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图生科:以“免疫机器人”回应AI大模型挑战
2022年9月,百图生科推出生物计算驱动的「ImmuBot」免疫机器人,成为公司的又一大发展战略。 两年时间里,公司却鲜少对外披露管线进展。 近日,百图生科高级副总裁蒋昭实博士在接受智药局专访中,针对启动管线的意图和目的、首批管线的适应症及如何实现管线的商业化落地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君联资本
2024「AI助力新药临床试验」全解读,国内布局企业大盘点!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深度渗透,临床试验这一新药研发的关键环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AI不仅优化了临床试验设计,提高了患者招募的效率与精确度,还展示了在预测临床试验结果方面的巨大潜力,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更为科学、高效的决策支持。
摩熵医药(原药融云)
GPT-4发布一年之后:生成式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在过去一年里,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在算力基础设施、新一代大语言模型、多模态生成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以英伟达、AMD为代表的头部科技公司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GPT-4等新一代大语言模型展现出更长的上下文窗口和更强的涌现能力,而SORA、Stable Diffusion等多模态模型更是实现了跨模态创作和转换的新飞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态系统的日益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为各行各业带来变革性影响,并将开启人机协作的新时代。
IQVIA艾昆纬
百家争鸣|AI的尽头是医药
英伟达投资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Recursion,其商业模式也是国内AI制药公司的缩影,简单概括为2个方面:其一是融资进行产品管线的自主研发(AI Biotech),二是与药企合作,提供AI药物辅助开发平台,加速药物研发流程(AI Saas);另外,还有一种则是企业通过AI辅助,根据药企客户要求更快、更好的交付先导化合物,后续交给客户开发(AI CRO)。从三种商业模式来看,AI Saas目前全球较为知名的公司是Schrodinger薛定谔,薛定谔当前的业务支柱是软件产品服务,长远来看公司很难通过这类型服务做大,而其药物发现业务则能够为其提供更远大的未来;AI CRO层面,目前国内创业公司并不少,但以目前国内CRO内卷程度,短期内口碑的打造和客户的获取,势必仍然需要至少一到两个推进临床的AI分子数据来为自己正名,不然AI CRO这个概念红利最终还是会由已上市的CRO收割。可以说,大部分AI制药创业公司的终局仍然是AI Biotech,才能最终做大做强。
智药邦
AI的尽头是医药
事实上从过去一年的动态中,英伟达也在用实际行动在表明,AI+医药,它值得。 英伟达投的9家初创公司。 2023年以来,英伟达已经投资了9家AI制药公司。
瞪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