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白蛋白(human albumin,HA)是一种广泛用于临床救治的血液制品。2024年,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为人血白蛋白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人血白蛋白是从健康人的血液中提取分离的一种血浆蛋白,主要用于补充血液中的白蛋白。除具有快速增加循环血容量、维持胶体渗透压等重要的物理特性外,白蛋白还具有运输营养和药物、解毒以及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等生物学特性。
共识明确了HA的临床应用条件和原则。
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人工肝支持系统。
血浆置换的辅助治疗
血容量不足的紧急治疗:脓毒症、创伤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创伤性脑损伤、烧伤、显著的低白蛋白血症(≤30g/L)。
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肝硬化合并肌肉痉挛、低钠血症、肝移植围手术期、肾病导致的水肿、急性胰腺炎、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
其他: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特殊类型透析的辅助治疗、心肺分流的辅助治疗、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使用的剂量为第1天1.5g·kg-1,第3天剂量为1g·kg-1。
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在接受大容量(LVP,≥5L)穿刺后循环功能障碍的预防或者在接受LVP(<5L)治疗时,合并慢加急性肝衰竭/急性肾功能损伤,HA用量为6~8g·L-1。
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HA的用量为20~40g·d-1。
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第1天HA剂量为1g·kg-1(最大剂量100g),随后为20~40 g·d-1,直至完全缓解(即血清肌酐水平<15mg·L-1)或最长持续14d。
脓毒症、创伤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可使用5%、20%、25%的HA,有证据显示20%的HA 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更有效;初始12.5~25g,可15~30min 重复使用,每日剂量不超过2g·kg-1。
烧伤,烧伤后前24 h,初始可使用5%的HA 25g,每日剂量不超过2g·kg-1;烧伤后24 h 后,可使用20%或25%的HA,每日剂量不超过2g·kg-1。
显著的低白蛋白血症时,20%或25%的HA,围手术期低白蛋白血症一般50~75g,因感染导致的低白蛋白血症一般50~100g。
肝硬化合并肌肉痉挛,20%或25%的HA,25g (每周一次,持续4w)。
肝移植围手术期,(25g·L-1 –实际血浆ALB 浓度) ×体重(kg)×0.8。
肝硬化合并肾病导致的水肿,20%或25%的HA,初始25g,静脉注射7~10d,循环利尿剂10d(在静脉循环利尿剂用药前30~60min 给予25~50g HA,血管内容量扩张的最大效果)。
肝硬化合并急性胰腺炎,感染导致的低白蛋白血症一般50~100g,1w 内用量超过100g可能更加获益。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0%或25%的HA,25g,必要时可每8h 一次,连续用药3d,通常与利尿剂合用。
特殊类型透析的辅助治疗,20%或25%的HA,根据需要每15min 12.5~25g,以保持收缩压高于90mmHg。
心肺分流的辅助治疗,可使用5%的HA,初始剂量25g。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20%或25%的HA,50~100g 静脉注射超过4h,根据需要每隔4~12h 重复一次,或10~50g 作为单次输注。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或25%的HA,用量1g·kg-1,换血前1h或期间应用。
滴速:应缓慢滴注,逐渐加速至不超过2mL·min-1或以说明书要求的滴速为准。
稀释剂:20%或25%的HA可接受的稀释剂包括5%葡萄糖注射液和生理盐水,禁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
监测:使用HA期间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和电解质,必要时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共识也指出了一些不适当使用HA的情况,如用于预防低白蛋白血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营养不良等,这些情况下使用HA尚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其效果。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超适应证、超适用人群或超用法用量,医疗机构会采取严格管理措施,需要经过审批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遵医嘱:在使用人血白蛋白前,请务必遵循医师的指导。
科普教育: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积极开展人血白蛋白的科普教育,帮助公众纠正认识误区。
人血白蛋白是一种珍贵的医疗资源。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人血白蛋白,不仅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基石,也是实现治疗最大化效益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李慧博,陈耀龙,翟所迪,等.《人血白蛋白用于肝硬化治疗的快速建议指南》解读[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8, 16(12):7.DOI:10.3969/j.issn.1672-3384.2018.12.003.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7):739-751.
以上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学习参考
中国血液制品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