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此前已宣布将从港股私有化退市的中国中药及复宏汉霖先后公告披露最新进展。
其中,由于私有化尚有相关前提条件未达成,复宏汉霖关于私有化建议的综合文件需要延迟寄发。中国中药方面,目前要约代表人则已编制相关文件并持续与有关当局联络,以达成私有化的先决条件。
而赶在上述两家企业之前,聚焦肿瘤和重症感染领域的生物制药公司赛生药业已于7月5日以118亿港元的代价正式挥别港交所,并掀起了一场行业内关于港股为何私有化频发的讨论。
01
据赛生药业官网披露,此次退市交易估值达到118亿港币(约合110亿元人民币),是过去十年香港资本市场医疗领域已完成的最大私有化交易,也是过去三年大中华区最大的由私募基金牵头完成的医疗并购交易。
赛生药业官网信息
新康界获悉,赛生药业私有化退市的要约收购价18.8港元,与2021年3月上市的发行价相同,较联合公告前最后交易日的收盘价(16.04港元)溢价17.21%。
而截至7月5日,赛生药业退市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该公司股价为18.72港元,市盈率12.27,每股净资产5.72港元,总股本6.29亿港元,总市值117.71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该私有化交易在2024年6月19日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中获得了超过99%的赞成票数。
而在赛生药业的发展历程中,这并非其第一次上市后私有化退市。
早于1992年3月,赛生药业的前身,成立于1990年的美国公司“SciClone US”已在纳斯达克上市。2013年中国团队加入后不久,由德福资本发起,中银、鼎晖等资本组成的中国买方财团,就开始对该公司进行私有化。
按当时的计划,中国财团提出了约6亿美元的私有化收购要约,最终SciClone US接受并于2017年10月正式私有化退市。关于当时私有化的原因,则在于使SciClone US的股东能够获得大量现金价值,及高于SciClone US当时交易价格的溢价。
第一次私有化后,SciClone US经历一系列的重组,变为了如今的赛生药业。
2021年3月,有了新的身份的赛生药业再度登陆资本市场,以18.8港元的发行价于港交所上市,发行股份1.16亿股,募资21.8亿港元,按发行价计算,总市值约127亿港元。
上市三年,赛生药业成绩表现不俗,营收逐年提高,利润也持续增长,有多款新产品上市,其中核心产品免疫调节剂胸腺法新(商品名:日达仙)销量持续上涨。
从数据来看,2021年至2023年,赛生药业分别实现收入25.18亿元、27.50亿元和31.56亿元,纯利分别为9.23亿元、8.55亿元和11.22亿元。
2023年,核心产品日达仙的营收为26.31亿元,同比增长21.3%。此外,赛生药业还与辉瑞合作,引入销售开普拓、索坦及多泽润三款新产品。
日达仙产品零食市场渠道销售情况
年内三药企私有化,港股退市潮来临?
但良好的经营并未获得资本市场相应的认可。
直至退市前,赛生药业的股价始终未能突破18.8港元/股的发行价,且2022年时一度跌至6港元/股以下,整体流动性不足,估值未能达到预期,融资受阻。
而这也是赛生药业二度退市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今年3月份赛生药业对外提出私有化并公布相关方案时,就强调公司股价流动性不如预期,资本市场不能再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充足资金,而低迷的股价会损害公司的业务重心和雇员士气。
“不理想的股价一方面限制了公司在资本市场再融资或并购的能力,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业务运营和长期战略的实施。””赛生药业董事长李振福在2023年财报中指出。
私有化完成后,公司预期将大幅减少维持上市地位所需的行政及管理资源,并在集团管理中聚焦集团的战略方向与业务营运,创造更大的灵活性,推动未来的长远发展。
算上中国中药、复宏汉霖,年内已经有三家药企明确要从港股通过私有化的方式退市,一时间港股私有化浪潮是否已来临成为行业内热议话题。
公开信息显示,复宏汉霖将由控股股东复星医药的控股子公司复星新药,计划以最高不超过约54亿港元的现金,加上换股的方式收购要约相关股份进行私有化。中国中药也将由大股东国药集团以4.6港元/股的要约价格收购,总代价约为154.5亿港元。
三家药企退市的原因,均有提到目前港股对医药企业的估值偏低,流动性差,不仅无法通过融资提供公司发展的资金所需,反而需要投入更多成本维持上市地位。
而退市后,公司能重新把握企业发展的主动权,还能更灵活地推动与母公司的资源整合。
来自《2024年香港上市生物科技公司报告》的数据显示,2018—2023年,港股上市的63家生物科技公司中只有9家的股价高于上市发行价。从上市至2023年12月31日,所有公司的平均股价变动幅度为下跌53%。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有33家生物科技公司港交所上市超过6个月,其中14家公司在上市后进行了一次或多次股权资本融资;但到2023年,上市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月的59家公司中,仅有9家进行了后续股权融资,平均融资额7400万美元,该数字虽比2022年的5900万美元高,但比起2020年的3.45亿美元以及2021年的2.43亿美元,已经显著降低。
另有媒体盘点2024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发现,期内已上市的医药股也处于震荡态势中,多数公司市值缩水,超九成的医药股均有下跌,跌幅在50%以上的还达到了30家。
有分析认为,在当前港股整体估值处于低位及生物医药行业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不排除会有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公司在平衡维持上市公司地位利弊后,考虑私有化的可行性。
—END—
国谈在即,14亿品种降价超50%,多款重磅药踩点冲刺
大卖91亿!超越眼科“神药”拿下第一,18亿品种后来者居上
股价涨停!康美药业摘帽“重生”
2024年H1医药股上市盘点,下半年港股或迎IPO热潮
点击下面,关注新康界,获取更多热点分析/行研报告/蓝皮书。
◆新康界广泛征集投稿,内容可涉及医药政策、研发动向、资本市场等产业相关话题,投稿请发送至(hejing@sinohealth.cn),请注明联系方式;
◆商务合作/转载开白,请联系13610303540(微信同号)。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