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实施意见
石政办函[2017]149号
2017年9月23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循环化工园区和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16]85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冀政办字[2017]87号),加快培育经济发展的新供给新动力,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经市政府同意,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着力推进幸福产业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着眼激活潜在消费需求,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投入力度,着力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供给,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一)促进旅游消费加速升级
1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面推广“全域旅游”发展新理念,在旅游资源富集、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对区域内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进行整体规划、系统优化提升,从而实现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积极指导平山县政府编制《平山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全力支持平山县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样板。到2020年,力争将平山县率先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将正定县、鹿泉区纳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范围。(市旅游委牵头负责)
2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计划。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利用“旅游+”“生态+”“互联网+”等模式,产业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要素聚集,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实现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创新休闲农业产品,面向自驾车游客,培育品牌化、系列化农村旅游商品。选择1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李家庄、雁西湖、贾庄、白鹿泉等8个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培育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开展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示范点)、美丽休闲乡村和休闲农业星级企业评定,推介休闲农业精品景点路线,创建一批休闲农业品牌。(市旅游委、市农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保障旅居挂车通行。对符合国家标准与工业和信息化部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旅居挂车,依法办理登记业务,并允许小型载客汽车牵引的旅居挂车高速公路通行。把营地标识纳入公共交通标识体系,统一规划布局旅居车营地。加快建设我市自驾游呼叫中心和紧急救援基地,强化营地安全和应急服务。加强我市汽车租赁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推动企业网络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鼓励企业“一点租、多点还”,建立健全配套政策措施,促进我市自驾游发展。(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国土局、市旅游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动文化消费创新发展
1推进文化消费城市试点。立足全市文化消费特点,逐步提高文化基础设施数量和服务水平,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种类,激发文化消费市场活力,带动文化消费规模和水平整体提升。探索建立票价直接补贴、积分补贴等有效机制,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探索开展艺术品资产托管、信托投资基金、质押融资等业务,发展文化消费信贷。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为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演出院线、动漫游戏等提供支付服务。支持石家庄市开展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加大政策扶持,盘活文化消费资源,尽快形成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的新模式、新机制。(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协调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河北银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培育复合式文化消费载体。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意见,支持实体书店融入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商贸物流等相关要素,建成一批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式文化场所。(市文广新局牵头负责)
3促进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支持具备条件的文化文物单位结合自身情况,依托馆藏资源、形象品牌、陈列展览、主题活动和人才队伍等要素,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市文广新局牵头负责)
(三)大力促进体育消费
1大力发展“体育+”产业链。制定石家庄市冰雪运动和产业发展规划、石家庄市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建立西部冰雪产业服务带、自驾车体育游憩带、户外运动休闲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体育产业领域,推进我市体育产业的综合开发,丰富大众体育消费供给。大力发展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业态,拓展体育传媒、体育旅游、体育科技等新兴业态。重点打造一批运动地板、拳击用品等具有石家庄特色的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园区。(市体育局、市旅游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深化体育市场化社会化改革。进一步推动行政单位与体育类社团组织脱钩,推进管办分离,取消商业性赛事、群众性赛事的审批权限。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方式,发挥社会资源优势,扶持社会力量承办体育赛事,实现办赛主体多元化。搞活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加大草根赛事、民间赛事的扶持力度,进一步丰富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市体育局牵头负责)
3盘活体育场馆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后和节假日向公众有序开放。支持通过资本运作,整合体育场馆资源,壮大体育市场。支持各类体育场馆创新商业运营模式,开展多层次开发利用,提升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供给能力。引导社会资本改造升级现有体育场馆设施,不断满足基层群众的体育休闲健身需求。对体育场馆、健身俱乐部等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并在体育部门备案的健身场所的水、电、气、热价格,按一般工业收费标准执行;对获得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的单位,所用水、电、气、热的价格按居民生活收费标准执行。(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丰富拓展健康消费
1深入推进医养结合试点。重点推进我市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地区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加快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和可持续、可复制的经验。全面落实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市卫计委、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挖掘整合全市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中医药资源和多样的文化资源,大力推进中医药观光旅游、中医药文化体验旅游、中医药养生体验旅游、中医药疗养康复旅游等旅游产品开发。把以岭健康城、新乐伏羲台等打造成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中医药特色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支持石家庄以岭健康城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举办层次高、影响大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展览、会议和论坛,支持神威中医药健康城、平安健康家园等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发展。(市卫计委、市旅游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全面提升养老消费
