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CMBL║吴亚林教授团队发文揭示蓝光调控视网膜色素上皮铁死亡的机制

黄斑变性

近日,吴亚林教授团队在视网膜黄斑变性分子机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题为“Exposure of A2E to blue light promotes ferroptosis in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发表于《Cellular & Molecular Biology Letters》(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9.2)。该工作揭示了脂褐素A2E暴露于蓝光诱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铁死亡的作用与机制,为视网膜黄斑变性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见解。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杨博,通讯作者为吴亚林教授和李世迎教授。


视网膜黄斑变性主要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常染色体隐性Stargardt病(STGD1)。AMD是一种严重影响视网膜黄斑区域导致渐进性视力丧失的眼病,是55岁以上人群失明的首要原因。干性AMD占AMD患者总数的85%以上。STGD1是一种遗传性黄斑营养不良性眼病,由ABCA4基因突变引起,好发于青少年,通常于成年阶段失明。迄今为止,干性AMD和STGD1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视觉循环是视觉形成的基础,其紊乱引起RPE上脂褐素堆积,被认为是干性AMD和STGD1发生的重要原因,然而其机制尚不清楚。


A2E是RPE脂褐素的主要成分。该研究创新性地发现A2E暴露于蓝光促进了RPE铁死亡:破坏谷氨酸/胱氨酸转运体系统导致谷胱甘肽(GSH)水平显著降低,GSH耗竭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失活,产生大量活性氧(ROS),进而引发脂质过氧化,最终诱导细胞发生铁死亡;此外,干扰铁稳态使细胞内Fe2+水平升高,然后通过Fenton反应激发大量ROS产生,从而触发铁死亡。动物实验显示抑制铁死亡能够有效地减轻脂褐素蓝光毒性引起的视网膜功能下降和视网膜退化现象。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



专家简介

吴亚林 教授

吴亚林教授课题组长期从事视网膜黄斑变性机制与治疗的研究,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J Biol Chem (8篇)、Cell Mol Biol Lett、Free Radic Biol Med (2篇)、PNAS、Biochem 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4篇)、J Am Chem Soc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省市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并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23年度福建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018年度中华眼科学会奖等。热忱欢迎生物医学领域优秀学子报考吴亚林教授课题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EN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综合评分:0

收藏

我的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 暂无评论

对摩熵医药数据库感兴趣,可以免费体验产品
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

    你们是怎么收费的呢

    可以试用吗

    试用期限是多久

    我已经申请,什么时候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