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二战以来最大威胁:病毒和「群体免疫」谁更快

基层医疗
摩熵医药(原药融云)
2020/06/29
1356

就在北京新发地市场出现聚集性疫情之时,远在德国的一家肉类加工厂也出现了疫情暴发,已有超1500人核酸检测呈阳性。对于亚欧两个抗疫“优等生”来说,这种反复倒并不出乎意料。北京迅速铺开大规模核酸检测,溯源追查;而德国的选择是“封城”。

或许,德国的抗疫与我们印象中欧美国家的“抗疫不及抗议”不尽相同。

截止当地时间6月23日10时,德国现有确诊7538例,累计确诊192251例,累计治愈175649,累计死亡9064,死亡率为4.7%,是英国的三分之一。截至目前其累计确诊量位列全球第十一位,而在两个月前,德国还是全球第四个累计确诊量超过10万人的国家。对于一个拥有8300万人口的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这份成绩单至少可以傲视欧洲。

从4个亲历“考生”的角度,或能让我们管中窥豹,一解德国抗疫。

 

德罗斯滕≠德国钟南山

柏林夏里特病毒研究所所长克里斯蒂安·德罗斯滕(Christian Drosten),作为全球冠状病毒研究方面的专家,他为德国政府制定相关防疫措施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持,是德国人在此次抗疫中的定心丸。在社交媒体上甚至有人问:能不能让德罗斯滕当总理?而许多国内媒体都倾向于称他为“德国钟南山”。

在疫情初期,德罗斯滕教授就表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口罩和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防护。”他甚至不支持普通民众佩戴口罩。当然他并不希望民众挤兑购买本应属于医务人员的口罩,但同时他也诚实地表示,自己的生活几乎没有受到疫情影响,普通人目前也没有任何理由去担心。

而就在此之前(没错,是在此之前),他还曾发出过一个引起轩然大波的判断:预计全德国60-70%的人口将感染新冠病毒。这也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在3月11日发布会上所转述说法的源头。

对此言论,德罗斯滕教授又补充表示,这并非对当下的疫情判断,而是基于2-3年的周期进行预判。

如果我们认定这样一个忽左忽右,缺乏审慎态度的科学家,不配“德国钟南山”的名号的话,或许我们又有些“冤枉”他了。

作为一位“不断言”的科学家,德罗斯滕教授的观点与思考都建立在对疫情认知的不断更新之上,当有更多证据之后,这位专业而冷峻的病毒学家也完全不在乎推翻自己过往的言论。

这种务实的态度,也贯穿在整个德国的抗疫过程中。

依靠德罗斯滕教授研发的诊断方法,以及对于疫情的不断研判,从3月至4月初,全德至少对125万份样品进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测试。在此期间,德国的总确诊人数也从100余人飙升至13万,之后却迅速进入平稳增长期。在德罗斯滕教授进一步支持进行抗体检测,以便获得更准确的疫情数据后,4月9日,德国也开始了欧洲首个大规模抗体测试项目。

 

乘风破浪的“铁娘子”——默克尔

2020年3月1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首次就德国新冠肺炎疫情发表电视讲话,这是默克尔担任总理14年来,首次在新年之外,就特殊情况发表电视讲话。

讲话一开始,默克尔总理就明确说明了目前的情况和对大众的期望:“情势严峻,请务必认真对待。自德国统一以来,不,自二战以来,我们的国家还从未面临这样一次必须勠力同心去应对的挑战。”

探究默克尔总理为何敢于如此,“铁娘子”之作风自不必说,另一方面,一个广泛被认同的原因是,2019年9月默克尔总理曾在其执政生涯中第12次访问中国时,到访过武汉,甚至前往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作为领略过武汉城市实力、了解过同济医院医疗能力的一国领导人,“武汉封城”消息传来之时,她就已对此次疫情的严重程度有了一定的概念。

清晰的判断力,敢于承担的责任感塑造了“铁娘子”非凡的“破力”(打破常规,乘风破浪)。但之于民众的执行力并不仅仅来自政策措施的“强硬”,更多源于其合理性。

一方面,德政府对全社会的安抚赈济快速而准确,疫情初期各州就先后开始给小微企业发放补助,联邦政府也在3月23日拨款500亿欧元,随后推出如“短期工作者津贴”等政策,以防止大规模的裁员与倒闭,企业雇员的“五险一金”中企业应缴部分也由政府代缴。

