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线药物合成研究员到公司高管,他用严谨和细致深耕生物医药行业;
◆本科毕业工作四年后攻读硕士和博士,他用勤奋和韧劲突破自我、探索未知领域;
◆从高中老师到校外研究生导师,他以赤诚和热忱推动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
他是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和药业”)副总经理兼产品与创新体系负责人张小猛。
张小猛工作中
“‘带学生’可谓是回到了‘老本行’”
“在化合物结构优化时,要全面考虑化合物的成药性,只单纯地追求活性,可能会钻入死胡同,有效性和安全性像天平的两端,新药研发在追求有效性的同时,更要考虑可能带来的毒性,确保要有一定的安全窗,就是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在圣和药业的研发中心,张小猛正在对2022级中国药科大学与圣和药业联合培养研究生魏杰讲解着化合物结构优化的注意事项。
张小猛如今是中国药科大学、东南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的校外导师,肩负着“带学生”的重任。他笑称,带学生他可不陌生,可谓是回归到了“老本行”。
2002年,张小猛毕业于延安大学化学教育专业,随即便踏入教育领域,在西安一所高中担任化学教师。“当时我讲课也挺不错的,一位年长的生物老师鼓励我说‘有当老师的天赋’。”张小猛说。
张小猛指导科研工作
教师这个职业,稳定又光荣
身边的人以为张小猛会干一辈子
可他却不是一个追求稳定的人
▼
在做了四年高中化学老师后,2006年张小猛进入西南大学攻读有机化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药物设计与合成。硕士毕业后,他踏入了圣和药业。在这里,张小猛逐步从药物合成研究员晋升到项目经理,再到药化部部长、药物发现技术总监。同时,在此期间内,张小猛又攻读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学位,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目前,他担任了公司副总经理兼产品与创新体系负责人,负责公司的新药研发工作。
“只要潜心、静心、耐心,终归能‘破土’”
不久前,“南京发布”发布了圣和药业自主研发的化学1类创新药“甲磺酸瑞厄替尼片”(商品名:圣瑞沙®)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消息。该药上市后,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这款创新药正是张小猛自己设计,并带领团队历经十年做出来的。
相对于“带学生”,张小猛的“主业”是新药研发。“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导致癌症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找到导致癌症发生、发展的‘元凶’,设计出新的药物,来阻止癌细胞的进一步扩增、迁移和扩散,进而减轻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
正如很多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一样,在十年如一日的研制圣瑞沙的过程中,可谓是“几经磨难”:
▲早在2014年立项后的一年半的时间里,起初从两百多个化合物中也未能找到一个理想的目标化合物;
▲2015年3月开始,重新对项目进行复盘和设计,历时8个月,张小猛终于找到活性目标化合物SH-1028(即后来上市的圣瑞沙),并通过体内外活性筛选获得候选化合物;
▲2016年1月23日,圣瑞沙迎来公司候选评估,终于评估通过……
张小猛说时至今日,他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和心情。“那天我拍了一张照片,发了朋友圈,写道‘天气是极冷的,阳光是明媚的!’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张小猛说。
2016年1月,SH-1028通过公司候选评审,张小猛发的朋友圈
值得一提的是,圣瑞沙并非张小猛的唯一“高光”,去年五月,1类创新药奥磷布韦片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而该药也正是张小猛带领团队负责完成的注册上市。“稳扎稳打‘蛰伏’了十多年,事实上也是一个蓄势的过程,只要潜心、静心、耐心,终归能‘破土’!”张小猛若有所思地说。
“征服创新药就是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张小猛在各种场合从来不避讳圣和药业做仿制药起步这一点,传统药企无不如此。
圣和药业科研人员工作中
张小猛介绍,前几十年国内基本呈现以仿制药为主的研发格局,伴随着国内有理想、有长远目标的药企不再满足于“仿制”,再加上新药人员的不断聚集,尤其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涌现出了一批1类创新药。但在前期的新药研发当中,仍以“fast follow”模式(快速追踪新药模式)为主,与国外先进的药企相比,处于“跟跑”的研发模式。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创新药的扶持力度,生物医药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新药研发逐渐跻身国际前列,逐步可以和国外药企并驾齐驱,达到“并跑”的水平,甚至有些领域出现“领跑”。
创新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而创新是为了能够给患者
提供新的选择方案
张小猛说到一个让他感触颇深的案例。圣瑞沙在临床研究中的一位受试者是一位76岁的老人,于2018年8月27日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确诊后先后接受了其他治疗,但效果不佳。伴随着创新药圣瑞沙进入临床研究,这让老人看到了新的希望,老人也成为了一名临床受试者。“受试者刚入组时基线期肿瘤靶病灶总直径高达107.4mm,累及多个器官,服用圣瑞沙后,老人肿瘤得到明显控制,缩小至72.8mm,达到疾病缓解(总直径缩小30%以上)的水平。直至今日,受试者的肿瘤得到持续缓解,相较于基线期病灶缩小了50%以上。”张小猛开心地介绍。
张小猛在跟同事们交流新药研发工作
圣瑞沙的创新研制是张小猛职业生涯中从“跟跑”到“并跑”的一个里程碑,他的下一步的目标是期望能跟更多“大咖”一起引领中国创新药再进一步,做出更多更好的创新药。“创新药的内涵比较广,含新概念、新靶点、新机制、新技术、新结构类型、新适应症、新递送方式等等,于我们这个领域而言,征服创新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勇往无惧;没有闲情雅致,只有拼搏努力。谈及这十几年的新药研制,张小猛感叹“不容易”,同时,他也觉得“很幸运”,因为能在一个有意义的领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患者。走在前行的道路上,他将继续带领团队精益求精做好药,让大众生活更健康、更美好。
转载自公众号:创新南京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