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ChiCTR1800018339】人齿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一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基本信息
登记号

ChiCTR1800018339

试验状态

尚未开始

药物名称

/

药物类型

/

规范名称

/

首次公示信息日的期

2018-09-12

临床申请受理号

/

靶点

/

适应症

1型糖尿病

试验通俗题目

人齿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一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试验专业题目

人齿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一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申办单位信息
申请人联系人
申请人名称
联系人邮箱
联系人邮编

510630

联系人通讯地址
临床试验信息
试验目的

糖尿病治疗费用惊人,占全球健康支出总额的12%。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0%,患者总数达1.139亿人。其中7%-12%为1型糖尿病,其患病率还在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1型糖尿病(T1DM)是发生于遗传易患个体,由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或容量减少,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能满足机体需求。目前,主要依赖胰岛素替代治疗。该治疗无法精确模拟胰岛β细胞对糖稳态的调节,而且随着病程的进展,会逐渐出现多种并发症,具有很高的致死致残率。积极探索改善或修复胰岛β细胞损伤的治疗方法,对于开辟糖尿病治疗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各种手段维持或重建胰岛功能一直是糖尿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胰腺或胰岛移植等手段建立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系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供体器官的严重缺乏, 胰岛细胞在体外存活率低以及移植后免疫排斥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干细胞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尤其是成体干细胞的横向分化能力(即成体干细胞在一定的微环境作用下,可以横向分化为特定的细胞和组织)的证实,为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提供了另一可供选择的细胞来源。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最具代表性的成体干细胞,不仅具有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潜能,而且体外生长迅速,同时还具有特殊的低免疫性(表达低水平的 MHC-II)、强大的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功能,因而备受关注。目前已经知道MSC 可在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因此近年来MSC治疗糖尿病成为研究热点。MSC来源广泛,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是骨髓和脐带来源的MSC。如:应用骨髓来源的MSC(BMSC)治疗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过程中未发生急慢性副作用,随访12个月,患者的胰岛素需要量降低30-60%,血清C肽水平升高2-10倍。而Badri等对12项独立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发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T1DM的疗效并不显著。虽然应用这些来源的 MSC治疗糖尿病取得一定临床效果,但是有几个潜在的问题:1)产量较低,生产缓慢,体外大量扩增使用有一定的限制;2)从骨髓中获得 MSC有一定的临床创伤性;3)长期使用骨髓 MSC治疗具有潜在的致瘤风险;4)由于脐带和骨髓MSC多为异体,无法完全排除造血干细胞,而混杂的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诱导受者发生致命的并发症,如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aGVHD),显著增加了患者治疗的风险。一旦发生了 aGVHD,死亡率高达 52%。最近的研究发现齿龈间充质干细胞(GMSC)不仅具有一般MSC的特性,且易于获取分离、体外培养均一、增殖快、不需生长因子、不依赖血清、不具成瘤性、长时间培养后仍具有稳定的表型和端粒酶活性,可自体来源及无伦理争议等独特优势,使其成为临床治疗用MSC的理想来源。 本课题组首先报道GMSC能够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AID),并已申请GMSC治疗AID的专利。另外,使用动物人源化模型,我们分析GMSC能够抑制人的细胞始动的疾病并且GMSC的效果比BMSC更好,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GMSC能够治疗T1DM小鼠。重要的是,我们前期已完成了符合国家标准的GLP试验,发现GMSC是安全的。 本项目是基于大量前期工作基础上开展的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研究,观察GMSC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探索可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案,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有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试验的目的包括:1.评价齿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探讨齿龈间质细胞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调节功能及可能机制。

试验分类
试验类型

随机平行对照

试验分期

Ⅰ期

随机化

将受试者编号后,输入至SPSS软件,利用软件生成随机数字,然后随机分为两组。

盲法

未说明

试验项目经费来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试验范围

/

目标入组人数

20

实际入组人数

/

第一例入组时间

2019-01-01

试验终止时间

2021-07-01

是否属于一致性

/

入选标准

(1)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 (2)签署知情同意书; (3)精神正常并能遵守试验协议的程序; (4)符合WHO1999年1型糖尿病(T1DM)诊断标准; (5)入组时T1DM病程≤2年; (6)基线C-肽水平≤ 0.3 ng/mL; (7)入组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 7.0%; (8)育龄妇女1年内无生育计划。;

排除标准

(1)体重指数BMI >30 kg/m2; (2)胰岛素需要量> 100 U/天; (3)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高于正常上限2.5倍和/或血清肌酐(Cr)≥133umol/l(1.5mg/dl); (4)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伴随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黄斑水肿; (5)曾接受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术,曾发生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具有临床意义的心电图异常、脑血管意外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6)急慢性胰腺炎,活动性感染,包括丙型肝炎,艾滋病毒,或由皮肤阳性试验或临床表现所确定的肺结核,或疑似结核治疗; (7)需要长期使用全身性类固醇激素治疗,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 (8)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对MSC及保存液过敏的患者; (9)孕妇、哺乳期妇女; (10)其它严重伴随疾病,研究者认为不适合纳入的患者。;

研究者信息
研究负责人姓名
试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负责人电话
研究负责人邮箱
研究负责人邮编

510630

联系人通讯地址
<END>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其他临床试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其他临床试验

最新临床资讯