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瘤样肾细胞癌(SRCC)作为临床较为罕见的一种癌症,仅占肾实质瘤的1.0%-1.5%左右,是肾细胞癌(RCC)中最致命的类型。通常,肉瘤样改变意味着肿瘤更具侵袭性,进展迅速且预后较差。约60%-80%的SRCC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或终末期,而传统治疗方案疗效有限,中位总生存期(OS)约为6-13个月。相关研究提示SRCC的免疫抑制环境显著,提示抗PD-1/PD-L1疗法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近期,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马学真教授团队首次报告了一例高龄老年SRCC患者,接受特瑞普利单抗单药治疗,患者获得了长达25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PFS),OS达到了30个月,疗效显著。其完整报告发表于《医学与外科学年鉴》(Annals Of Medicine And Surgery)[1],提示了特瑞普利单抗在SRCC中的治疗潜力。
性别:男性
年龄:81岁
既往史:高血压、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冠心病病史
现病史:2019年5月进行腹腔镜下左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提示CK、波形蛋白、CK7和GATA-3部分阳性,CK20、尿路上皮分化特异性蛋白Uroplakin II和P53阴性,Ki-67阳性率约为50%;诊断为肉瘤样癌。患者术后完成4次膀胱内丝裂霉素灌注治疗后,未行进一步的抗肿瘤治疗。2019年11月复查时,PET/CT显示左肾及输尿管处软组织肿块,疑似肿瘤复发。2020年2月,因左侧腹部间歇性疼痛、听力下降、鼻塞,患者入院寻求进一步诊治。
影像学检查:PET/CT显示左肾及输尿管处有软组织肿块,MRI示鼻咽顶部后侧壁和右侧壁软组织增厚,并伴有多发淋巴结转移(左锁骨上区、右膈角和腹部后方及髂总动脉附近)。
鼻咽镜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提示为鳞状细胞癌。AE1/AE3、CK5/6、P63、P40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3+),P1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EB病毒编码区阴性,Ki-67阳性率约为30%。
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显示恶性肿瘤,考虑肾脏肿瘤转移。
疾病诊断:
肉瘤样肾细胞癌术后复发伴淋巴结转移
鼻咽癌(鳞状细胞癌)
【影像学资料】
肾脏CT扫描(2020年2月15日,肿瘤大小4.6×4.5 cm)
头(鼻咽)颈部MRI扫描(2020年2月15日,肿瘤大小3.2×3.1×3.7 cm)
2020年2月-2022年3月:患者接受特瑞普利单抗单药免疫治疗。
2020年5月:经过4次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影像学显示肾肿瘤病灶稳定(SD),鼻咽肿瘤部分缓解(PR)。
【影像学资料】
特瑞普利单抗治疗4次后的肾脏肿瘤(2020年5月11日,肿瘤大小5.5×5.4 cm,SD)
特瑞普利单抗治疗4次后的鼻咽肿瘤(2020年5月10日,肿瘤大小0.6×0.8×2.0 cm,PR)
2022年3月,经过36次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患者肾脏肿瘤病灶进展(PD),鼻咽肿瘤仍为PR。
【影像学资料】
特瑞普利单抗治疗36次后的肾脏肿瘤(2022年3月13日,肿瘤大小8.4×8.0 cm,PD)
2022年8月:患者因心肌酶升高和脑钠肽升高暂停治疗,最终于2022年8月去世。患者PFS达25个月,OS长达30个月。
SRCC是一种罕见的病症,与其他肾细胞癌亚型相比,SRCC进展迅速,预后差,且肉瘤样去分化的比例越高,预后越差。为了精准诊断SRCC及合理预后,需要肿瘤学、病理学及内科医生的多学科协作。SRCC在中老年人群中较其他年龄段更为常见(发病中位年龄:60岁),且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通常是单侧发生。由于SRCC早期通常无症状、不易被发现,约90%的患者初诊时已处于晚期阶段,伴有患侧腹痛、腰部肿块和血尿等症状。对于晚期SRCC,传统治疗如手术、化疗或靶向治疗的疗效有限,靶向治疗和化疗结合的疗效也十分有限。对于局限性SRCC患者,约77%-80%的患者在接受根治性肾切除术后5-26个月内复发。
研究表明,SRCC患者的PD-L1表达水平较高,PD-1和CD8阳性细胞密度也较高,这提示SRCC的免疫抑制环境显著,PD-1/PD-L1阻断疗法可能是一种潜在治疗方法。特瑞普利单抗作为我国首个获批用于晚期肾细胞癌一线治疗的抗PD-1单抗,填补了我国肾癌免疫治疗的空白,显著提升患者PFS,展示了其在肾癌领域的显著疗效。
本病例中患者接受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后的PFS长达25个月,OS长达30个月,提示以特瑞普利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SRCC的治疗潜力,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参考,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扩大样本以确认其治疗价值。
Su H, Yu C, Ma X, Yu X, Sun G. Immunotherapy treatment for sarcomatoid renal cell carcinom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Ann Med Surg (Lond). 2024 Feb 28;86(9):5471-5475.
声明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原文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