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若干措施的通知
深府办函[2019]186号
2019年8月5日
各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若干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卫生健康委反映。
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若干措施
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8]3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8]23号),结合深圳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总体要求
针对全科医生职业认同感不强、人员总量不足和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从健全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和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使用激励机制,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调动全科医生工作积极性,为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居民健康管理水平、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健康提供人才保障,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市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3.2名以上全科医生;到2025年,全市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5名以上全科医生;到2030年,全市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6名以上全科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健康深圳建设需求。
三、工作措施
(一)加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1.提高全科医学培养能力。全市高等医学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积极设立全科医学学院或全科医学系,开设全科医学概论等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医学类专业学生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和全科临床见习实习。高等院校新设立医学院的,优先支持其设立全科医学学院或全科医学系。
支持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临床医学(全科医学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立协同教学关系,推动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高等医学院校可在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聘请有教学潜质的全科医生承担教学任务,符合条件的可聘任相应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推动在深高职类院校开展康复治疗、营养师、医务社工、老年照护、舒缓医疗、心理咨询等新兴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适应家庭医生服务发展需求。
2020年前,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的综合医院全部建成国家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积极创建全科医学示范专科、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依托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一批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所需设施设备资金纳入政府投资计划。(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保障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
2.扩大全科规培学员招生规模。从2019年开始,本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招收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数量不低于当年总招收计划的30%,并逐年逐步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全科医学科建设情况、学员招收任务完成情况、教学质量、学员满意度等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考核评估内容,考核评估结果与财政补助标准挂钩。(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财政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
3.扩大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规模。从2019年开始,将每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名额提高到每年300名。推动本市医疗机构专科医师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鼓励医疗机构聘用符合条件的退休专科医生并选送其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从2019年起,新招录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人员培训合格且在原注册执业范围基础上增加全科医学专业执业范围的,市财政按每人2万元标准补助,所需经费纳入市卫生健康委部门预算安排。(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财政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
4.加大全科医生引进和培养力度。从2019年至2023年,将全科医生岗位列入我市事业单位人才紧缺岗位目录,对取得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医疗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简化招聘程序,采取面试、组织考察等方式公开选聘。对符合急需紧缺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经认定后可按规定享受相应的住房及补贴待遇。加强全科医学骨干队伍建设,将全科医学人才纳入“鹏城英才计划”的卫生健康人才培养项目。(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卫生健康委、财政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
5.完善全科医生教育与管理制度。制定全科医生管理办法,开发全科医生教学与管理平台,建立覆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业务考核、能力评价等职业全周期的管理制度。建立本市全科医生专业规范化培训师资库,完善师资准入、考核、评价和退出制度。制定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大纲,健全全科医生毕业后定期业务考核和能力评价制度。创新全科医学继续教育积分管理制度,鼓励全科医生采用慕课、微课等教学方式自主开设网络公开课,推广健康服务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
(二)健全全科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
6.完善强基层激励机制。2019年底前,各社康机构举办医院要建立健全医院-社康机构一体化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制度,动员全院力量加强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和双向转诊工作,推动医疗与预防融合发展、全科与专科协同发展。落实好社康机构新聘合格全科规培生一次性生活补助的政策。鼓励社康机构及其举办医院实行目标年薪、项目工资、协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薪酬分配方式。(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保障局、财政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
7.创新全科医学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全科医学类高级职称评审制度,实行评聘结合。设立全科医学、全科医学(中医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将临床工作能力和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作为重要依据。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落实好基层医疗机构副高以上全科医生聘任不受所在单位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数量限制的政策。借鉴国内外经验,建立符合全科医学特点的全科医生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与全科医学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挂钩。(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保障局、总工会,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
8.建立健康“守门人”制度。在具备法人资格和法定代表人的基层医疗集团全面实施医保费用“总额管理、结余留用”机制,建立健全以分级诊疗和居民健康结果为价值导向的基层医疗集团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内部绩效分配机制,形成以全科医生为核心、以社康机构为平台的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制度。支持社康机构举办医院设置全科医学门诊(中心)、设置全科病房,推动全科与专科有机分离、分工协作,实行“先全科、后专科”服务模式,推行全科医学门诊(中心)“打包收费”。社康机构举办医院的全科医学门诊(中心)、全科病房纳入社区健康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医疗保障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牵头制定社区健康服务管理办法,完善社区健康服务组织领导体系、保障支持政策和服务管理制度。2019年底前,各区要以社区为单元,设立健康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推动社区健康服务和健康社区建设。各社康机构举办医院要成立由医院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社区健康服务组织领导体系,负责协调全院力量落实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拓展家庭医生服务、家庭病床服务,促进医养融合发展。
(二)加强经费保障。
各区、市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基本医疗服务财政补助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家庭病床服务筹资机制,从2020年起,将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服务人口。服务人口数按照上年度市卫生健康委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常住人口数核算。市卫生健康委要牵头完善社区健康服务考核标准,对社康机构及其举办医院完成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家庭病床等服务的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评价结果与社康机构及其举办医院的财政补助挂钩。
(三)加强宣传督导。
市卫生健康委要加强社区健康服务和全科医学的宣传,增进群众对全科医生的了解,为加快培养大批合格全科医生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将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医改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定期调研督导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