地就医职工医保基金审核扣款明细表
14-5-5.市(州)跨省异地就医职工医保基金审核扣款明细表
14-6.省(区、市)跨省异地就医居民医保基金审核扣款明细表
14-6-6.市(州)跨省异地就医居民医保基金审核扣款明细表
19.甘肃省 年 月份跨省异地就医(参保省)清算资金申拨汇总表
摩熵医药2025-01-08
摩熵医药2024-12-17
Pharma CMC2024-10-15
摩熵医药(原药融云)2024-08-21
数屿医械2024-06-24
数屿医械2024-06-13
数屿医械2024-05-30
摩熵医药(原药融云)2024-05-27
药事纵横2024-02-28
药通社2023-12-26
2025-01-14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6
2023-02-01
2022-12-21
2022-12-02
2022-10-13
2022-10-12
2024-12-25
2024-10-17
2024-09-04
2024-04-26
2024-04-22
2024-04-16
2024-04-15
2024-03-19
2024-03-19
2024-03-08
2024-01-26
2024-01-03
2024-01-03
2023-11-21
202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