1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养老服务领域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制定养老服务业的标准和规范,建立信用体系、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民政局、市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养老机构建设。鼓励政府机构以外的法人、公民个人以及其他社会服务机构(组织)利用非国有资产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PPP等方式组建养老服务机构,重点发展机构养老、城乡社区居家养老、休闲养老养生基地等。(市民政局牵头负责)
3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积极争取列入省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借鉴先行试点经验,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接国家、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建立健全重度失能人员医疗护理长效机制。发挥政府购买服务引导作用,加快建立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完善政府为重度失能老人购买护理服务的政策,做好与长期护理保险接轨的准备工作。(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扩大教育培训消费
1整合优质培训资源。研究制定全市国有企业所办教育机构改革总体实施方案,使其享有公办学校同等待遇,避免因企业经营困难导致优质职业培训机构等资源流失。推进教育培训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衔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相关教育培训实践,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多人才支撑。(市教育局、市国资委、人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培育品牌教育培训机构。深化京津冀教育培训对接合作,支持石家庄学院、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石家庄市青少年社会综合实践学校等教育培训基地通过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等途径,引进京津优质资源,提升培训基地品质,实现合作互惠共赢。围绕省市急需的学科领域,支持市属高校积极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更多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创立优质中外合作品牌,培养更多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市教育局牵头负责)
二、大力促进传统实物消费扩大升级
围绕传统实物消费转型升级,建立健全标准化、品质化消费服务体系,延伸拓展消费产业链条,巩固提升既有消费市场需求。
(一)稳定发展汽车消费
创新汽车流通体系。跟踪国家、省新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制定进程,打破品牌授权单一模式,推进加快构建共享型、节约型、社会化的汽车流通模式步伐。适时争取国家整车进口指定口岸试点。(市商务局(协调石家庄海关)牵头负责)
(二)培育壮大绿色消费
1实施能效领跑者计划。鼓励市内知名企业参与制定国家空气净化器等家用绿色净化器具能效标准,引导消费者优先购买使用能效领跑者产品。(市发改委、市质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快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按照国家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积极配合省厅推动全省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参与制定省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实施细则,协助省厅组建省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公布首批绿色建材评价机构。以节能门窗、陶瓷薄砖、节水洁具等产品为重点,扎实开展绿色建材星级评价。引导现有建材企业积极转型发展绿色建材产品,研发新型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发展空间。(市住建局、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健全绿色标准认证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积极融入国家完善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和标准体系工作,积极争取更多产品纳入国家流通领域节能环保技术产品推广目录,积极推行国家绿色产品认证制度。鼓励流通企业采购和销售绿色产品,继续引导绿色低碳流通模式发展。开展绿色营销试点、绿色商场创建活动,加强商业建筑和设施节能改造,抑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和商品过度包装;推广应用新能源运输工具,促进配送包装绿色化、标准化、减量化及循环共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探索“互联网+回收”模式;发展旧货流通,推动二手商品和库存积压商品销售。(市质监局、市农牧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持续优化消费市场环境
围绕扩大消费薄弱环节和关键节点,进一步完善消费基础设施、畅通流通网络、健全标准规范、创新监管体系,着力营造便利、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
(一)畅通城乡销售网络
1积极推进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建立与北京铁路局沟通对接机制,规划建设铁路物流枢纽基地。(市发改委牵头负责)
2编制大通关发展规划。在综保区和机场区域内,编制大通关发展规划,完善综合保税区功能性口岸建设。加快推进申请设立国际邮件互换局,进一步拓宽国际航空物流通道。依托石家庄综合保税区,加快推进药品、肉类、冰鲜水产品、水果等商品的指定进口口岸的申建,积极拓展国际物流经营范围。(综保区管委会、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完善冷链物流支撑。结合我市国家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建设,研究制定全市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实施意见,推进富达冷链物流、厚朴物流、润祥医药物流等相关项目建设,推广使用冷藏车,扩大冷链物流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市发改委牵头负责)
4创新内贸流通体系。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加快全市流通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专项行动,继续加大对农产品、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农村物流设施等公益性较强的流通设施支持力度。抓好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北方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分选包装、冷链物流、检验检测、电子结算和信息发布等功能,满足“菜篮子”供应。(市商务局牵头负责)
5推动零售企业实体店数字化改造。加快发展商贸中心群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加强省会商圈智能化改造。支持省会大型商贸企业以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和物流配送为依托,建立集中采购分销平台,增强联合采购、共同配送和统一分销能力。拓展网订店取、网订店送、上门服务、社区配送等各类便民服务,完善社区智能自提柜等终端配送设施,延伸服务领域和链条。积极培育市场品牌,开展地方特色产品、老字号“网上行”对接活动,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市商务局牵头负责)
6健全产品追溯体系。贯彻落实《石家庄市肉品管理条例(修订)》,将肉品质量安全纳入流通追溯管理,明确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细化肉品追溯管理和市场准入工作机制,增强对企业的约束管控力。依据《商务部关于推进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的指导意见》,采取政府示范引导,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推动肉菜追溯体系的升级改造和肉菜交易环节电子化结算,实现我市追溯数据采集自动化、精确化、便捷化。(市商务局牵头负责)
(二)提升产品和服务标准
1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按照国家部署,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质同标”实施范围,将“同线同标同质”内外销产品由食品企业进一步扩大至日用消费品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市食药监局、市质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扩大“三品一标”产品规模。持续提升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产品)问题规模和质量水平,抓好示范基地建设,严格认证审核,强化证后监管,加强市场培育,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到2020年,“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数量分别达到300个、150个、10个、5个。(市农牧局、市质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技术监测平台建设,探索实行“互联网+市场监管”模式,提高对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线索的发现、收集、甄别、挖掘能力,对违法行为进行精准打击。持续推进打击侵权假冒领域“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综合应用,完善行刑衔接机制,提高衔接效率。加强京津冀协同监管,加快推进部门间区域间线索通报、证据移转、案件协查、联合办案制度建设和监管信息开放共享,深化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司法协作,加强生产源头、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加强商标行政执法,严厉打击制售侵权假冒商品违法行为,维护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食药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