另一方面,身先士卒。当默克尔总理得知为她提供过治疗的医生病毒检测呈阳性时,她立刻决定即刻起开始居家隔离。

另外提一句,如果说默克尔总理的防疫政策中唯一漏算了什么,那估计就是海那边“自由灯塔国”的白人警察暴力执法事件了,为此在德国本土参加反种族歧视抗议游行的人群超过15万人,大家摩肩接踵,不戴口罩。

 

“留德华”小马与口罩之争

华人小马留学的高校是拥有150年的历史的亚琛工业大学,德国顶尖学府,被誉为“欧洲的麻省理工”。

作为一名留学生,他深知口罩对于中国抗疫的关键性,然而在德国,口罩却并非我们传统认知当中的样子。

小马表示,从他的观察和理解来看,德国民众戴口罩的思维出发点不是首先保护自己,而是保护他人(医生和护士除外)。若人人都这样做,最后便等同于保护了自己。另一个原因,当然是遵守“在规定场所将口鼻覆盖”的规定,以免被罚款。也因此,德国人很少向国内公众一样使用医用口罩,不少人使用布口罩或类似材质口罩,不仅可重复清洗,相对也便宜,还可以很fashion。

实际上,“口罩无用论”在德国流行了相当一段时间,直到4月27日,随着不来梅市最后宣布实行在公共交通和商店内义务佩戴口罩令,至此,全德16个联邦州才全部进入义务佩戴口罩阶段。

问及小马对于德国民众抗疫的感受,他直言,绝大多数人只是在规定处戴口罩,一出超市门、一下公交车就会立刻摘下来,平时大街上戴口罩的人并不多。但是,中老年人群对此则重视得多,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甚至会用一根长长的棍子代替相互的搀扶。

德国的医疗体系十分健全。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德国重症监护室的床位相当于每十万人口约34张床,是意大利的4倍。根据世卫组织2018年的数据,德国医院平均每千人拥有8张床位(美国为2.8张,中国是4.3张),每千人核算13.2名护士,我国(2.3名)甚至不及其零头。从经济生产能力上,呼吸机制造商德尔格等都是德国企业,政府要求企业增产也相对容易。

尽管口罩等物资曾经短缺,尽管联邦政府也曾扣押他国抗疫物资,但依靠德国强大的卫生体系与经济生产能力,抗疫物资整体供应很快得到恢复,民众抗疫也有条不紊。

 

陆蒙吉眼中的“群体免疫之路”

3月29日一场关于新冠肺炎的多学科网络会议上,“网红专家”张文宏听到来自德国的华裔病毒学家陆蒙吉介绍德国计划用两年时间对抗新冠疫情时,也是“一脸问号”。

作为一名华裔,德国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自然成为国内了解德国抗疫情况的窗口。其中最重磅的采访,当属《病毒学家陆蒙吉:德国形成群体免疫的速度可能很快》。

实际,德国秉持的是“一张一弛”的抗疫措施,在关键位置严格管控。比如新冠肺炎病毒普遍对有基础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会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作为人口老龄化较严重的国家,德国迅速总结其他国家的教训,各地养老机构皆采取了暂停亲属探望和禁止不必要人员入院的管控措施。如此,德国60岁以上老人发病率与死亡率同比其他欧洲国家可谓超低。

毫无疑问,“群体免疫”是有一定危险的,但在陆蒙吉教授看来,这并不意味着拿民众以身试险,因为它需要足够的医疗能力保障发生突发情况时仍可管控。在这一点上,德国采取量力而行的逐步开放措施,其实不能算是“群体免疫”。

德国联邦总理府部长布劳于4月19日明确表示,群体免疫”带来的高感染人数将压垮国家医疗体系,因此不适用于德国抗击新冠疫情,本国当前的策略是在疫苗出现前减缓病毒传播速度。

德国的“群体免疫之路”固然是病毒与经济的博弈之路,不同的是加入了时间作为重要参照坐标,以最小代价控制病毒流传。正如陆蒙吉教授所说:“群体免疫是防控过程的副产品,不是刻意追求的目标。”

近期,对于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免疫抗体普遍会在2~3个月内出现显著下降的研究成为各界的关注重点。

或许,这意味着新冠疫苗的作用将大大低于所有人的预期,也可能意味着通过民众普遍轻微感染而形成的“群体免疫”不再可能实现。具体如何,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

 

 

<END>
*声明:本文由入驻摩熵医药的相关人员撰写或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摩熵医药的立场。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